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感染防控,关口要前移,标准预防先行
——学习焦雅辉《在全国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有感
作者:倪秀荣
责编:狼头
按照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全国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们要深刻吸取本次顺德医院新生儿感染事件的经验教训,夯实岗位责任,引以为戒,警钟长鸣,达到医院感染管理“零容忍”的目标。
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遏制肠道病毒新生儿感染发生,防患于未然呢?根据笔者25年从事感控工作实践经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关口要前移,标准预防应先行。
标准预防“三核心”
标准预防是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以上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有三个核心内容:
一是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二是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三是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落实标准预防“四要点”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是关键,必须做到四点:
第一点标准预防观念根植于医务人员心中;
第二点医务人员要掌握科学的防控技能;
第三点标准预防措施落实在医务人员诊疗活动过程中;
第四点医务人员要具有慎独精神。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卫生员、护理员及医技人员等等。
例1: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中有对“污点的清洁与消毒”是这样定义的“对被患者的少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
在清洁与消毒原则这部分,要求“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的清洁与消毒。”
在“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表1)”备注中要求:
(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WS/T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以及在“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部分等等都是《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中的标准预防措施。
这些标准都需要医务人员知晓,需要掌握“污点的清洁与消毒”的技能,并在工作中自觉落实,实现高度的自律,真正把感控措施变成每个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如果保洁人员不按照“污点清洁与消毒”规范去保洁,都有可能造成细菌病毒的大“搬家”,使环境存在交叉感染隐患。
例2: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中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执行手卫生(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简要总结就是“两前三后”:
(1)接触患者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
(3)接触血液体液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对规范性附录《医务人员洗手方法》简要总结为“内外夹弓大力(立)丸(腕)”
内——手心;
外—— 手背;
夹——指缝;
攻—— 指关节;
大——拇指;
立——指尖;
丸——手腕。
通过这样的简要总结,洗手技能操作实训,方便医务人员记忆和执行,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诊疗工作中自觉落实。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等。
所以说,感染防控,关口要前移,落实好标准预防可以更加有效遏制医院感染发生。
最后支持关口前移的点个“好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