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5-14 17:37
05-14 17:35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2431|回复: 8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时,如何进行生物监测?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奖励:130
  • 最近打卡:2025-05-08 18:32:28
发表于 2007-9-1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讨论稿中都提出: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具体监测方法应怎样做?需要多少个包装材料样品?应做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4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毒技术规范对医用包装材料的验证其中有:微生物屏障性能鉴定、包装材料不透气性试验、透气性材料微生物屏障试验、湿性条件下微生物屏障性能、灭菌因子穿透性能鉴定等指标。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我一直没有查到依据。第5类综合指示物及生物指示物合格均可以作为放行条件之一,灭菌效果的监测并不仅仅是指包装材料。对包装材料而言,更重要的是它的微生物屏障性能、灭菌因子穿透性能等指标,参照灭菌器操作确认的要求,应该是连续三天生物监测,每天一次,合格后负荷放行。
请各位发表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芳芳老师,您是不是说把生物监测的样品用新的包装材料包装后,然后灭菌.每天一个包,放在排气口处,这样算标准包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奖励:130
  • 最近打卡:2025-05-08 18:3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9-16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风铃老师!正如风铃老师所言,灭菌效果的监测并不仅仅是指包装材料。
主要是我院设备科新进了一些用于装放待灭菌物品的器具(类似于自动启闭式的容器),而厂家又无法提供灭菌因子穿透性能鉴定、微生物屏障性能鉴定、包装材料不透气性试验等相关的检测报告,因此想按上述所讲的两个讨论稿的要求进行包装材料的生物监测,但又找不到具体的监测方法,请战友们给予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奖励:130
  • 最近打卡:2025-05-08 18:3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9-1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流泪的鱼 的帖子

这里所说的样品是指新的包装材料,也就是新的包装材料进行生物监测时所需要的数量(件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碰过这样的问题,虽然消毒技术规范有要求,但没有部门提供这种监测报告的任务,所以,我们也只能采取,第一,由厂家提供质监及药监部门提供的报告,第二,用生物监测的方法,灭菌后及放置一周后做生物监测,取30个样本,做对照,全部阴性.
      这些方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由医院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负责取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玲 发表于 2007-9-14 0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消毒技术规范对医用包装材料的验证其中有:微生物屏障性能鉴定、包装材料不透气性试验、透气性材料微生物屏 ...

风玲老师你好,生物监测管放在新包装材料内进行监测,还是放在标准生物监测包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9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懵懂人 发表于 2012-9-19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风玲老师你好,生物监测管放在新包装材料内进行监测,还是放在标准生物监测包内?

生物监测管放在新包装材料内进行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玲 发表于 2012-9-19 23: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生物监测管放在新包装材料内进行监测

谢谢风玲老师的回复,老师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除了清洗、消毒、灭菌和进行生物监测并记录结果,登记公司名称、患者姓名、手术名称外还需进行哪些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