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佩戴双层口罩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吗?(174)
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
答:国内有调查显示,在戴口罩的护士中有48.9%认为一层口罩效果不佳,需要佩戴双层口罩,这些护士主要集中在急诊室和儿科门诊。他们认为此类区域的患者多、密度大、疾病复杂、空气污染严重,是医院感染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的重点场所,而且部分患者虽无感染症状但可能处于潜伏期而具有传染性,因此出现防护过度。
对于纱布口罩,国内一项研究显示,24层纱布口罩的过滤效率为43.9%,略高12层纱布口罩(32.3%)但呼吸阻力却增加了几乎一倍。
佩戴双层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会导致口罩与面部密合性上下错位,很难做到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两层口罩易松动造成工作中不自觉用手频繁触摸面部;还会增加不舒适感,间接影响依从性和佩戴效果。因此,佩戴双层口罩并不能增加防护效果,还可因密闭性的破坏增加其自身感染的危险性。
口罩的过滤效果并非靠层数来决定,而是靠其佩戴时的密封性、过滤性和舒适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无论是佩戴双层纱布口罩还是医用口罩,均无助于防护性能的提高。根据防护需求选择使用相应的口罩类型才是发挥口罩防护作用的关键。
问题二:外科手术时可以佩戴耳挂式口罩吗?(176)
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
答:口罩有耳挂式,也有系带式,外包装均注明了“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但它们是否都可以作为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呢?
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明确指出耳挂式口罩不能作为外科手术选择使用的产品,但从手术室基本技术或者从循证感染控制的专业立场来讲,系带式医用外科口罩比耳挂式医用外科口罩更符合外科手术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附录A“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和“摘口罩方法”中多次提到:“系”和“系带”,还有“上下系带”,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医用外科口罩必须是系带的,否则,就不能规范佩戴。
(2)从美国手术室护士学会(AORN)2014年11月6日更新的围手术期外科着装指南和AORN网站上我们搜寻到这样的答案:耳挂式口罩不能被设计和用于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因为它不能提供一个安全的面部密合,以防止口罩两侧漏气。贴合手术者面部的口罩可以降低手术者向患者或无菌区域传播鼻咽部和呼吸道微生物的风险。医用外科口罩应覆盖口和鼻,并以防止口罩两侧漏气的方式进行安全保护。
(3)截至目前,美国、欧洲、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均未允许耳挂式“医用外科口罩”在外科手术操作中使用。
(4)外科手术耗时较长,术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言语交流,为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医用外科口罩必须选择系带式,并且不得在下颌部位打结(如果将结扣系在下颌,在穿手术衣过程中及术中容易污染领口部位),两根系带应分别交叉,在颈部和头后部打结,并且在口罩佩戴完毕以后,确保鼻夹塑形,口罩下部要紧密贴合下颌。
(5)在临床中我们还发现这样的问题:耳挂式口罩多为松紧带,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弹性,时间稍长就会出现松垮现象;耳挂式口罩会因医务人员脸形不同而出现连接并不紧密现象,手术时间过长、呼气、说话也会导致口罩下掉,密闭性能不如系带式;由于密闭性能较差,术中佩戴时间过长会导致耳朵难受;操作者谈话、咳嗽时引起的飞沫会沿着口罩边缘飘落而污染术野。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时建议佩戴系带式医用外科口罩。
问题三:是否进入新生儿室、治疗室、产房就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180)
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
答:在未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前提下,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治疗室时,如果不进行无菌操作,或仅进行查体等一般诊疗操作时,不需要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但依据《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医务人员进入产房(人流室)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医务人员应依据所实施诊疗操作的类型选择佩戴口罩:①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根据操作类型选择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②在进行手术、口腔治疗等可能发生体液或血液喷溅的操作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③接触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时,应佩戴医院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④医务人员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口罩,在不需要佩戴口罩的环境时不必佩戴口罩。不规范佩戴口罩不仅会降低医务人员的依从性,而且还会增加污染的风险。有研究显示,佩戴细菌数超标的口罩进行无菌操作时,口罩上的细菌会随着操作者的呼吸和头部活动降落于无菌区域,同时口罩上的细菌也会随着呼吸运动进入操作者自身体内,影响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