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2263|回复: 6

新生儿脐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4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上个月儿科报告一例“新生儿脐炎”病例,该患儿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生后发现皮肤黄染,诊断新生儿黄疸转儿科治疗,儿科入院时诊断: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脐炎,在病例中关于脐部检查是这样描述的:脐部红、潮湿、有少许分泌物。于是他们报告医院内感染。鉴于脐炎的诊断标准: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脓性分泌物,还要有下述2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2、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可惜儿科医生没有做细菌培养,但他们报了院感。我认为即使是“脐炎”也要妇产科报告,于是将此信息反馈给妇产科主任,妇产科主任不同意该诊断,她认为出生后最初几天,脐带就是潮湿的,皮肤有点红是正常的,不能算“脐炎”,对于该例病例能否报医院内感染,请大家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星火 + 2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脐部红、潮湿、有少许分泌物,那么这些分泌物是什么颜色呢?如果当初儿科医生能做个分泌物涂片多好,不至于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妇产科主任不同意该诊断也有道理,部分新生儿确实有她描述的情况。
另该新生儿生后发现皮肤黄染,诊断新生儿黄疸转儿科治疗,生后多少时间发现黄疸,这很重要,新生儿本身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的特点是,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最严重,足月儿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儿一般在3-4周消退。此外,黄疽一般都是轻度的,孩子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临床上以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症状体征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黄疸,最迟可在第5天出现,5d后出现的黄疸多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于4~5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退;早产儿约有80%生后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反应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
  诊断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在生后1周内,均超过34.2μmol/L(2mg/d1)。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05.23μmol/L(12mg/d1),早产儿较足月儿为重,峰值可达17l~205μmol/l(10~12mg/d1),但不超过256.5μmol/L(15mg/d1)。

诊断新生儿黄疸如果成立,那要考虑是否是新生儿脐炎引起败血症所致的黄疸。故临床的相关检查也很重要,再去判断是否发生脐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诊断新生儿脐炎要慎重: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1# yswgdst


"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脓性分泌物,还要有下述2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2、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这个诊断标准应该修改,理由: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脓性分泌物已经是很明确的脐部感染了,还非要做引流物或针吸液或血培养,那如果基层医院不具有细菌培养的能力,难道还要等到把标本采集后送到大医院培养,等结果出来再判断?或者说,“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脓性分泌物”由于一些医院检验技术问题,培养阴性也不算感染?再或者说,患儿在使用了抗生素有效的情况下,也可能培养阴性,那就能排除脐部感染?
你们这个病例最大的缺陷就是病历记载描述不清楚,仅写有分泌物,要是把分泌物的性状描述清楚就好了,比如说是脓性的呢,还是水样的呢.....,那样就容易判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2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4楼意见,可以临床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脐部红、潮湿、有少许分泌物。---
我觉得这很正常,不一定是炎症;
如果取这种分泌物培养,十有八九能培养出阳性球菌,。但不一定是病原菌,因为正常人的脐部都有这些细菌寄居,这类部位的病原菌判断必须结合标本直接涂片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也是,有的医生诊断标准都没弄清楚,病历描述也不详细。应该多与临床医生沟通,同时也要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及患儿家属卫生宣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