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意义的胸外科通仓交融手术室 随着近年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努力[6],通仓交融手术室又一次成为发展趋势。但是要充分发挥通仓交融手术室的作用,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某类手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变为单一、重复、再手术率低、标准化的手术过程;二是需要接受该类手术的患者数量足够多。 目前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腔镜类手术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的微创手术正不断成熟,应用的领域持续扩展。而且微创手术在我国的普及速度很快,正逐渐替代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将改变传统手术的工作方式。 微创手术在我国的胸外科领域发展也很快,日趋成熟。在我国胸外科医生的努力下,采用腔镜切除肺结节的手术已经十分成熟,成为单一、重复的标准化手术程序。以上海肺科医院为例,全麻微创手术率超过90%。我国不良肺结节患者很多,要求在上海肺科医院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数量很大。这两点就为我国在世界上首先采用胸外科通仓交融手术室创造了条件。 胸外科手术毕竟与骨科手术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在理论上与具体实施上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国内外几乎没有医院建设标准或规范涉及到通仓交融手术室。要实现胸外科通仓交融手术室的应用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胸外科的通仓交融手术室是以腔镜类手术为主而非传统骨外科的开放型手术。因此要重视胸外科通仓交融手术室的成像技术装备与腔镜手术设备,如各类微创吻合器的配置。 胸外科通仓交融手术室更应该在软件与硬件上保证多个手术团队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工作时更加简便、有效地交汇融合,使得整个手术过程更加透明化,以便在手术过程中各手术团队间能够快速进行沟通、交流,甚至必要时通过网络远程征询意见,交流手术过程中的专业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必要延误。 胸外科的通仓交融手术室内患者人数多、手术换台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利用医学信息系统随时调用患者自身的、手术切片的病理报告等各种相关信息。要求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应以高性能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设备构成硬件支持平台,以医疗影像的采集、传输、存储和诊断为核心,将影像采集、传输与存储管理,影像诊断查询与报告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等集成于一体,并且该系统可与院内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PACS)、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连接。 近年来。系统设施的进步不仅能更有效地保证通仓交融手术室内各手术区域无菌环境的控制,而且在整个空间内能够实现符合现代胸外科手术要求的洁污分明的人流与物流,使得通仓交融手术室内外多个高度专业化的外科团队有条不紊地一起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手术与换台。 但是通仓交融手术室在设施上还有许多问题,国内外医院建设标准或规范(如我国的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尚未涉及。例如胸外科通仓交融手术室内的腔镜类手术对手术区的控制要求,是否要Ⅲ级洁净手术与I级洁净手术变级别控制;在大空间内能有效控制每个手术区的措施、每两个独立手术区之间以及与墙边不受干扰的间距、自净时间、大空间内的胸外科腔镜手术对人流与物流的相应要求、人流物流对独立手术区控制的影响,大空间自身的环境控制问题,如温湿度与洁净度级别;由于胸外科腔镜手术发热量没有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大,而且在大空间内热量积累很慢,很长一段时间内大空间可能还需要加热,需要确定相应空调系统的组成与空气处理过程;等等。这些问题均需要通过不断努力,从控制思路、理论计算、建立实体模型、数值模拟一直到具体工程中去实施与验证。 同时通仓交融手术室也为医疗不断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还可为患者可自行步入(walk-in concept)手术室概念、落车概念(drop-car concept)和集成监测概念(integrated monitoring concept)等创新概念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总之,通仓交融手术室因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发展而产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手术室运营效率,改善感染控制并最大程度降低运行成本。尽管国外通仓交融手术室已经实施多年,由于只局限于骨外科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领域,因此难以得到很大地发展。国内外几乎没有医院建设标准或规范涉及到通仓交融手术室。 近年来,我国胸外科微创手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不亚于国外,全麻腔镜手术率超过90%。而且我国要求切除不良肺结节的手术量很大,目前不良肺结节的手术成熟,手术过程单一、重复、再手术率很低,为发展胸外科的通仓交融手术室创造了其他国家不具备的良好条件。对于我国大型专科医院来说,这是一个发展的良机。我国应积极做好前瞻性研究。 资料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 原文作者: 刘燕敏 李晓颖(同济大学) 杨永梅 陈瓒(上海肺科医院) 严建敏(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