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使用中消毒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氧化酸性电位水每次使用前,应在使用现场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分别检测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氯浓度。 2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器械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灭菌植入性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生物监测 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紫外线监测: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5内镜的监测: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菌落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