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823|回复: 5

[资料] 快速杀灭物体表面的超级真菌----耳念珠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快速杀灭物体表面的超级真菌----耳念珠菌
摘要:在此研究中,对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苯扎氯铵(BZK)和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以及这三种成分的复合消毒剂进行相关杀菌能力检测,主要是检测各自对304不锈钢上的定量污染的耳念珠菌的杀菌能力。不锈钢上定量染菌量>106CFU/cm2,检测方法按BSEN13697:2015执行,共对4种耳念珠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医用级别的三种成分的复合消毒液在5分钟内对4种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大于>4 Log (99.99%) 。而三种消毒成分中的苯扎氯铵和DDAC只对8984菌株的杀灭对数值大于>4 Log (99.99%),对其它菌株均达不到此杀灭对数值,而PHMB的杀灭对数值则最低。
QQ截图20190411153408.png
概况:耳念珠菌是致病性酵母菌,在全球均有分布。2009年从日本的一家医院中病人的耳道分离培养出耳念珠菌并以新菌种上报。从那以后,发现耳念珠菌对4种给药方式的抗真菌药表现出了高度的抗药性,这4种给药方式包括局部用药方式、口服给药、静脉给药以及阴道栓给药。而其它念珠菌则很少出现这种状况。这就容易导致致命的血流感染,甚至发展成为威胁生命的败血症。因耳念珠菌主要感染免疫力高度脆弱的患者,所以其致死率很高,30天的致死率为35.2%。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病人皮肤上的定植以及脱落在环境后污染环境表面并且持续在环境表面中有菌,这是导致感染的很大的风险。为了应对耳念珠菌的传播,我们需要有对此菌有高效杀灭作用的杀菌剂来对环境表面进行去污处理。
640.webp.jpg
方法:BSEN13697:2015
检测方法采用BSEN 13697:2015的标准方法,选用耳念珠菌做为评估酵母菌的代表菌。被检消毒剂由英国GAMA公司提供四种配方,分别是0.1%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0.45%苯扎氯铵(BZK)、0.4%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以及以上三种成分的复合消毒液。
菌株的选择
8977菌株选自南非,8971选自印度,8984选自日本/韩国,21092为常规菌株
QQ截图20190411153929.png
A、 SEM Image of Candida auris at5000x magnification  
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5000倍视野下的耳念珠菌
QQ截图20190411153942.png
B、 SEM Image of Candida auris at14000x magnification
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14000倍视野下的耳念珠菌
QQ截图20190411153956.png
C、Crystal violet stain of Candida auris at 40xmagnification
结晶紫染色放大40倍视野下的耳念珠菌

图1 各种消毒剂接触5分钟后对耳念珠菌杀灭对数值
QQ截图20190411154154.png
结果:图1显示,GAMA三种成分的复合配方消毒剂在5分钟接触后对4种菌株都显示出最好的杀菌效果。而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则对其中三种菌株能达到至少3个对数值的杀灭水平(8971,8984,21092),对8977菌株的杀灭对数值低于3。苯扎氯铵(BZK)在对4种菌株的杀灭对数值上差异较大,但只有对8984菌株达到大于4个对数值的杀灭。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对4种菌株的杀灭对数值都低于4。
QQ截图20190411154327.png
讨论:从此研究结果可知,对于如何改善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在使用消毒剂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PHMB、BZK和DDAAC在单方使用时都没有足够的杀菌效能,且对不同菌株杀灭差异较大。这将导致我们在使用这些单方消毒剂时存在不可预估的结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在医院环境中杀灭耳念珠菌以及减少其传播,使用GAMA公司提供的以上三种成分的复方消毒剂是更优的选择。
                                                               ——By  英国卡迪夫大学卫生与消毒实验室
来源:[url=]伽玛卫生消毒专家[/url]   

今天看到  [url=]SIFIC感染官微[/url]黄小强/王广芬创作的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感染,感控人应该做什么?的文章

前几日(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教授廖万清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发现18例“超级真菌”临床感染病例。消息一出,短短两天时间内就被刷上了微博热搜,微博阅读量达3.2亿,参与讨论3.4万条,引起了民众不小的恐慌。

听闻此消息,众多医疗媒体号开始发布相关评论。
@SIFIC-医院感染官网短评说道:超级真菌2009年首次分离于日本,随后呈全球流行趋势。耳念珠菌可分离自患者无菌体液、尿道、呼吸道、组织或伤口感染以及皮肤黏膜等,并可附着在器械表面存活数周,通过与感染病患或者污染的物体表面或器械接触而引起医疗机构内传播,其引发的血流感染会导致约30%-60%的死亡率。美国CDC研究显示,耳念珠菌对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呈现高耐药性,现有的微生物实验室常规鉴定手段极易导致错误的鉴定。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转发给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27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