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沈鑫
整理:张玉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编:米宏霏 吴怀英
来源:2018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世界上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结核病给我国人民的健康与生命质量带来了巨大威胁。目前关于医院内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已经受到广泛、持续的关注并付诸实践,但是对于学校和家庭而言,如何做好结核病的隔离防护?可采取的措施又有哪些?在2018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沈鑫主任对学校和家庭结核病隔离防护进行详细解读。
迄今为止,结核病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发生和报告。2016年有18个国家报告年新发结核病例数超过1万例,其中7个国家报告新发病人数占全球的64%,我国仍是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全球新发病例数较多的第三大国家。
01.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要素,要做好结核病的防控,必须明确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咳嗽、谈话、歌唱等行为都能够产生飞沫,其中尤以咳嗽产生的飞沫量最高。结核菌在空气中的传播范围和停留时间又有利于疾病的传播:结核病人的1个带菌飞沫可携带0~3个结核分枝杆菌,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传播到8米远(咳嗽为6米),飞沫可以悬浮在空中长达10分钟。家庭成员间由于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而成为了结核病高发人群;同理,学校学生也因在校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高密度人群接触,成为了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02.结核病传播的防控策略(16字箴言)
主动发现、快速诊断、安全隔离、规范治疗
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是减少结核病传播最主要、最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核病患者的传染性随着临床症状的出现而增加;也随着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后,其传染性快速下降。通过科学实践发现,未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其传染性远高于接受治疗者;经规范化治疗2周后,大部分结核病患者呼吸道症状也很快缓解,同时痰菌阴转,传染性随之消失。
03.隔离
对肺结核患者的隔离至关重要,要求做到:
在室外时间尽可能多;
单间居住(尤其是避免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人员共同居住);
房间通风良好,多开窗;
尽量减少进入公共场所(工作、学校、娱乐、购物等);
不要乘坐公共交通;
乘坐汽车需开窗;
如果需要救护车或到医院就诊,应告知医务人员患有活动性肺结核。
家庭内隔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居家,并限制其外出活动,以减少结核菌传播。
疑似患者坚决离校或者校内隔离。
04.需要采取隔离措施的对象(传染源)
肺结核(喉结核);
咳嗽患者;
痰涂片阳性(病原学阳性)患者;
未经治疗患者;
刚开始化疗的患者;
治疗效果不佳患者。
05.解除隔离的标准(取决于结核病类型、抗结核治疗效果):
普通患者
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连续三次痰涂片阴性;
有效治疗、规范服药至少2周。
耐多药患者
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连续三次痰培养阴性;
有效治疗、规范服药至少2月。
06.对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筛查
筛查方法:
15岁及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同时进行症状筛查、PPD和胸片筛查。
15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先进行症状筛查和PPD筛查,强阳性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应拍摄胸片筛查。
有可疑症状、PPD强阳性者、X胸片异常者应收集3份痰标本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实验。
07.筛查后的处理原则
对筛查发现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转到属地的结核病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
加强卫生宣教和随访观察,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对筛查发现的胸部X线未见异常并排除活动性肺结核、但结核菌皮肤试验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服药干预;拒绝接受预防性服药干预者应在首次筛查后3月末、6月末、12月末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各进行一次胸部X线检查。
08.其他措施
09.小结
如何做好家庭和学校的结核病隔离防护呢?沈鑫主任通过一番讲解,将相关防控措施的脉络进行了清晰梳理。对于家庭和学校的结核病隔离防控,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与医院的联系,充分利用医院的诊疗资源做到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筛查)与规范化治疗;另一方面注重通过日常的隔离、咳嗽卫生礼仪、防护用品、环境通风换气等措施的落实达到防控交叉传播的目的。同时需要针对结核病的有关内容面向社会、学校、家庭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增加社会大众的认知,从而提高防控的依从性。
图文编辑: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