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8-1-16 20:49 编辑
医务人员是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当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后,当得知该暴露源是丙肝感染者,在恐慌的同时,如何规范应急处置呢?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人体感染HCV后,经30~60天的“窗口期”才能检测出抗-HCV;慢性丙肝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导致无症状患者不能主动就诊,因此,有很多患者在手术或有创操作时无从得知其是否患有丙肝。 那么,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生丙肝职业暴露该如何处理呢? 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部位,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刺伤伤口,暴露发生后立即捏住伤口近心端,阻断血流,然后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和非完整皮肤,但不能用力擦洗。 3、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局部。 4、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和院感办,密切观察并追踪随访,做本底检测。如果明确暴露源为抗-HCV(+),应在3个月、6个月追踪复检,一旦发现丙肝抗体转阳,立即开始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发生丙肝职业暴露,既不宜过早治疗,又要把握治疗时机,早诊早治,规范用药,丙肝治愈率可达75%以上。 医源性感染是HC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不容忽视。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HCV传播的有效措施。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掌握暴露后的应急处置程序,则有可能将HCV暴露后的危害减少到最低。 虽然医务人员对标准预防耳熟能详,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呢?珍爱生命,呵护健康,从标准预防做起。 参考资料: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