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丽华(瓦房店市中心医院)
责编:彭志亮
清洗是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对临床使用后的诸如镊子、剪刀、止血钳……一堆堆、一串串的器械进行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
因为所有器械再处理过程都要经过严格的清洗后才能进行去污和灭菌。清洗的效果直接影响灭菌成功与否。今天就器械清洗的一些知识点给大家梳理下:
清洗用水及质量要求
清洗用水:自来水、热水、软水、经纯化的水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终末漂洗用水的电导率应≤15μS/cm(25℃)。
去污设施值得注意的地方
所有医疗器械的再处理过程必须在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去污过程使去污成本更低,增加了安全性和去污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去污区域非常有限(通常只有一个房间),去污过程在最小的允许空间内,并使用陈旧的设备和在过度拥挤的桌面上处理器械,这时污染风险可能很高。
不建议在诊疗室对器械去污处理;
去污区的水槽至少要有两个,一个用来冲洗和洗涤,另一个用来漂洗和终末漂洗,如果在同一水槽中清洗和漂洗,那么漂洗时会有清洗阶段产生的污物再次污染器械的风险,而且这个被污染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有些区域齐全的消毒供应中心,因为建筑面积有限,导致每个区域极其狭小,是个五脏俱全的麻雀,规范只有布局的要求,没有面积大小的要求,可是狭小的区域也是有污染的风险的。
关于器械清洗前用消毒液浸泡的建议
不要在清洗前将器械浸泡在消毒液中。
不建议在清洗前将器械浸泡在0.5%次氯酸盐消毒液或其他消毒剂,因为以下原因:
这可能损伤/腐蚀器械。
血液或体液可使消毒剂灭活,使消毒剂变成微生物污染源,形成生物膜。
在转运浸泡在消毒剂中的器械至去污区的过程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风险,也会引发不合理的处理和意外损坏。
浸泡可能导致消毒剂耐药的发生。
清洁剂的选择:器械被血液、蛋白质等污染首选含酶清洁剂;器械被有机物污染较重时,可选用碱性清洁剂;器械被无机物污染时,应选用弱酸性清洁剂。
科室使用后的器械浸泡在自来水中1~2小时是可以的,长时间则不可取,因为自来水含有高浓度无机杂质,包括该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硅酸盐离子、氯等,如果将器械长时间浸泡在自来水中,器械表面上会形成细小的沉淀物(水斑)。
清洗的注意事项
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去除干涸的污渍应先用医用清洗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有锈迹,应除锈。
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器械可拆卸的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管腔器械宜先选用合适的清洗刷清洗内腔,再用压力水枪冲洗。
不应使用研磨型清洗材料和用具用于器械处理,应选用与器械材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和用品。
超声清洗可作为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的预清洗手段。
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应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选择相匹配的超声频率。
清洗时间不应超过10min。
清洗物品应充分接触水流,器械轴节应充分打开;可拆卸部分应拆卸后清洗;容器应开口朝下或倾斜摆放;根据器械类型使用专用清洗架和配件。
精密器械和锐利器械的装载应使用固定保护装置。
每次装载结束应检查清洗旋转臂,其转动情况,不应受到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阻碍。
冲洗、洗涤、漂洗时应使用软水。冲洗阶段水温应<45℃。
终末漂洗、消毒用水电导率应≤15μs/cm(25℃)。
终末漂洗程序中宜对需要润滑的器械使用医用润滑剂。
应根据清洗需要选择适宜的医用清洗剂,定期检查清洗剂用量是否准确。
每日清洗结束时,应清理舱内杂物,并做清洁处理。应定期做好清洗消毒器的保养。
清洗质量的监测
参考文献:
封面图片来自VEER
图文编辑: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