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模块 血管导管? 经皮肤穿刺进入血管内,用于诊断、监测、治疗的导管。根据进入血管的不同分为动脉导管和静脉导管;静脉导管根据最终进入血管位置区分为中央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 中央静脉导管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央静脉导管 PICC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与血管导管相关的感染的总称。 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 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48小时后,及拔出中央导管后48h内发生的与其它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置管时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置管指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央静脉导管、全植入式血管通路、导丝引导下更换导管时,应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戴工作圆帽、外科口罩、按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洗手并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铺大无菌单。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置管环境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2.外周静脉置管、导管日常维护与使用导管时戴医用口罩。插入外周静脉导管时,若手接触消毒后皮肤,应戴无菌手套,否则可戴清洁手套。 3.选择中央静脉置管部位时,成人宜首选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不宜选择股静脉;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宜首选颈静脉,可选股静脉。 4.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应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选择合规有效的皮肤消毒剂,年龄2个月以上病人中心静脉穿刺宜选择含0.5%以上氯己定的醇类消毒剂。 5.消毒穿刺部位应以同心圆方式自穿刺点由内向外消毒,消毒范围应与穿刺种类一致。患者皮肤不洁时应先清洁皮肤,再消毒。应在皮肤消毒干后再进行置管等操作。 6.置管时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各种敷料等医疗用品应无菌。 7.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时,应选择能够满足病情需要的最少端口(腔道)的导管。 8.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应记录置管日期、时间、部位,导管名称和型号、尖端位置等。 9患湿疹、疖肿等皮肤病或患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时,以及已知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置管后预防措施 1.宜选择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患者应当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 2. 应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纱布敷料应每2d更换一次,透明的半透膜敷料应每7d更换一次。拔除或更换导管、敷料潮湿、松动或污染、完整性被破坏时应更换。当发现敷料松动、污染、潮湿、完整性破坏等时应立即更换。使用透明敷料加纱布固定导管时,按纱布类敷料处理。在透明敷料的标签纸上应标注导管穿刺时间、更换敷料时间并签名。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前,应按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每次连接及注射药物前,应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规范消毒连接端口,干后方可连接或注射药物。如有血迹污染时及时更换。 5.应每天观察导管穿刺点有无感染征象及全身感染征象。应按医院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血管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及流行趋势的目标性监测,可同时开展导管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监测。 6.静脉治疗护士宜参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控制项目。 7.紧急情况下置管难以保证无菌操作时,应在48小时内尽早拔管,病情需要时先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 8.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置于水中。 9.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 h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10.严格保证输注液体无菌。 11.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宜由医师决定是否拔管。拔管时可做导管尖端培养、导管血培养及血培养。 12.医务人员应每天评估保留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应尽快拔除导管。 13.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也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核心预防措施 1.严格手卫生 2.最大无菌屏障预防 3.皮肤消毒剂选择,首选氯已定-乙醇 4.每日评估尽早拔管 测试题 下列哪项措施不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核心措施( )? A.加强室内的空气净化 B.落实最大无菌屏障 C.首选2%氯己定-乙醇消毒剂进行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D.每日评估留置中央静脉导管(CVC)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