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一)诊断
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手术后1个月内的浅表手术部位感染和无植入物的深部感染及器官间隙感染及有植入物(如心脏瓣膜置换、人工关节、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属医院感染。手术操作所致的感染扩散属医院感染。手术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度炎症和少量分泌物不属于医院感染。而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依据有:①有手术创伤史; ②切开部位有疼痛、压痛、红肿、发热或炎性渗出物;③非感染手术病人的深部引流出或穿刺抽出脓液;④再次手术探査或经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⑤临床医生诊断;⑥多次分泌物培养或定量培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或血液培养与分泌物培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
(二)鉴别诊断
1.脂肪液化:通常见于肥胖的病人或脂肪丰富的部位,具体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中央出现黄色的渗液,其中有脂肪滴及少许坏死组织;局部没有明显红肿等炎症反应;镜检有大量脂肪颗粒;培养无细菌生长;血常规检査正常。
2.切口裂开:常发生于腹壁和胸腔手术切口。常见原因是:①病人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②腹内压力突然增高(剧烈咳嗽、严重腹胀);③切口缝合线过细,缝合不牢,打结不紧等;④皮缘对合不佳,呈内翻;⑤手术部位感染;⑥脂肪液化、筋膜及肌肉的无菌性坏死炎症。切口裂开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表现为在一次腹部突然用力后,自觉切口疼痛和突然松开,肠或网膜脱出,有大量淡红色液体流出。切口裂开有完全裂开(切口全层裂开)和部分裂开(深层破裂而皮肤缝线完整)两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