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鹏
审核:刘欢
2019年4月26日,第12个“全国疟疾日”,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再传播”。
为了能更好的预防疟疾的传播,热心的小编又来科普一些疟疾防控小知识啦,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疟疾,俗称“打摆子”、“瘴气”、“冷热病”,它的传播媒介是按蚊叮咬。主要的传播方式为三种:虫媒叮咬,其次是母婴垂直传播,输血也可传播疟疾。
虫媒叮咬传播是按蚊叮刺吸入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入正常人的血时,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还可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胎儿伤口,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也可经输血传播。
疟疾的流行趋势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有密切关系。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暧、雨量较多,适合蚊虫的生长发育,蚊虫就会大量繁殖。这就是为什么要把防治疟疾日设置为四月下旬,原因就是我国南方这段时期,气候较温和,雨季又较频繁,很适合疟疾的传播流行。
而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不强,如果进入了流行区时是很容易被疟疾感染的。而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入非流行区时也易传播疟疾。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和扩散,尤其是在疟疾高发区域内大规模人口迁徙更应注意疟疾的传播扩散,防止大规模人群感染暴发的出现。
对于感染了疟疾的人群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呢?需要大家记住的就是“三三”法则,具体解释一下可以总结为临床表现三特征:发冷、发热、出汗。
疟疾的类型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日疟。具体的表现中最主要的症状还是"发冷",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最高温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疟疾的病人还会出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等表现。
若是小孩感染了疟疾疾患后,有时可出现抽风。如果是重症疟疾病人,可表现为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应及时进行医疗救治。
所以,为广大民众普及最基本的预防疟疾疾患的措施就很有必要了,以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为核心,强化监测预警,严格执行消除疟疾“1-3-7”*工作要求,快速清点拔源及时阻断传播。加强部门协作,推进边境等重点地区消除疟疾进程,严控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1]。
*注:消除疟疾“1-3-7”工作要求是指:“1”:疟疾病例诊断后1日内(24小时)报告,“3”:3日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7日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
如果你要去郊外,一定要牢记以下8点小提示:
避免受蚊子的叮咬。
避免在原始森林和河涧长时间的逗留。
3.到疟疾肆虐地区之前应该先做好防疫措施,如请医师开立奎宁类药物服用预防。
4.若需要到郊外或森林,尽量避免在早晨或黄昏时按蚊活跃期间出去行动。
5.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服、长裤、帽子,减少皮肤外露。
6.正确使用蚊帐、蚊香等灭蚊措施;浸泡过杀虫剂的蚊帐效果更好。
7.如果在室内可将灭蚊剂喷在房间的墙壁。因为蚊习性于叮人血后依附在墙上休息消化,残留在墙壁上的灭蚊剂可以杀掉蚊子。
8.若到外地旅游,应详尽纪录所到地方,以防当自己怀疑感染疟疾后可向医护人员提供可靠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卫疾控发〔2010〕47号)
图文编辑: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