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6|回复: 18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杜绝医疗器械“带病上岗”“超期服役”  

  本报讯  (记者张灿灿)今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将收紧关口,杜绝器械“带病上岗”、“超期服役”。7月9日,卫生部发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从临床使用前评估、临床使用管理、临床保障管理等方面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定出规矩。

  据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医院通常把医疗器械当成资产进行管理,设备完好状况差,临床使用安全隐患大。为保证患者安全,《规范》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医疗器械应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发生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经医学工程部门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不得再用于临床。医疗机构应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防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医院感染。临床使用的设备类、植入与介入的医疗器械名称及唯一性识别信息应完整记录到病历中,医疗机构应如实向患者告知有关事项。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相应设施,保证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环境条件。对于生命支持设备和重要的相关设备,医疗机构应制订应急备用方案。

  《规范》提出,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学工程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负责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定期开展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培训,并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制订医疗器械安装与集成、验收与临床试用评估、使用中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所获临床信息的安全保障等阶段中各环节的保障制度与技术规范。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7-10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卫生部颁布的多个规范、质量指标、临床路径等东东,都提及感控的相关内容及要求,“政策改变感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4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内感染涉及面很广,这项工作我认为应由医院医学工程部门重点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3#意见。:c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3#建议。医院感染管理科要管,但力不从心,不能控制局面。如果医务和器械管理科都参与此项工作,那结果就大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

http://www.law-lib.com  2009-7-14


卫生部医管司关于征求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09-07-09  

--------------------------------------------------------------------------------

卫医管医疗便函〔2009〕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医管处(医政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政处:

    为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管工作,我司组织制订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研究,并将修改意见于2009年7月31日前反馈我司医疗处。

    联 系 人:王乐陈

    电子邮件:mohygs@163.com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  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
第四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管工作。
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学工程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开展与其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医学工程部门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第二章 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
第六条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审验生产厂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
纳入甲、乙类管理的大型设备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配置许可证。
第九条  医疗器械涉及到安装的,应由生产厂家或其授权并且具备工程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
特种设备的安装、存储和转运应按有关要求执行,医疗机构应保存相关记录。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医疗器械验收应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分类编码的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妥善保存本医疗机构高风险医疗器械购入时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明等原始资料。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确保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记录等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医疗器械信息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10年。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试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临床使用管理
    第十四条  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并建立考核制度。
第十六条  临床使用医疗器械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
第十七条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医学工程部门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医学工程技术服务全过程及其结果均应真实记录并存入医疗器械信息档案。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防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医院感染。
第十九条  临床使用的设备类、植入与介入的医疗器械名称及唯一性识别信息应完整记录到病历中。医疗机构应如实向患者告知需说明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形成记录并存档。

第四章 临床保障管理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器械安装与集成、验收与临床试用评估、使用中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所获临床信息的安全保障等阶段中各环节的保障制度与技术规范。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或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参照卫生行政部门等制定的医疗器械技术指南和有关国家标准与规程,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环境进行测试、评估和维护。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和安全。
对临床工程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存入医疗器械信息档案。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在设备类医疗器械使用科室明显位置,公示有关医疗器械的主要信息,包括医疗器械名称、注册证号、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启用日期和授权操作人员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与医疗器械数量相适应、适宜医疗器械分类保管的贮存场所。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保证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环境条件。
第二十七条  对于生命支持设备和重要的相关设备,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备用方案。

第五章  监  督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质量安全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工作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 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责令医疗机构立即停止可疑医疗器械的使用。
    第三十条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信息档案,包括器械唯一性标识、维修记录和保障记录等,进行定期检查。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依据《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情况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器械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取得市场准入,在医疗机构医疗活动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前面老师所说,最近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标准、规范很多,而且涉及的面很广,看来医院感染已逐步渗透到每一个学科!但是如何真正落实这些政策,是摆在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院感人员需要是“全才”,才能干好,加强业务学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7#观点,如何真正落实这些政策,是摆在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值得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院领导忙,哪有时间管那么多,懂得那么多,那么具体,又不是什么好事,只要不出事,都相安无事,唉,院感越做越多,但又管不了,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沧海一粟老师,已下载学习,并转发给了设备主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8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3#建议。医院感染管理科要管,但力不从心,不能控制局面。我认为应由医院医学工程部门重点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同意3#老师的说法,上面的政策\规范的出台,接收的\执行的可就差距大啦,再说感染管理工作院方大都排在第五位,感染管理科现在大部分的现状,都是责任没权力,师资力量,人员数量方面都欠缺.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2-12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猫咪好可爱 这项工作是多科室管理的,感染管理科只参与其中一部分,也不是很难的问题。主要是索证检查,其它都不是我们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感染管理科要管,要参与其中,医院感染已逐步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防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医院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项工作我认为:感染管理科要参与其中,医院感染已逐步渗透到了每一个学科,涉及的面已很广了,多方面参与管理,可减少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医院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医疗机构应设立一个医疗器械工程管理部门,凡进入医院的大型设备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证件审核\维护\维修等都由这个部门具体实施,这样感染管理部门的职责是监督管理就行,这样有具体的部门管理也有监督的部门了.要不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泄及面太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医院执行起来会更难.主要是资金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