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24-9-28 08:41 编辑
讲者丨宗志勇 整理丨米宏霏 审稿丨肖春莲 自从19世纪中期手卫生先驱——塞梅尔维斯医生提出使用石炭酸洗手以减少产褥热以来,手卫生便一直是感控领域经久不衰的热点。那么,手卫生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将面对哪些挑战呢?在201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第26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宗志勇教授与大家分享手卫生的进展与挑战。
一、目前手卫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1.国内:虽然数据显示手卫生依从性高达95%以上,但请实习同学调查的手卫生依从性仅为40%左右。 困惑:大量时间、精力、热情投入,为何效果不理想? 2.国外:发达国家依从性也不理想。感控人员权威性不强,没有被赋予管理职责;病人少、空床多,医院感染率依然有9%,有霍桑效应存在下的手卫生依从性也仅为60%。 虚高的依从性让部分领导、官员、专家、专业人员盲目乐观。 过高的依从性要求,不可避免催生出虚假的数据,也对实际工作的开展造成干扰。 手卫生推动运动,往往短期有效,但难以长期维持其效果。 手卫生的正确性难以观察:依从性并不代表正确性。
二、尚未解决的问题 两项通过模型的研究发现,手卫生依从性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加也不能带来感染率的降低,即不同科室手卫生依从性有其“饱和效应”。但合适的依从性水平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的数据显示,接触病人前、接触环境后依从性较差。哪些时刻对于感染防控更重要尚缺乏相关证据。
三、三种常用的手卫生依从性观察方法
1.设计精良、偏倚小的研究很少; 2.依从性上升有限; 3.医院感染发生率未改变(但这些研究的样本量可能不足以检测感染率变化); 4.需要更多尝试与研究。
四、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一些进展 将六步法变为三步法:内-大-立,对医疗行为常接触的位置进行清洁。 研究显示,使用速干手消毒液搓揉双手15秒与20-30秒,在细菌数减少对数值上是等效的。 研究显示:患者授权有利于增加手卫生依从性4%(主要是接触病人前这个时机)。患者提醒后,超过90%的提醒是有效的,速干手消毒液领用量上升。 一个团队中,总有一部分做得比其他人好。通过内部发掘与鼓励,鼓励临床一线提出个性化的解决办法。此法对护士有效,如何让医生参与?
五、手卫生在我国的挑战 我国现在是,将来很长时间内还是发展中国家
感 悟 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工作一直是感控工作人员心中的难题。一方面要考虑到监测数据的霍桑效应,做到求真务实;另一方面又要开动脑筋思考如何说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重视手卫生。这不仅仅是对于毅力的考验,也是对智慧的挑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认为,除采用先进理念、多元化的硬件、方法促进之外,感控文化的植入对于手卫生工作的推进也是颇有裨益的。
宗志勇教授
三种手卫生依从性评估方法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