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波拉病毒在1970年代於非洲出現,伊波拉病毒便一直是個棘手的疾病,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死亡率高達90%,目前為止沒有有效的疫苗與治療方法,最近的一次爆發性流行在烏干達造成了一百五十餘人的死亡,感染案例依然持續的出現著。研究人員說:我們實在無法為這些人們做些什麼,這使得疫苗的開發更顯得重要。雖然在人類疫苗被開發前仍有許多的方向可行,目前開發疫苗的方向是正確的。伊波拉病毒通常在感染後的數天內,對感染者的體內與體外引發無法控制的出血並且伴隨著發燒的病症,最長也不過持續數週。這對於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統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應。
新的疫苗結構主要有兩個部份:一是三段裸露來自於病毒的DNA,其二則是三個月後給予來自於修飾後腺病毒的促進結構,其目的在產生伊波拉病毒的蛋白。
研究人員Sullivan說:DNA疫苗非常的有效,因為動物細胞對於自己所製造的蛋白產生疫苗接種的作用,這樣子模仿了實際病毒的感染作用。但是DNA對於刺激免疫系統的反應通常不是很成功,有些病毒的載體(vectors)比裸露的DNA進入更多的細胞中,並且引起更強的免疫反應。
伊波拉病毒主要有三個菌株:薩伊、蘇丹與象牙海岸三型。薩伊型是最具毒性的,導致 80-90%的死亡率,新的疫苗實際上對於三種病毒都能提供保護。在恆河猴的實驗中,接種疫苗的猴子在6個月後給予伊波拉病毒沒有感染的現象,並且在血液內測不到病毒的存在。未接種的猴子則在感染後很快速的就死亡。研究人員說:之前的動物實驗發現這種疫苗對於老鼠及天竺鼠有完全的保護作用,但是對於靈長類則沒有研究可以得知,對於猴子有如此良好的結果,相對的其效果對於人類一定也相同。
疫苗的產生給予對伊波拉病毒感染的治療上有著很大的意義,諸如抗體的存在能否有效的被純化與應用在新感染病人的身上,給了很大的希望空間。未來研究人員希望能對每一型的病毒都有純化的疫苗可供使用,對於疫苗的開發則希望在數年內可以完成。
预防:在人类,伊波拉病毒感染在流行期间的传播,一般而言与紧密的接触有关,因此一般认为低继发性攻击率对於病毒传播是没有效率的。性的接触和经过暴露在遭污染的针筒与注射针,遭感染组织、血液及其他体液之医院传染是重要的病毒传染途径。飞沫传染并不是非洲伊波拉病毒感染发生之特色,然而仍不能完全地排除其可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