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01-02 11:15
查看: 923|回复: 10

[讨论] 您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9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登革热,乙类传染病,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您还知道什么?说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9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面知识欠缺,需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9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81229180123.png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 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登革热媒介伊蚊活动规律
  成蚊的活动性较差,一般活动范围为100内,最长可达400米,也跟宿主、孳生地、栖息地和风向等有关。产卵后静栖数小时,再飞行寻找宿主吸血、栖息地和产卵场所。黎明和黄昏为活动高峰,黄昏峰又称“婚飞”。白纹伊蚊白天对人的攻击性强,而且多次吸血。人的气味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强烈吸引成蚊,成蚊吸食人血繁殖,同时将病原传给人。雄蚊由于羽化后很快完成交配的使命,1周死亡,而吸血雌蚊则可以经过4个吸血繁殖周期,历时1个月。
登革热媒介伊蚊活动场所
 成蚊的栖息:室内,容器积水孳生的成蚊,在室内栖息的倾向,并多栖息在悬挂的衣服上,及墙面阴暗处。室外,居民区多栖息在草丛、灌木丛、空房内等;建筑工地,多栖息在工地内部积水和阴暗杂物堆放处;这些地方能够提供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
QQ截图20181229180540.png

如何减少蚊媒孳生
  1. 环境改造
  (1)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2)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3)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4)排:排清积水
  (5)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2. 环境处理
  (1)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
  (2)冲刷河道水闸
  (3)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
  (4)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饲养环境
  (5)上门收集垃圾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
登革热实验室检测
  确诊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分离登革病毒、检测病毒的核酸、抗原或抗体或几种检测方法的联合使用。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登革病毒,检测到病毒核酸、抗原,血液中IgM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血标本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可以确诊登革病毒感染。单份血标本IgM或IgG抗体阳性不能确诊登革病毒感染,单份标本抗体检测阳性时,仅可临床诊断为疑似或可能病例,确诊需要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一)登革病毒感染与机体免疫反应
   登革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3~14天,通常4~7天,潜伏期内采集的患者标本尚不能检出登革病毒或相应的机体免疫反应。发病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病毒血症期)约为7天,病毒NS1抗原在血液存在的时间略长。发病后4~5天内,可在病人的血清、血浆、白细胞、脑脊液和尸检组织标本中分离到病毒,病毒核酸及NS1抗原在这个时期的检出率高。病人血液中抗体水平,因个体免疫状态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若以前没有感染过登革病毒或其他黄病毒,或接种过黄病毒疫苗(如:乙脑、黄热等),病人首次感染抗体免疫反应呈现为特异性抗体水平缓慢升高,IgM抗体出现最早,随后出现的是IgA和IgG抗体。在发病后3~5天的患者中IgM抗体检出率约为50%,发病后第5天的患者中检出率约为80%,而在发病后第10天患者中,约99%的患者可检出。IgM抗体水平在发病后2周达高峰,然后逐步下降,可保持2~3个月。IgA抗体出现略晚于IgM抗体,可保持约45天。在发病一周后,可在血液标本中检出较低滴度的IgG抗体,之后抗体滴度缓慢升高,可持续存在多月甚至终生。如果病人属于再次感染登革病毒(登革病毒感染者以前曾感染过登革病毒,有时可能是曾接种其他黄病毒疫苗或感染过其他黄病毒),抗体滴度可快速升高并可和多种黄病毒产生反应。主要为高水平的IgG抗体,在急性期即可检出,可持续存在10个月以上,甚至终生。IgA抗体也可在急性期标本中检出。再次感染登革病毒的病人恢复期早期的IgM抗体滴度明显低于首次感染,甚至无法检出,通过计算IgM/IgG抗体比例,可以区分首次或再次登革病毒感染。IgA抗体检测试剂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尚处于评价阶段。
  (二)检测方法选择
  在发病的早期(发病5天内)一般采用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当病程进入恢复期后(发病5天以后),一般采用血清学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方法进行诊断。
  1. 病毒分离。经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需要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在标本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冷冻或冷藏)对于病毒分离非常重要。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抗原或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分离到登革病毒可以确诊,但其耗时长,需要数天,不适于快速诊断。
  2. 核酸检测。多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可用于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包括一步法RT-PCR、实时荧光RT-PCR或套式RT-PCR等方法等。核酸检测可在1~2天内鉴别病毒RNA。在病人标本中检出病毒核酸,可确诊且能分型,可用于早期诊断,但核酸检测容易因污染而产生假阳性,因此要求严格分区操作。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登革热诊断,需采集第二份标本(发病5天后)开展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3. 抗原检测。NS1抗原检测可采用ELISA方法或快速检测试剂,可在几十分钟到数小时完成检测,适于现场使用,是登革热急性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在发病后1天即可检出,也有报道在发病后18天仍可在血标本中检出。目前该方法尚不能分型。由于NS1抗原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也可用于黄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基于我国登革热流行的特点,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将标本中检出NS1抗原作为确诊病毒感染依据,可用于早期诊断。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登革热诊断,需采集第二份标本(发病5天后)开展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4. IgM抗体检测。用于IgM抗体检测的捕获法ELISA(MAC-ELISA)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也有多种商业化快检试剂可用于IgM抗体检测,均不能用于血清分型检测。目前检测试剂主要是检测病毒包膜蛋白特异性抗体,主要缺陷为与其他黄病毒存在交叉反应。标本中IgM抗体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但单份标本不能确诊。一些登革病毒再次感染者,血标本中IgM抗体滴度底,甚至不能检出,影响IgM抗体诊断精确性。
  5. IgG抗体检测。可采用ELISA、免疫荧光(IFA)、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与其他黄病毒有交叉反应。IgG抗体检测可以用来鉴定首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如果急性期标本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转,则可确定为首次感染;如果患者恢复期血标本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两份标本间隔应不少于7天)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认为是再次感染。采集第二份标本进行确诊对于登革热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非流行区。
  6. 中和抗体检测。空斑减少中和实验(Plaque Reduction and Neutralization Test,PRNT)和微量中和实验可用来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是最特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以分型。需要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及必要的仪器设备,耗时长,需要数天,不适于快速诊断。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以确诊。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9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页 发表于 2018-12-29 18:10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 ...

极专业的回答,感谢管科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页 发表于 2018-12-29 18:10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 ...

极专业的回答,感谢管科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页 发表于 2018-12-29 18:10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 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登革热媒介伊蚊活动规律  成蚊的活动性较差,一般活动范围为100米内,最长可达400米,也跟宿主、孳生地、栖息地和风向等有关。产卵后静栖数小时,再飞行寻找宿主吸血、栖息地和产卵场所。黎明和黄昏为活动高峰,黄昏峰又称“婚飞”。白纹伊蚊白天对人的攻击性强,而且多次吸血。人的气味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强烈吸引成蚊,成蚊吸食人血繁殖,同时将病原传给人。雄蚊由于羽化后很快完成交配的使命,1周死亡,而吸血雌蚊则可以经过4个吸血繁殖周期,历时1个月。
登革热媒介伊蚊活动场所 成蚊的栖息:室内,容器积水孳生的成蚊,在室内栖息的倾向,并多栖息在悬挂的衣服上,及墙面阴暗处。室外,居民区多栖息在草丛、灌木丛、空房内等;建筑工地,多栖息在工地内部积水和阴暗杂物堆放处;这些地方能够提供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

如何减少蚊媒孳生  1. 环境改造   (1)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2)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3)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4)排:排清积水   (5)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2. 环境处理   (1)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   (2)冲刷河道水闸   (3)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   (4)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饲养环境   (5)上门收集垃圾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 登革热实验室检测  确诊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分离登革病毒、检测病毒的核酸、抗原或抗体或几种检测方法的联合使用。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登革病毒,检测到病毒核酸、抗原,血液中IgM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血标本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可以确诊登革病毒感染。单份血标本IgM或IgG抗体阳性不能确诊登革病毒感染,单份标本抗体检测阳性时,仅可临床诊断为疑似或可能病例,确诊需要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一)登革病毒感染与机体免疫反应    登革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3~14天,通常4~7天,潜伏期内采集的患者标本尚不能检出登革病毒或相应的机体免疫反应。发病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病毒血症期)约为7天,病毒NS1抗原在血液存在的时间略长。发病后4~5天内,可在病人的血清、血浆、白细胞、脑脊液和尸检组织标本中分离到病毒,病毒核酸及NS1抗原在这个时期的检出率高。病人血液中抗体水平,因个体免疫状态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若以前没有感染过登革病毒或其他黄病毒,或接种过黄病毒疫苗(如:乙脑、黄热等),病人首次感染抗体免疫反应呈现为特异性抗体水平缓慢升高,IgM抗体出现最早,随后出现的是IgA和IgG抗体。在发病后3~5天的患者中IgM抗体检出率约为50%,发病后第5天的患者中检出率约为80%,而在发病后第10天患者中,约99%的患者可检出。IgM抗体水平在发病后2周达高峰,然后逐步下降,可保持2~3个月。IgA抗体出现略晚于IgM抗体,可保持约45天。在发病一周后,可在血液标本中检出较低滴度的IgG抗体,之后抗体滴度缓慢升高,可持续存在多月甚至终生。如果病人属于再次感染登革病毒(登革病毒感染者以前曾感染过登革病毒,有时可能是曾接种其他黄病毒疫苗或感染过其他黄病毒),抗体滴度可快速升高并可和多种黄病毒产生反应。主要为高水平的IgG抗体,在急性期即可检出,可持续存在10个月以上,甚至终生。IgA抗体也可在急性期标本中检出。再次感染登革病毒的病人恢复期早期的IgM抗体滴度明显低于首次感染,甚至无法检出,通过计算IgM/IgG抗体比例,可以区分首次或再次登革病毒感染。IgA抗体检测试剂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尚处于评价阶段。   (二)检测方法选择   在发病的早期(发病5天内)一般采用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当病程进入恢复期后(发病5天以后),一般采用血清学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方法进行诊断。   1. 病毒分离。经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需要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在标本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冷冻或冷藏)对于病毒分离非常重要。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抗原或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分离到登革病毒可以确诊,但其耗时长,需要数天,不适于快速诊断。   2. 核酸检测。多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可用于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包括一步法RT-PCR、实时荧光RT-PCR或套式RT-PCR等方法等。核酸检测可在1~2天内鉴别病毒RNA。在病人标本中检出病毒核酸,可确诊且能分型,可用于早期诊断,但核酸检测容易因污染而产生假阳性,因此要求严格分区操作。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登革热诊断,需采集第二份标本(发病5天后)开展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3. 抗原检测。NS1抗原检测可采用ELISA方法或快速检测试剂,可在几十分钟到数小时完成检测,适于现场使用,是登革热急性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在发病后1天即可检出,也有报道在发病后18天仍可在血标本中检出。目前该方法尚不能分型。由于NS1抗原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也可用于黄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基于我国登革热流行的特点,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将标本中检出NS1抗原作为确诊病毒感染依据,可用于早期诊断。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登革热诊断,需采集第二份标本(发病5天后)开展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4. IgM抗体检测。用于IgM抗体检测的捕获法ELISA(MAC-ELISA)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也有多种商业化快检试剂可用于IgM抗体检测,均不能用于血清分型检测。目前检测试剂主要是检测病毒包膜蛋白特异性抗体,主要缺陷为与其他黄病毒存在交叉反应。标本中IgM抗体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但单份标本不能确诊。一些登革病毒再次感染者,血标本中IgM抗体滴度底,甚至不能检出,影响IgM抗体诊断精确性。   5. IgG抗体检测。可采用ELISA、免疫荧光(IFA)、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与其他黄病毒有交叉反应。IgG抗体检测可以用来鉴定首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如果急性期标本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转,则可确定为首次感染;如果患者恢复期血标本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两份标本间隔应不少于7天)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认为是再次感染。采集第二份标本进行确诊对于登革热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非流行区。   6. 中和抗体检测。空斑减少中和实验(Plaque Reduction and Neutralization Test,PRNT)和微量中和实验可用来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是最特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以分型。需要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及必要的仪器设备,耗时长,需要数天,不适于快速诊断。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以确诊。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去看看川页老师的分享,有您想知道的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1 1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页 发表于 2018-12-29 18:10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 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登革热媒介伊蚊活动规律  成蚊的活动性较差,一般活动范围为100米内,最长可达400米,也跟宿主、孳生地、栖息地和风向等有关。产卵后静栖数小时,再飞行寻找宿主吸血、栖息地和产卵场所。黎明和黄昏为活动高峰,黄昏峰又称“婚飞”。白纹伊蚊白天对人的攻击性强,而且多次吸血。人的气味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强烈吸引成蚊,成蚊吸食人血繁殖,同时将病原传给人。雄蚊由于羽化后很快完成交配的使命,1周死亡,而吸血雌蚊则可以经过4个吸血繁殖周期,历时1个月。
登革热媒介伊蚊活动场所 成蚊的栖息:室内,容器积水孳生的成蚊,在室内栖息的倾向,并多栖息在悬挂的衣服上,及墙面阴暗处。室外,居民区多栖息在草丛、灌木丛、空房内等;建筑工地,多栖息在工地内部积水和阴暗杂物堆放处;这些地方能够提供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

如何减少蚊媒孳生  1. 环境改造   (1)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2)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3)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4)排:排清积水   (5)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2. 环境处理   (1)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   (2)冲刷河道水闸   (3)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   (4)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饲养环境   (5)上门收集垃圾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 登革热实验室检测  确诊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分离登革病毒、检测病毒的核酸、抗原或抗体或几种检测方法的联合使用。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登革病毒,检测到病毒核酸、抗原,血液中IgM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血标本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可以确诊登革病毒感染。单份血标本IgM或IgG抗体阳性不能确诊登革病毒感染,单份标本抗体检测阳性时,仅可临床诊断为疑似或可能病例,确诊需要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一)登革病毒感染与机体免疫反应    登革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3~14天,通常4~7天,潜伏期内采集的患者标本尚不能检出登革病毒或相应的机体免疫反应。发病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病毒血症期)约为7天,病毒NS1抗原在血液存在的时间略长。发病后4~5天内,可在病人的血清、血浆、白细胞、脑脊液和尸检组织标本中分离到病毒,病毒核酸及NS1抗原在这个时期的检出率高。病人血液中抗体水平,因个体免疫状态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若以前没有感染过登革病毒或其他黄病毒,或接种过黄病毒疫苗(如:乙脑、黄热等),病人首次感染抗体免疫反应呈现为特异性抗体水平缓慢升高,IgM抗体出现最早,随后出现的是IgA和IgG抗体。在发病后3~5天的患者中IgM抗体检出率约为50%,发病后第5天的患者中检出率约为80%,而在发病后第10天患者中,约99%的患者可检出。IgM抗体水平在发病后2周达高峰,然后逐步下降,可保持2~3个月。IgA抗体出现略晚于IgM抗体,可保持约45天。在发病一周后,可在血液标本中检出较低滴度的IgG抗体,之后抗体滴度缓慢升高,可持续存在多月甚至终生。如果病人属于再次感染登革病毒(登革病毒感染者以前曾感染过登革病毒,有时可能是曾接种其他黄病毒疫苗或感染过其他黄病毒),抗体滴度可快速升高并可和多种黄病毒产生反应。主要为高水平的IgG抗体,在急性期即可检出,可持续存在10个月以上,甚至终生。IgA抗体也可在急性期标本中检出。再次感染登革病毒的病人恢复期早期的IgM抗体滴度明显低于首次感染,甚至无法检出,通过计算IgM/IgG抗体比例,可以区分首次或再次登革病毒感染。IgA抗体检测试剂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尚处于评价阶段。   (二)检测方法选择   在发病的早期(发病5天内)一般采用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当病程进入恢复期后(发病5天以后),一般采用血清学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方法进行诊断。   1. 病毒分离。经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需要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在标本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冷冻或冷藏)对于病毒分离非常重要。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抗原或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分离到登革病毒可以确诊,但其耗时长,需要数天,不适于快速诊断。   2. 核酸检测。多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可用于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包括一步法RT-PCR、实时荧光RT-PCR或套式RT-PCR等方法等。核酸检测可在1~2天内鉴别病毒RNA。在病人标本中检出病毒核酸,可确诊且能分型,可用于早期诊断,但核酸检测容易因污染而产生假阳性,因此要求严格分区操作。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登革热诊断,需采集第二份标本(发病5天后)开展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3. 抗原检测。NS1抗原检测可采用ELISA方法或快速检测试剂,可在几十分钟到数小时完成检测,适于现场使用,是登革热急性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在发病后1天即可检出,也有报道在发病后18天仍可在血标本中检出。目前该方法尚不能分型。由于NS1抗原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也可用于黄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基于我国登革热流行的特点,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将标本中检出NS1抗原作为确诊病毒感染依据,可用于早期诊断。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登革热诊断,需采集第二份标本(发病5天后)开展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4. IgM抗体检测。用于IgM抗体检测的捕获法ELISA(MAC-ELISA)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也有多种商业化快检试剂可用于IgM抗体检测,均不能用于血清分型检测。目前检测试剂主要是检测病毒包膜蛋白特异性抗体,主要缺陷为与其他黄病毒存在交叉反应。标本中IgM抗体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但单份标本不能确诊。一些登革病毒再次感染者,血标本中IgM抗体滴度底,甚至不能检出,影响IgM抗体诊断精确性。   5. IgG抗体检测。可采用ELISA、免疫荧光(IFA)、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与其他黄病毒有交叉反应。IgG抗体检测可以用来鉴定首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如果急性期标本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转,则可确定为首次感染;如果患者恢复期血标本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两份标本间隔应不少于7天)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认为是再次感染。采集第二份标本进行确诊对于登革热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非流行区。   6. 中和抗体检测。空斑减少中和实验(Plaque Reduction and Neutralization Test,PRNT)和微量中和实验可用来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是最特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以分型。需要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及必要的仪器设备,耗时长,需要数天,不适于快速诊断。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以确诊。

跟着川页老师涨知识了。谢谢!!!
在我家这里还没有这样的病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 0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学习了,感谢川页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这里学习了各位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