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斯斯(感控AI助手)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感染病与暴发
›
感染病诊治
›
流行性感冒(流感)相关知识梳理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4年12月优秀回帖
#←点我查看#
01-11 22:45
高山雪莲W
:
2024年12月优秀主题帖
#←点我查看#
01-11 22:43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系统消息:
优秀主题贴征集令(2025年1月号)
01-03 17:36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93
|
回复:
2
流行性感冒(流感)相关知识梳理
荐
[复制链接]
tongyin1983
tongyin1983
当前离线
积分
666
发表于 2019-4-8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
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
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对孕妇、婴幼儿、老年人
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危害尤为严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
最有效手段。在流感流行季节,对临床怀疑为流感,特别是
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或重症流感患者,应尽早使用抗
流感病毒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医务人员流感培
训手册》,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流感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有
效做到对流感的早期识别及早期抗病毒治疗。尤其是对重症
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
对重症病例由 ICU、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组成多学科救治
小组,集中力量进行救治,减少重症发生和降低重症病死率。
二、流感的疾病负担
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根据一项对全球 32 个流感疫
苗接种随机对照队列中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流感罹患率统计,
有症状流感在成年人中的罹患率为 4.4%,65 岁以上人群为
7.2%;所有流感(包括无症状感染)在成年人中的罹患率为
10.7%。
3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
在全球可导致 300 万-500 万重症病例,29 万-65 万人死亡。
在中国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流感相关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
超额死亡率年均分别为 12.4/10 万人和 8.8/10 万人。
流感相关住院和死亡主要发生在 65 岁及以上老人、5 岁
以下(尤其是 2 岁以下)儿童,以及具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
者。
(一)慢性基础病患者
与同龄健康成年人相比,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感染流感病
毒后,更易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其流感相关住院率和超额
死亡率更高。高危基础性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
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及其他肺部疾病)、心脏病(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衰、先天性心脏病)、
神经发育障碍(脑瘫、肌肉营养不良、认知障碍)、代谢性
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障碍(HIV/AIDS 及化疗、使用免
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患者和慢性皮质激素治疗者)、采用透
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肥
胖、血液系统疾病(镰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长期
服用阿司匹林的青少年(有发生 Reye's 综合征的风险)。
(二)孕妇
流感对孕妇的健康危害比较严重。孕妇怀孕后由于机体
免疫和生理上的变化,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出现呼吸系统、
4
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大量研究表明,流感大流
行期间孕妇因流感住院、入住 ICU 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我国一项关于 2009 年大流行期间 A(H1N1)pdm09 住院病例的
研究发现,虽然孕妇仅占育龄妇女人口数的 3%,但我国育龄
妇女因 A(H1N1)pdm09 住院的严重病例(入住 ICU 或死亡)
和 非 严 重 病 例 中 , 孕 妇 分 别 占 51% 和 31% ; 我 国 的
A(H1N1)pdm09 死亡病例中,20%为孕妇,其中仅 7%患有慢性
基础性疾病;与未孕的健康育龄妇女相比,孕妇出现严重疾
病的风险增加至 3.3 倍(95%CI:2.7-4.0),孕中期(OR=6.1)
和孕晚期(OR=7.6)出现严重疾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研究还显示,孕妇患流感可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影响,
出现死产、婴儿死亡、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等。
(三)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 20%~30%
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
染率可高达 50%左右,其中 5~9 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
高,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 2 岁以下儿童。
据估计,每年有 10%~15%的儿童因流感就诊,尤其是<1
岁婴儿就诊率最高。<5 岁儿童感染流感后并发重症疾病的风
险较高,流感相关疾病住院率可达 921/10 万人年;<2 岁儿
童的流感住院率最高。
大约 30%的流感儿童发生并发症,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
5
生率高于成人。
儿童感染流感可导致死亡,患基础性疾病的儿童的死亡
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但也有将近半数的死亡病例发生在
健康儿童。据估计,季节性流感导致的儿童死亡率为<1/10
万人年。
流感流行还可引起大量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缺勤,增加
门诊就诊、住院费用,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四)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
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医务人员感染流感
病毒可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其他医务人员和就诊、住
院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染风险。
(五)老年人
从全球来看,流感是导致≥65 岁人群住院和超额死亡的
主要原因之一。
流感感染是老年人的重要死因。流感对老年人除了导致
显著的超额死亡外,也可导致老年人出现相当高的住院负担。
在不同的年龄组中,≥60 岁年龄组流感确诊病例的住院率最
高。根据一项全球文献综述,≥65 岁的确诊流感住院患者,
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为 11.8%-28.6%,死亡风险为
2.9%-14.3%。在中国,成年人流感住院病例主要集中在≥65
岁组,流感导致的超额死亡病例中超过 86%是≥65 岁老年人。
6
三、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 RNA
病毒。
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或
A、B、C、D)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1N1、H3N2 亚
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 和 Yamagata 系。
甲、乙型流感病毒都有 8 个不同的 RNA 节段,编码至少
10-11 种蛋白,而丙型流感病毒缺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
白的节段。分布在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在病毒感染复制过程
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 HA 和 NA 的蛋白结构和基因
特性,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多种亚型。目前,发现的 HA 和
NA 分别有 18 个(H1-18)和 11 个(N1-11)亚型。
由于流感病毒的复制所使用的 RNA 多聚酶没有校正活性,
导致其每复制大约一万个核苷酸就会出错,致使其发生突变
的频率高;并且,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节段性使得不同亚型、
基因型的病毒同时感染一个细胞时,可能发生基因重配,导
致病毒基因组出现较大的变异。流感病毒抗原性存在两种形
式的变异方式,即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是流感病
毒在复制过程中 HA 基因和 NA 基因发生点突变后累积产生的
结果,在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中均可出现。发生抗
7
原漂移的流感病毒可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进而
导致流感的反复流行,即季节性流感。抗原转变仅发生于甲
型流感病毒,可产生新的亚型。通常由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
感病毒重配后产生;或动物流感病毒发生重大变异,导致其
跨越种属屏障直接感染人类。如果发生抗原转变的新亚型流
感病毒具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能力,由于人群普遍缺乏免疫
力,即可致流感大流行。例如,2009 年流感大流行的甲型
H1N1 病毒就是来源于禽、猪和人的重配株。甲型流感病毒在
动物中广泛存在,所有亚型都可以感染禽类特别是水禽,同
时还可以感染猪、马、海豹、鲸和水貂等哺乳动物。
甲型流感病毒由于其宿主众多及其结构特点,常发生变
异,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 2-3 年就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
异株,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引起季节性流行。人是乙型流感
病毒的自然宿主,在海豹和雪貂中也有发现,其变异较少,
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狗和猪,其结构
较甲乙两型稳定,80%的人在 7-10 岁时就已有丙型流感病毒
的抗体,提示儿童期的普遍感染继而获得免疫,因此大多仅
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散发病例,几乎仅有 2 岁以下儿童表现
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肺炎。丁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 IDV),主要感染猪、牛等,尚未发现感染人。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
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 30 分钟可灭活。
8
四、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
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 24-48h 即可排出病毒,
排毒量在感染后 0.5-1 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 24h 内达到高
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 3-8 天(平均 5 天),
患者感染不同毒株的排毒时间也会有差异。住院成人患者可
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排毒,排毒量也更大。低龄
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毒量下降更慢,排毒
时间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
周)。老人和 HIV 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毒
清除能力更差,排毒时间更长。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
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
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
感病毒感染。
(四)流感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和季节性
流感在温带地区每年冬春季周而复始循环的季节性已
9
有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热带地区尤其在亚洲,流
感的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
有全年循环。
2013 年,一项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流感季节性的研究显示,
我国 A 型流感的年度周期性随纬度增加而增强,且呈多样化
的空间模式和季节性特征:北纬 33 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
冬季流行模式,每年 1-2 月份单一年度高峰;北纬 27 度以
南的最南方省份,每年 4-6 月份单一年度高峰;两者之间的
中纬度地区,每年 1-2 月份和 6-8 月份的双周期高峰。而 B
型流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单一冬季高发。研究还发现,气
候变量和纬度是与流感季节性特征相关性最强的因素;低温
是北方地区冬季流感发生和年度周期性强度的预测因子,而
南方地区春季的流感活动与降雨量有关。
2018 年一项研究对我国 2005-2016 年度 B 型流感流行特
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体而言,我国 B 型流感的流行强度低
于 A 型。但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年份,B 型流感的流行强度高
于 A 型,且 B/Yamagata 系和 B/Victoria 系交替占优势,以
冬春季流行为主,不同系的流行强度在各年间存在差异。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前及第一波大流行期间,
B/Victoria 系呈现每年流行的趋势,而在甲流大流行之后,
仅在 2011-2012 和 2015-2016 年度活动明显。与 B/Victoria
系相比,B/Yamagata 系所致流行较少,集中在 2007-2008、
10
2013-2014 和 2014-2015 流行季。 B/Yamagata 系 和
B/Victoria 系所致流感样病例的年龄分布不同,两种系的病
毒均在 5-15 岁组检出率最高;B/Victoria 系病毒检出率在
10 岁达到高峰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但 B/Yamagata 系在 25
岁后随年龄增加再次上升,55-60 岁组达到第二个高峰。
五、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临床表现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可能因感染的流感类型或
亚型而有所不同。
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多为 2-4 天。
1.临床表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
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
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儿童流感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成人相似。儿童感染乙
型流感,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与成人相比,儿
童流感的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
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
呼吸暂停等。
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气管
11
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较成人常见。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
更明显。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体温
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 周。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
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2.并发症
(1)肺炎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
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
感起病后 2-4 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
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
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
(2)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系统受累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
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感染流感病毒后有可能发生 Reye 综合
征。
(3)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重症病例可
出现心力衰竭。
12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
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
显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恢复不良者预后往往较差。
2.血生化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
高。
3.流感病原学相关检查
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
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标本的来源主要有:鼻咽拭子、口
咽拭子、气管吸引物、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有痰的
患者优先使用痰液作为标本来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虽为理
想下呼吸道标本,但由于并非常规检查,且仍难以避免受到
上呼吸道微生物群的污染,一般不作为常用标本部位;鼻咽
拭子及口咽拭子虽为上呼吸道标本来源,但多项研究表明此
13
标本类型在成人流感中有很好的诊断意义,所以对于无法留
取下呼吸道标本的患者,结合各自病毒的流行季节、临床表
现及影像特征后,可以作为确诊依据。
(1)病毒核酸检测 检测患者呼吸道标本(咽拭子、
鼻拭子、鼻咽拭子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且能快速区分病毒型
别和亚型/系,其中实时荧光 RT-PCR 方法是目前诊断流感病
毒感染的主要手段。随着检测技术发展,快速床边核酸检测
或成为流感病毒诊断更为便捷的手段。国外已上市集成式快
速PCR检测方法试剂盒设备,其检测周期仅为0.5-2小时,
可同时检测甲型和乙型病毒,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可用
于床旁检测和门诊快检,并在国外已经成为流感流行季流感
病毒筛查的常见技术手段。
(2)病毒分离培养 流感病毒可在狗肾、猴肾、人胚
胎肾、牛肾、地鼠肾和鸡胚细胞等原代细胞培养中生长。目
前多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 细胞)和鸡胚细胞培养,从呼
吸道标本中分离流感病毒。细胞病变因毒株而异,培养结果
常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初步判定。病毒培养用时较长,目前主
要用于新型流感病毒的鉴定、病毒的变异分析,不作为常规
的病例诊断手段。
(3)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 快速抗原
检测比较快捷方便,但灵敏度低于核酸检测,结果的解释应
14
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阴性的筛检结果
可能是假阴性,检测结果阴性不能作为排除流感感染的依据,
可考虑使用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快速抗原检测包括胶体金
法和免疫荧光法(DFA)两种。胶体金法可进行快速抗原检
测,可在 15 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具有中度的敏感性
(50%-70%)及高度特异性(90%),操作简便,是常用的床
旁快速检测方法,可同时区分甲流和乙流感染。但该方法无
法对病毒进行分型,需进一步借助核酸等手段。且患者标本
采集时间、标本类型及标本质量均会影响病毒的检出率。
(4)血清学诊断 动态检测的 IgG 抗体水平恢复期比
急性期有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抗体检测可以
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单份血清
阳性仅能支持流感的诊断,不能做为确诊依据。
(5)测序 流感病毒的序列变异分析依赖于序列测定,
包括一代测序和近年来发展的多种深度测序平台技术。测序
技术在新亚型流感病毒的确定中发挥主要作用。
附:样本采集、储存和转运规范
1.标本采集
呼吸道标本:包括鼻拭子、咽拭子、鼻咽抽提物、鼻洗
液、咽漱液。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的前 3 天,不超过 7 天。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和诊疗指南由主
管大夫确定和采集。
15
(1)鼻拭子:采集者左手扶住患者的下颌部,右手持
无菌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以另一拭子擦拭另侧鼻孔。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在采样
液中挤压拭子头部数次,用力折断拭子的尾部,将拭子的尾
部弃去。
(2)咽拭子:左手用压舌板压住患者的舌头。右手持
无菌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
中,在采样液中挤压拭子头部数次,用力折断拭子的尾部,
将拭子的尾部弃去。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
(3)漱口液:用 10mL 生理盐水漱喉。漱时让患者头部
微后仰,发“噢”声,让生理盐水在咽部转动。然后,用平
皿或烧杯收集洗液。
(4)鼻洗液:让患者取坐姿,头微后仰,用移液管将 5
mL 生理盐水注入一侧鼻孔,嘱患者同时发 K 音以关闭咽腔。
然后让患者低头使生理盐水流出,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
重复此过程洗两侧鼻孔。
(5)鼻咽抽取物:常用于采集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
将真空泵与导尿管相连。将导尿管插入鼻腔与上腭平行,打
开真空装置,缓慢做漩涡运动,同样收集另外一个鼻孔。用
采样液 3mL 涮洗导尿管。
血常规,血生化和血常规样本常规采样送检即可。
2. 标本保存及运输
16
采集好的标本可在 4℃保存 24 h,超过 24 h 应该分装
保存在-80℃,避免反复冻融。运输应该遵循生物安全样本
运输规范,选择有资质的生物样本运输公司用干冰进行运输。
运输过程应该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三)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
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
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并发肺炎者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
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
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nosmile
ynosmile
当前离线
积分
36778
发表于 2019-4-1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tongyin1983
tongyin1983
当前离线
积分
666
楼主
|
发表于 2019-4-11 2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