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来源: 检验医学界
梅毒是一种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实验室检测是诊断和发现梅毒病例的主要手段,但是如何选择梅毒检测方法,按照怎样的诊断程序进行梅毒的检测才能才能避免“阴差阳错”,更好的保证诊断治疗的质量和性病病例报告的准确性,一直以来是梅毒研究者们热议的话题,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推荐的实验诊断策略:
传统实验诊断策略
传统程序是以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进行筛查(RPR、TRUST等),阳性样本再以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认[1]。由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成本低、操作简单、容易判读等特点,曾广泛用于大规模的筛查,但随着特异性抗体检测自动化的不断推进(如ELISA,CLIA),为了减少检测时间以及获得更好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该策略在临床中应用逐渐减少。
逆向实验诊断策略
如图2所示,逆向实验程序是采用某种特异性抗体检测进行初筛,阳性结果再用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进行活动期的判断。当两种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再以另外一种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进行确认。[1]由于逆向程序比正向程序更灵敏、更特异,该方案已经被美国公共卫生试验室协会、国际性传播感染联合会以及欧洲大多数国家所推荐使用。
第3种实验诊断策略 鉴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非特异性抗体,那么特异性抗体初筛阳性后,再用非特异性抗体做确认,并不能真正起到确认的作用。2014年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推荐了第3种实验诊断策略:以特异性抗体检测进行初筛(ELISA或CLIA),阳性样本再用不同原理的特异性抗体试验来确证,如两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不一致,则引入第三种特异性抗体试验进一步确认。与逆向诊断策略最大的不同是,未将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纳入梅毒检测中,仅将其作为确诊患者活动性及预后判断的指标。此外,为了更准确的检测早期梅毒、提示疾病活动性,还推荐在特异性抗体阳性而非特异性抗体阴性时,增加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这一方案同样被2014年版的欧洲指南所推荐[2]。第3种实验诊断策略既能保证检测灵敏度,又能有效的避免假阳性样本的误判,是目前梅毒实验检测比较理想的诊断策略。
诊断策略的临床应用 以上无论哪种策略在实际应用中,阳性样本均需流转多个程序方能给出指导性的报告。如何在保证检测灵敏度、特异性的同时提高节省检测等待时间,及时给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呢?可以推荐将实验诊断策略进行变通,即同时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3]。对于怀疑是早期梅毒或有判断梅毒活动性需求的患者增加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这3项检测同时开展,不但能够提高早期梅毒检出率,而且能够准确的给出疾病活动期的依据,方便临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给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没有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梅毒的所有阶段,因此对梅毒检测策略的选择,需要依据策略本身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但无论选择哪种实验诊断策略,对梅毒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检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实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童曼莉,刘莉莉,林丽蓉,等. 梅毒实验诊断程序研究进展[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11) :898-903. 2、M. Janier,V. Hegyi,N. Dupin,et al. 2014 European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syphilis [J]. JEADV, 2014, 28: 1581–1593. DOI: 10.1111/jdv.12734. 3、黄佳,胡丽华,林峰,等. 浙江省梅毒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分析[J]. 疾病监测,2017,32(5) : 43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