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包先生 于 2019-7-30 16:27 编辑
中国现代消毒学进展(第二卷)定义:主要杀菌成分为次氯酸(HCLO),无色,略带氯味,PH值介于5.0~6.5,属微酸性,对人体无危害,且无化学残留,对环境无公害,不易腐蚀容器及管路,氯气产生相对较少,且成本较低,具有安全,环保,高效,便利等特点,也被称为微酸性次氯酸水( Slightly Acidic hypochlorous acid water)。 微酸性电解水是将专用电解液在电解装置中进行电解,得到 pH 值为5.0~6.5,有效率浓度(ACC)为 10-80ml/L 的具有杀菌作用的电解水(HCLO)溶液。该项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源于日本,20世纪初开始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及加工容器消毒以及养殖业消毒等领域,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并成为牙椅水路主流消毒方法。国家疾控与上海疾控、山东疾控及北京口腔质控中心在过去三年联合开展了应用微酸性电解次氯酸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效果的大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牙椅水路消毒方法,微酸性电解次氯酸水消毒方法能高效杀灭牙椅水路中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等致病菌及其他细菌和病毒,是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的理想装备。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和消毒专业委员会正在制订相关规范标准。
1.阻断细菌中半乳糖苷酶的生成使得细菌无法取得养分,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2.破坏微生物ATP的生成,使细菌无法获得能量而死亡; 3.破坏细胞内细胞色素与铁硫基束,阻断氧摄造成腺嘌呤核苷酸流失,同时失去呼吸作用的活性。
项目 | 标准值 | PH值 | 5.0~6.5 | 有效氯含量(ACC) | 10-80mg/L | 检测项目 | 检测结果 |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无毒 |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 无毒 | 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 无刺激性 | 急性眼刺激试验 | 无刺激性 | 微核试验 | 阴性 |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 未见皮肤变态反应 | 颜色 | 无色 | 气味 | 极微氯味 |
微酸性电解水浓度 10-80mg/L,远远低于常规氯系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高于 500ppm),同时微酸性电解水 pH 值范围为 5.0~6.5,与人体皮肤表面 pH 值环境非常接近(注明:皮肤表面 pH 值 5.0~7.0;化妆品 pH 值:5.0~7.0),故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伤害。
微酸性电解水杀菌能力 细胞膜表面是带有负电荷的,因此次氯酸根(clo-,也是带负电荷)不能轻易进入细胞内部,而次氯酸(HCLO)是中性小分子,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并与与其内部的DNA和线粒体发生反应,使其死亡。 数据来源:日本学者Fukuzaki教授2006年发表在《Biocontrol Science》上的论文。
微酸性电解水与其他消毒剂对比 项目类别 | 电解水(HCIO) | 次氯酸钠(84) | 乙醇(酒精) | 二氧化氯 | 有效氯浓度 | 10-60ppm | 200-500ppm | 70%-75% | 250-1000ppm | 杀菌能力 | 对一般细菌、致病性真菌、病毒、芽孢菌等各类微生物均有良好杀菌能力。 | 浓度需 200ppm 以上,始能对各类微生物产生良好杀菌效果。 | 对一般细菌及有外套膜的病毒有效,但无法杀死孢子及亲水性病毒,当浓度低于 50%则无杀菌效果。 | 浓度需 250ppm 以上,始能对各类微生物产生良好杀菌效果。对一般细菌、致病性真菌、病毒、等各类微生物均有良好杀菌能力。 | 杀菌时间 | 1 分钟内 | 数分钟 | 2-10 分钟 | 数分钟 |
微酸性电解水技术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物局(FDA)、环保署(EPA)、牙医协会(USDA)、疾控中心(CDC)和日本厚生省认证,国内相关标准也已经进入报批程序。
微酸性电解水技术国内外应用现状 目前微酸性电解水及其生成装置在日本、韩国的食品、饮料、养殖业、医疗、卫生、保健、休闲、学校等领域得到的广泛的应用,并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大幅度改善了企业的卫生状况,最为重要是明显降低了企业卫生消毒成本。 1996 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电解水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强氧化能力和杀菌力,据试验测定电解水的杀菌效果是电解水钠的 80 倍,由此引发研究电解水消毒潮,电解法产生电解水消毒液在日本得到发展、应用及推广。 2002 年,日本(Japan),韩国(Korea),美国(America)核准作为食品添加物,即微酸性电解水可以直接对食品进行消毒。近年来,微酸性电解水及其生成装置在日本,韩国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安全、高效消毒剂!经中国卫生部审核,微酸性电解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获得卫生行政许可批件。 2012年酸性电解水生成器卫生要求修订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