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08 10:3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查看: 615|回复: 1

[感控科普] 【感染科普笔记2019-1-20】王莉:布鲁氏菌病新旧诊断标准对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2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i紫晶 于 2019-2-12 19:03 编辑

推陈出新丨布鲁氏菌病新旧诊断标准对比
(WS 269—2019  VS  WS 269—2007)

整理:王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审核:李燕(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2019年新的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出来了,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与旧的诊断标准对比,有新增,有修订,有删除,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019版增加的部分】

1、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19版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45号 2005年。
  •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卫生部(卫科教发〔2006〕15号)。
  • 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国际民航组织(Doc 9284号文件)。


2、增加了缩略语(见2019版第3章)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 CFT: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 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 dNTPs:脱氧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triphosphate);
  •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
  • GIC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assay);
  • PBS: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
  •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RB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agglutination test);
  • RTD:常规试验稀释度(routine test dilution);
  • SAT:试管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


3、增加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见2019版4.3.1.2、附录C.2)
实验室初筛(布鲁氏菌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技术):
  • 4.3.1.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结果为阳性。
  • 附录C.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详细描述了实验的器材及试剂及操作方法以及结果的判定。特别备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可能有不同测试卡,实验方法可能有差别,具体实验参照说明书检测和作出实验诊断。


4、增加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见2019版4.3.1.3、附录C.3)
实验室初筛(布鲁氏菌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技术):
  • 4.3.1.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为阳性。
  • 附录C.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详细描述了试剂盒及器材,检测前准备以及详细的操作方法额和步骤,并且给出了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结果判定标准。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检测IgM(IgM-ELISA)、IgG(IgG-ELISA)等免疫球蛋白,实验原理、方法可能有差别,具体实验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和作出实验诊断。


5、增加了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见2019版4.3.1.4)
  • 4.3.1.4 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


6、增加了布鲁氏菌的培养,血培养仪培养布鲁氏菌的方法(见2019版D.1和D.1.1)
2019版附录D.1 用血培养仪培养布鲁氏菌的培养瓶种类:
  • 标准成人需氧培养瓶(SA)
  • 成人需氧中和抗生素培养瓶(FA)
  • 成人厌氧中和抗生素培养瓶(FN)
  • 小儿需氧瓶(PF)

详细描写了血培养仪培养布鲁氏菌的详细步骤和阳性标本处理,并指出了血培养仪有型号的不同,应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7、增加了布鲁氏菌的鉴定及相关具体试验(见2019版D.2)
2019版附录D.2增加了布鲁氏菌的6种鉴定方法以及具体试验:
1)  布鲁氏菌的血清凝集试验,就血清凝集的意义:
  • 待检菌株可能出现与A凝集而与M不凝集;
  • 与M凝集而与A不凝集;
  • 与M和A均凝集或均不凝集四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说明。

2)布鲁氏菌噬菌体裂解试验,详细讲解了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在滴加噬菌体处出现透明的噬菌斑即为裂解,否则为不裂解。
3)布鲁氏菌硫化氢产生量测定。
4)生化鉴定仪鉴定布鲁氏菌属及布鲁氏菌种。
5)布鲁氏菌核酸检测。
6)提取布鲁氏菌基因组DNA的方法。

8、增加了布鲁氏菌的核酸检测及BCSP31聚合酶链式反应(见2019版D.2.5和D.2.5.1)
  • 2019版附录D.2.5和D.2.5.1详细描述了BCSP31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需要的器材、试剂、引物、实验方法、参数设置以及结果判定。指出PCR产物在1.5%琼脂糖上电泳,紫外透射仪或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到扩增目的片段长度为224 bp判为实验阳性。


9、增加了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见2019版D.2.5.2)
  • 2019版附录D.2.5.2详细描述了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需要的器材、试剂、引物、实验方法、扩增以及结果判定。AMOS-PCR检测4个种的一些生物型布鲁氏菌是国内主要引起人感染的流行菌种(型)。


10、增加了布鲁氏菌基因组DNA提取操作方法(见2019版D.2.6)
  • 2019版附录D.2.6详细列出了DNA试剂盒提取布鲁氏菌基因组DNA的实验方法和煮沸裂解法提取布鲁氏菌基因组的详细步骤。


11、增加了布鲁氏菌实验生物安全要求(见2019版D.3)
2019版附录
  • D.3.根据原卫生部相关相关要求指出了布鲁氏菌操作和运输的相关生物安全要求。
  • D.3.1根据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布鲁氏菌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实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涂片、显微镜观察等初步检测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操作。不含布鲁氏菌致病性活菌材料的分子生物学、血清免疫学等实验在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操作。
  • D.3.2 运输包装分类:按卫生部2005年第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和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分类包装要求,布鲁氏菌病原菌和标本应按A类UN 2814的要求包装和空运;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标准包装。


【2019版删除的部分】

  • 删除了平板凝集试验(PAT)(见2007年版的C.1.1);
  • 删除了皮肤过敏试验(见2007年版的C.2);
  • 删除了布鲁氏菌培养的接种未受精鸡卵法(见2007年版的C.3.1.2);
  • 删除了布鲁氏菌培养的尿液培养法(见2007年版的C.3.2);
  • 删除了血培养的生物学分离布氏菌法(见2007年版的C.3.4)。


【2019版修订的部分】

1、修订了诊断原则,增加了临床诊断(见2019版第5章和6.2)
诊断原则: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某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情况综合判断。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4.3.1中任何一项
4.3.1实验室初筛: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结果为阳性。
  •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结果为阳性。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为阳性。
  • 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


2、修订了布鲁氏菌的培养中双相血培养瓶培养布鲁氏菌方法(见2019版D.1.2)
材料:布鲁氏菌的培养采用需氧双相培养瓶。
仪器:细菌培养箱,设定37 ℃,培养物疑似牛种布鲁氏菌等需要CO2时,纯培养应采用CO2培养箱。CO2培养箱亦可以用于其他种布鲁氏菌培养。

操作程序如下:
a) 按照体液培养需要量无菌采集,注入双相培养瓶中。
b) 将接种的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布鲁氏菌一般培养1周~2周,最长4周。
c) 阳性标本处理。取出在固相琼脂上显示有细菌生长的培养瓶,用75%的酒精或酒精灯消毒瓶口,打开培养瓶盖。接种环插入瓶口,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布氏琼脂平板上,37 ℃培养 18 h~24 h,取培养物进行布鲁氏菌鉴定实验。

3、修订了布鲁氏菌的培养中病理材料培养布鲁氏菌培养方法(见2019版D.1.3)
从病人的血液、骨髓和其他病理材料直接接种或研磨后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布氏琼脂平板上或中试管斜面,37 ℃培养1周~4周,取培养物进行布鲁氏菌鉴定实验。

从疑似病人无菌采血1mL注入培养容器,使被检血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置37 ℃培养箱中培养,3 d后观察结果,如果没有生长,再次使血液涂在培养基上,继续培养,隔日观察1次。如果有疑似布鲁氏菌生长,则用接种环取出,纯分离和进一步鉴定。如果培养物疑似牛种布鲁氏菌等需要CO2时,应采用5%~10% CO2培养箱培养。

其余标准可以前往SIFIC官网(http://www.sific.com.cn/index.aspx)阅读和下载,或者下载SIFIC论坛APP浏览体验。

封面图片来自VEER
图文编辑:王小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解了布鲁氏菌病新旧诊断标准对比(WS 269—2019  VS  WS 269—2007)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