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850|回复: 21

[转帖] 小小老鼠,酿成大疫 鼠疫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文章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鼠疫一旦进入流行高峰,大流行往往接二连三发生,甚至延续数百年。
  人类历史上一共经历三次鼠疫大流行。

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鼠疫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取上亿条生命。2第二次鼠疫从14世纪中叶开始,前后300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3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从云南、孟买开始,最后汇聚于北满,惊天动地地爆发。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的鼠疫,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全球先后死于鼠疫者达数千万。时至今日,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鼠疫被得到有效监测与控制。而2017年8月以来的一场鼠疫却正在印度洋岛国马达加斯加吞噬着越来越多的生命。截至10月24日,马达加斯加累计报告鼠疫疑似病例1309人,其中93人死亡,疫情没有得到遏制,传播风险由高升为极高。目前,在我国鼠疫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提升鼠疫防控意识,筑牢防控网。

传染源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都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为常见。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也可感染鼠疫,在人们接触、猎捕或剥食这些染疫动物时将鼠疫传染给人类。
    传播途径
  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主要有:
  媒介传播
  主要是通过跳蚤吸血传播。
  接触传播
  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 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 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
  空气传播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 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 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 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 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人类在感染过鼠疫菌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感染症状
  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乎为100%。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 多为2~3天, 个别病例达到8~9天。鼠疫患者一般都表现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发病急剧, 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 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 有重病感和恐怖不安, 眼睑结膜球结膜充血,即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怎样预防呢?
  鼠疫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控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这些措施包括疫情报告、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采取的综合措施。还包括预防性灭鼠灭蚤(鼠蚤同灭),健康教育和疫源地干预措施、强化监测等措施。
  生活在疫源地及毗邻地区的群众,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和务工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
  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
  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是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
  对发生动物鼠疫的地区要强调管理好牧羊犬只,最好是栓养自家的狗猫等宠物,使这些猫犬减少觅食到染疫动物的可能性。
  在对疫源地进行灭鼠灭獭期间,当地居民不要进入疫区处理地段,对疫区处理的地段减少放牧或禁牧。家长或学校教育小孩不要接触和玩病死小动物。
  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 发热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患者要尽快报告。
(来源:传染病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出血倾向、淋巴结肿痛或肺炎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大流行,死亡众多,曾经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尽管人间鼠疫在许多国家现已不再是一个严重问题,但一些疫源地还连续发现零星暴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世界1,700 余种,近1,800 种鼠类中,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约1,500 种。啮齿类携带的病原体达200 种,目前已知鼠可传播的人类疾病约160 种。已知能使人致病的主要有细菌12 种,病毒13种,立克次体5 种,寄生虫7 种。按其病原体大致可分为五类: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
我国啮齿类:有180 余种,已查明可传播疾病者为78 种。其中危害严重的约30 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危害最严重的有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小家鼠等。
黑线姬鼠:体形似小家鼠,但个体较大。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尾较长,超过体长之半。毛色棕褐,浅棕或略带棕红色。多栖息于草地、灌丛、田野间。为农业害鼠。传播疾病,为姬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宿主。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国外见于朝鲜、东欧、中欧、西欧及原苏联。
褐家鼠(大家鼠):体长约175mm,尾长明显短于体长、耳短而厚。后足长30mm 以上、体背棕褐色至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褐家鼠栖息生境十分广泛,多与人伴居。仓库、厨房、荒野等地均可生存食性杂,植物性、动物性食物均有。在居民点主要盗食粮食和各种食物。全年均可繁殖。每胎5—14 仔或更多,多为7—10 仔。为主要害鼠之一。毁坏衣物、家具、粮食、农作物,传播疾病,是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除西藏外.分布于全国各地。几乎遍及全球。
黄胸鼠 (屋顶鼠):成年鼠一般体长170-200mm,体重200-250 克。口鼻较尖,耳大而薄亦长,向前折可达到眼部。栖息于建筑物的上层,如屋顶、天花板。主要分布在华南各省及其沿海地区,江苏、淮河以南和山东鲁南等地区也有发现。喜欢在木结构的房屋中生活,在砖石水泥结构的房屋中竞争不过褐家鼠。生活条件好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一年6-8 胎,每胎产仔鼠4-8只。是南方家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
鼠  疫
鼠疫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之首。我国是一个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我国西部的内蒙、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存在广泛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就是说,没有人的地方一样会有鼠疫。鼠疫原来就是啮齿动物的疾病,依靠它们身上的跳蚤,在鼠类中间互相传播。那种能够保证鼠疫持续不断存在的鼠类,叫作主要储存宿主,而在它们之间传播鼠疫的跳蚤,就叫作主要媒介。
在我国,经过了半个世纪以上的鼠疫防治工作,大部分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已经查明。但这并不是说,不再可能发现新类型的疫源地。在上一世纪的最后10 年里,还在四川发现了一片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对人类的危害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确定。更重要的是,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查明的疫源地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在最近的10 年里,鼠疫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过去认为不存在鼠疫的地方,因此,重新认识鼠疫自然疫源地,是鼠疫防治工作在新世纪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2. 传播途径 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少数可因直播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染。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
3.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
一定免疫力。
4. 流行特征
(1)鼠疫自然疫源性 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节性 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 月。肺鼠疫多在10 月以后流行。
(4)隐性感染 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状的咽部携带者。
(二)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 2~5 天。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2~7 天;原发性肺鼠疫1~3 天,甚至短仅数小时;曾预防接种者,可长至12 天。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除轻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同。
1. 腺鼠疫 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也可几个部位淋巴结同时受累。局部淋巴结起病即肿痛,病后第2~3 天症状迅速加剧,红、肿、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块,剧烈
触痛,病人处于强迫体位。4~5 日后淋巴结化脓溃破,随之病情缓解。部分可发展成败血症、严重毒血症及心力衰竭或肺鼠疫而死;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可降至5~10%。
2. 肺鼠疫 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 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 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 日内,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3. 败血型鼠疫 又称暴发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极速。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皮肤粘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Dic 和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 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3 天。病死率高达100%。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发展而来,症状轻重不一。
4. 轻型鼠疫 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5. 其他少见类型
(1)皮肤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肤出现痛疼性红斑点,数小时后发展成水泡,形成脓疱,表面复有黑色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基底为坚硬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脓疱,类似天花,有天花样鼠疫之称。
(2)脑膜脑炎型 多继发于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现脑膜脑炎症状、体征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或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
(3)眼型 病菌侵入眼结膜,致化脓性结膜炎。
(4)肠炎型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有腹泻及粘液血样便,并有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粪便可检出病菌。
(5)咽喉型 为隐性感染。无症状,但从鼻咽部可分离出鼠疫杆菌。见于预防接种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鼠疫症状体征

潜伏期: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1.轻型  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  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瘀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患者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3.肺型  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患者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  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患者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h至3天内死亡。

5.其他少见类型  ①皮肤型。疫蚤叮咬处出现疼痛性红斑,迅速形成疱疹和脓疱可混有血液,亦可形成疖、痈。其表面被有黑色痂皮,周围暗红,底部为坚硬的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疱疹,类似天花或水痘。②眼型。病菌侵入眼部,引起结膜充血、肿痛甚至形成化脓性结膜炎。③咽喉型。病菌由口腔侵入,引起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亦可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咽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鼠疫杆菌,多为曾接受预防接种者。④肠炎型。除全身症状外,有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便、粪便中可检出病菌。⑤脑膜炎型。可为原发或继发,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及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鼠疫治疗

1.严密隔离  患者应隔离在单间病房,病区严格执行防鼠、灭蚤措施。隔离至症状消失,局部分泌物、血或痰培养每3天一次,病菌3次(肺鼠疫6次)阴性,可以出院。

2.支持疗法  急性期绝对卧床,按需补液、降温、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注意心肺功能,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者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3.抗菌治疗  早期、足量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氨基糖甙类均有效,链霉素剂量30mg/(kg·d)分2次肌注。成人首日用量可为2~4g,分2~4次肌注,一般用药3~5天后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后可减量至1~2g/d,疗程以10天为宜。亦有主张对肺型及败血型等危重患者首日链霉素可用至4~6g或更多。实践表明,危重患者首次用大量链霉素后,可导致赫氏反应,引起严重致死性休克,对老年患者的听神经毒性及肾脏损害应特别警惕。对链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2~4g/d,或氯霉素2~4g/d,分4次口服或分次静滴,热退后减半。亦可用庆大霉素8万U,3~4/d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0天。脓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滴,症状好转后即可停用。实验表明多种广谱抗菌药物对鼠疫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及利福平等对鼠疫菌与链霉素同样有效,治疗时亦可酌情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预防护理

1.管理传染源  加强国际检疫,防止从国外传入。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即予分别隔离,并于6h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接触者检疫6天。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患者排泄物及用具应彻底消毒或焚毁。疫区封锁至少9天,大力开展捕鼠、灭鼠、消灭其他疫源动物,控制鼠间鼠疫。

2.切断传播途径  灭蚤必须彻底。

3.保护易感者

(1)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防疫人员应穿衣裤相连的衣帽、戴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及长筒靴。接触患者或病鼠后可用磺胺嘧啶或四环素每天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天1g分2次肌注,疗程均为6天。但有的作者曾对甘肃省保存的382株鼠疫杆菌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认为鼠疫杆菌对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

(2)预防接种: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现有的几种免疫制剂,无论是鼠疫活菌苗、死菌或提纯菌苗,在预防人间鼠疫发生上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主要是接种后免疫强度不高,免疫效期短,不能完全保证免疫人群不发病。我国目前用无毒活菌苗。皮肤划法的反应较轻易被接受但划痕深浅及进入人体的菌苗不易掌握。也可用皮下注射,成人1ml(含无毒活菌10亿个),儿童酌减。接种后10天产生免疫力,1个月后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1年后消失。为保证免疫效果,每6~12个月需加强复种1次。接种对象为疫区、周围人群和防疫人员,国外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F1亚单位菌苗和V抗原菌苗在实验动物可产生高效价的免疫抗体,对大剂量鼠疫菌攻击有满意的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鼠疫菌苗用于临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鼠疫作为甲类传染病,,始终不能掉以轻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鼠疫大如虎!!!需要高度重视。
预防很关键。
鼠疫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控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学习了,谢谢老师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学习了,谢谢老师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不小心,小小的老鼠也会变成大大的老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准备整理一下,传到内网全员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们的总结和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们分享,路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