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9月29日,天津——为推广和深化心血管健康指数的概念,提高医生对 慢病管理的重视度,继续遏制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势头,9月29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举办的天津市心血管健康指数专家研讨会正式召开。天津市心血管病学研究所所长丛洪良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心脏内科齐新教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张梅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张文娟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致辞中丛洪良教授指出,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在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措施落实的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重视及认真分析我市心血管健康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策略,才能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的完善,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中国心血管防控事业的里程碑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大疾病。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者有2.9亿人,每5名中国成人中就有1名心血管病患者,心脑血管住院费用超过705亿元。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在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专家推动下,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应运而生。 “CHI采用多轮德尔菲法层测分析法,跨专业领域广泛征求意见,运用国家级数据库,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该指数具有五大维度(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疾病救治情况、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52个指标。它是反映和衡量我国心血管疾病及救治状况的首个医学领域指数型指标,是中国心血管防控事业的里程碑,对未来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梅教授说到。 从指数看天津:全国率先实现慢病早死概率下降 近年来天津市在心血管防治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CHI综合得分60.5分(满分100分),高于全国水平的49.3分,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6位。在心血管健康指数各个维度中,天津在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胸痛中心数量、AMI患者联合用药的比例等12个三级指标得分排名前三(包括第三名)。 但是,在CHI的52个指标中,天津市依旧有21个三级指标劣于全国水平,其中A维度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3个,B维度危险因素暴露情况10个,D维度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5个,E维度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3个。天津市在冠心病早死概率、“三高”患病率、行为指标、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医生数量和床位数、卒中中心数量、卫生费用总投入、疾控人员数量等指标上有持续提升空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心血管疾病早死概率控制情况较好,总血管病和脑卒中早死概率低于全国水平。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和分析,1990-2015年期间,天津已实现慢病早死概率年均下降2.39%,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慢病早死概率下降的省市。如能继续保持既往下降速度,天津市有望实现2030年慢病早死概率下降30%的目标。 为此,张文娟教授建议,要加强居民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对于“三高”的筛查、教育和管理;持续巩固和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构建完善的区域协同救治网络,提升院前急救水平,改善心血管病救治结局;持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费用投入力度;加强疾控人员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和慢病管理能力。 率先实现胸痛中心全覆盖居民心梗死亡拐点出现 为积极改善天津市人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不下的现状,自2014年起,天津市开始建设“胸痛中心”,经过近几年的未雨绸缪,天津市成功经验印证了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道理,并为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据悉,天津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在2014-2015年度率先出现下降拐点,天津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人数,首次下降至8205人,死亡人数降至10000人以下。天津还实现了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在2014—2016年的连续下降,被业界称为“天津模式”。截至2017年5月,天津胸痛中心数量达1.516个/百万人,率先实现胸痛中心100%区县全覆盖,使得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拐点在全国率先出现。 齐新教授对此谈道:“天津市胸痛中心的建设和体系的完善,密切了大医院与下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关系,使天津形成‘大医院医疗救治、基层健康管理’的急慢分治专病医联体,不仅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也极大的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加之胸痛中心布局已经达到全市覆盖,城市居民在5公里之内可以抵达胸痛中心,环城四区及远郊各区中心医院至少一家胸痛中心,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今后天津市势必会继续加强督导,加速本市胸痛中心与国际接轨的速度,造福更多患者。” 文章来源:新浪医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