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已经逐步成为感控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我国感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已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在一些特殊部门,如门急诊、检验科等,每天承担大量的穿刺抽血操作,对于这类情况,是否可以执行戴手套情况下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而达到手卫生的目的呢?
为此,在“2018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召开期间,由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牵头组织,来自全国精心筛选出的六位辩手,围绕“戴手套是否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手卫生)”展开辩论,本文通过对辩论双方各自观点与内容的梳理,结合双方提供的参考依据等,得出戴手套在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来综合判断,确定是否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手卫生。
辩题:戴手套是否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手卫生)
正方辩手:张菊、刘波、阎颖
反方辩手:宋慧敏、臧金成、张新蕾
正方观点:戴手套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手卫生)
一、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手卫生现状
1、手卫生依从率在49.1%-70.1%之间,门急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仅27.7%。
2、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选择戴手套者达到46.9%,而不同患者之间执行换手套仅占1.9%,不同患者之间未执行手卫生的护士占94.4%。
(二)手卫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1、清洁剂、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性;
2、经济成本支出;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工作强度大,没有时间规范执行手卫生;
4、其他。
二、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WHO手卫生指南:在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经过彻底的评估流程,可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以确定什么时候只能用新手套、什么时候可以再处理使用手套、什么时候手套应该丢弃或不能再用。
(二)埃博拉个人防护用品(PPE)指南:WHO和美国CDC指南均要求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对手套表面进行消毒。
(三)手套外消毒效果评价:
1、德国的Scheithauer等通过实验证明了对医用手套进行手套外消毒,是安全合理的。
2、国内多个研究显示,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对手套表面进行消毒,其效果和直接进行卫生手消毒效果一致。
四、戴手套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优势:
1、减少手部皮肤刺激现象;
2、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4、弥补由于手套的不合理使用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等。
反方观点:戴手套不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手卫生)
一、国家多项规范内容要求
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HO《手卫生指南 》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均指出了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而在《基础护理》关于《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明确指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二、长时间戴手套易增加手套渗透性与破损率
有资料报道,材质缺陷而导致的橡胶手套的渗漏性为0.2%-3.27%。当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施加于橡胶的材质时,橡胶本身的脆弱性就会显现出来。由于各种病原体分子的大小结构较小,如果乳胶手套的材质孔隙大于这些分子结构,就会穿透手套,菌尘污染到医务人员的皮肤上。如果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后摘手套双手未洁净或消毒,就会继续污染诊疗环境和致其他病人交叉感染,手套并不能保护医务人员的手免受细菌的污染。聚乙烯手套比乳手套更易受污染(10/42,1/44,P<0.01),使用后手套渗漏也更频繁(26/61,6/70,P<0.01)。
三、本身的污染没有被察觉
手套并不安全,戴手套的情况下有4.5%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1%医务人员手污染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监测数据显示医务人员戴手套的手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戴手套的手污染发生率为40%,不带手套的手污染率反而为14.6%。
一项来自日本的研究显示,导致院内感染重要的病原体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对于手套和塑料制品有特殊的亲和力,可以轻易地从手套转移到塑料表面并存活很长时间。
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象
五、长时间戴手套对皮肤会造成刺激
乳胶手套过敏是危害医护人员健康的职业性疾病。
国外问卷调查显示, 11.5%~54% 医护人员发生乳胶过敏症状。
香港的问卷调查显示,医护人员中手套相关症状(绝大多数为手套皮炎)发生率为30.9% ,乳胶所致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率为3.3% 。
台湾护士中,乳胶特异性 IgE 测定和 SPT 显示乳胶手套过敏发生率为 2.3%。
有研究对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河南、河北、辽宁等 8个省 8485 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乳胶手套相关症状总发生率为 8.8% ,其中广东省高达12.9% 。
目前的研究发现乳胶手套过敏的危险因素包括戴手套的时间、更换手套的频率、手套是否含滑石粉、制造手套的橡胶纯度等。
六、问卷调查结果支持不使用观点
七、成本-效益问题
一些研究报道了成本或者成本-效益数据,根据Chen和同事的研究表明。每一美元的手卫生投入可以带来23.7美元的效益。同样的Pitter等报道了总的手卫生提高成本仅仅相当于医院感染成本的1%。
Carboneau和同事的另一个研究表明,手卫生预防41例MRSA感染节约了354276美元。
加拿大学者2013年发表在《美国感染控制杂志》上的文献,通过多地区联合的感染防控项目,对选定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降低幅度及经济负担,以及感染发病率降低带来的最大经济效益进行评估。4年间(2007-2011年)卫生部门花费大约6630万加元,来管理24937例医院感染病例。该项目实施四年监所选的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19%,共减少47390医院感染病例。节约费用910万加元,期间感染防控项目花费670万加元,从第二年起感染防控项目节约费用超过成本。在项目第三年第四年尤为明显,节约费用约720万加元。占总费用的79%,最终计算成本效益为1:1.36。
结果
自由辩论阶段,正反双方辩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经据典,从各个方面对“戴手套是否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手卫生)”进行了激励的辩论。最终,在观众现场微信投票之下,正方辩手刘波获得了本场“最佳辩手”的称号,正方团队获得了本场“优秀辩论团队”称号。本场辩论赛以“正方:戴手套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手卫生)”获得胜利。
讨论
佩戴手套后是否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来代替执行手卫生,这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在感控人的实际工作中一直纠结不断。正反双方都从多个角度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证明已方观点。
小编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决定戴手套能否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不应该纠结于规范或者实际中不规范的现状,而应立足于实践,用实际的循证依据来证明戴手套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效果和风险,只要能达到消毒效果,同时确保不会有其它传播风险,个人认为也未尝不可。
寄语
总之,SIFIC线下辩论赛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终于以最圆满的姿态结束啦。
辩论赛从网络论坛走向现场、走向线下,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持续支持与关注,从辩题的征集、辩手的选拔、规则的制定,以及现场筹备、布置等工作,更离不开SIFIC团队版主、优秀会员和网络最佳辩手们的努力,我们期待,明年的全国感控年会上,SIFIC辩论赛场上,与您再次相见,再次激战!
专家介绍
主持人:赵静
赵静:包头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信息化办公室科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协会信息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正方辩手:张菊、刘波、阎颖
张菊: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医师,硕士;中国老年医学会感染管理质控控制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青年委员;SIFIC论坛版主,SIFIC感染网编辑。
刘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学博士;中国老年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医院协会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
阎颖:郑州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管药师,硕士,SIFIC论坛版主。
反方辩手:宋慧敏、臧金成、张新蕾
宋慧敏: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臧金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感染和公共管理部;洛阳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SIFIC论坛版主,SIFIC感染网编辑。
张新蕾: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北京预防医学会联络秘书;SIFIC论坛版主。
辩论赛相关文章:
图文编辑: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