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24-9-28 08:40 编辑
如何认识肠道微生物与感染的关系?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何利用微生态进行感染防控?在SIFIC2017年全国感控年会上,广东省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侯铁英教授为我们做了解答。
一、肠道的保护伞—肠粘膜屏障
肠粘膜屏障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屏障,防止致病性抗原(肠腔内的细菌、有毒物质、致癌物质、食物抗原物质等)侵入肠粘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其组成包括: 1、机械屏障:粘膜上皮细胞-维持肠粘膜正常结构。 2、化学屏障:粘液; 3、免疫屏障:粘膜细胞分泌的分泌型IgA、粘膜内及粘膜下各种免疫细胞。 4、生物屏障:正常肠道菌群,更加强调生物屏障的作用。
二、肠道微生态与感染
1、人体有一千多个微生物种群,是人体细胞的10倍以上,人体90%的疾病都与肠道微生物有关。 2、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储菌库,肠道细菌占人体70-80%。影响最大的是结肠和回肠部的微生物。 3、如果生物屏障损伤,致使机体与正常菌群及各正常菌群之间失调,胃肠蠕动被抑制,肠粘膜摄氧功能障碍,肝肠循环紊乱,导致肠道内细菌过度繁殖,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 4、肠粘膜在如肿瘤、感染、烧伤等情况应急下,肠粘膜缺血,缺血致使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菌毒素入血,形成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发生,肠粘膜的完整与功能完整保护人们免受感染。
三、如何利用微生态进行感染防控
1、 抗生素的使用对肠道菌群组成与功能的影响
2、 肠道菌群与多重耐药菌防治
3、 粪”的魅力!——如何变“粪”为“宝”?其前世与今生 广州一家医院利用“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得到缓解。 早在公元四世纪中国医师葛洪使用粪便悬浮液治疗食物中毒和腹泻。 1908年俄罗斯动物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梅尼科夫猜测某些肠道细菌,可能有抗衰老作用。 1958年美国外科医生和同事使用粪便灌肠治疗4例假膜性小肠结肠炎,如今已知由艰难梭菌引起,但是现在万古霉素成为了标准疗法。 1989年1月,美国密苏里州市的Justin Bennet和Mark Brinkman写信给《柳叶刀》杂志,宣布在使用了6个月的粪便灌肠疗法后Bennet的溃疡性结肠炎得到缓解。1989年5月丹麦Statens和哥本哈根大学Gorgen使用粪菌疗法成功治疗6例艰难梭菌感染。肠道细菌培养显示肠道菌群发生改变。 2010年明尼苏达大学Alexander Khoruts和他的团队使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来分析移植前后的微生物组成,发现对艰难梭菌有效的粪便疗法使受体菌群越来越像供体菌群。 2013年1月阿姆斯丹大学也公布了粪菌疗法有效治疗艰难梭菌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但是粪菌治疗的剂量及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它的局限性,还需要政府的参与认可。
小结后抗生素时代-即常见的传染病和轻伤可以导致死亡,这并非是对世界末日的幻想,而是在21世纪有可能发生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不仅改变了肠道微生态,也促进了耐药菌在机体内和医院环境中的定植繁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变得非常棘手。所以说,如果要做到精准感控,必须要有微生物思维。关注微生物,关注肠道微生态,我们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