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动物及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道,引起子宫、胎膜、关节、睾丸及附睾的炎症;母牛临床发生胎衣停滞、流产及繁殖障碍。
因各种布氏杆菌对其相应种类的动物具有极高的致病性,并对其他种类的动物也有一定的致病力,致使本病能广泛流行。由于病原菌对人有很高的致病性,引起人发热,盗汗,无力,关节、头和全身疼痛,因此,加强对本病的监测和控制,保证人、畜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
[病因]
牛的布氏杆菌病大部分都是由流产布鲁氏杆菌所致的。本菌不仅能从损伤的黏膜、皮肤侵入机体,也可以从正常的皮肤黏膜侵人体内,不产生外毒素,其致病作用是内毒素。牛流产布鲁氏杆菌主要侵害牛,病牛在流产或分娩时大量的病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都含有病菌,被感染睾丸的精液中也含有病菌,可造成广泛传播。
布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病牛直接传染,主要是通过生殖道、皮肤或黏膜的直接接触而感染。另外一种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主要是摄取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饲草与饮水而感染。
[症状]
潜伏期为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多发生于妊娠后5~8个月。流产母牛有生殖道发炎的症状,即阴道黏膜发生栗粒大的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恶臭,分泌物延迟到1~2周后消失。如流产牛胎衣不停滞,则病牛很快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还流产。如果胎衣停滞,则可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
流产母牛在临床上常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炎、腱鞘炎、淋巴结炎等。关节炎常见于膝关节、腕关节和髋关节,触诊疼痛,出现跛行。乳房皮温增高、疼痛、乳汁变质,呈絮状,严重时乳房坚硬,乳量减少甚至完全丧失泌乳能力。
公牛感染本病后,出现睾丸炎和附睾炎。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流产胎儿和胎衣的病理变化,胎衣停滞以及长期不育,关节炎,公牛睾丸炎等都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为了确诊还必须用细菌学、血清学和变态反应等综合性实验诊断才能得出结果。
[防治]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应当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1.在未感染的健康牛群中,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在购人牛只时必须从非疫区健康牛群中选择,而且要经过严格的反复检查,无布氏杆菌病的健康牛才能购人。购进后经1个月左右隔离并进行两次检疫,检疫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人群,发现疑似牛只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2)定期检疫,每年春季或秋季对全群牛进行布氏杆菌病的实验室检验,检疫密度不得低于90%,在健康牛群中检出的阳性牛应扑杀、深埋或火化。非健康牛群的阳性牛及可疑阴性牛可隔离饲养,逐步淘汰净化;
(3)对种公牛每年配种前,要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只许健康公牛参加配种;
(4)犊牛于6月龄注射布氏杆菌19号苗或内服猪型2号苗之前应作凝集反应试验,阴性者进行免疫接种,并于1月后检查凝集价,呈现阴性或可疑者,须进行第二次菌苗接种,直到呈阳性反应为止。
2.消毒:多次检出和隔离阳性牛后,必须将病牛污染的环境、分泌物、粪尿、厩舍、用具等用10%~20%石灰乳或3%苛性钠、3%来苏儿溶液等消毒。
病死牛尸体、流产胎儿、胎衣要深埋,粪便发酵处理,乳汁煮沸后利用。疫区牛的生皮等畜产品及饲草饲料等也应进行消毒或放置两个月以上才允许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