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静雨轩 于 2017-6-20 15:22 编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录F中关于细菌耐药性监测内容中述及如下内容:院感部门应该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包括临床上一些重要的耐药细菌的分离率,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PA),产ESBLs的革兰阴性细菌等。
上述细菌中产ESBLs细菌的临床分离量占绝对优势。产ESBLs细菌在人群中携带率较高可以在医院内引起感染和流行,各级医院分离率差异较大。尽管CLSI文件规定如果采用2010年后的标准,ESBLs不再做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检测并报告,但是从感控和流调角度来看依然有必要关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产ESBLs细菌的相关知识。
问题目录: 1、什么是产ESBLs细菌? 2、常见的有哪些细菌? 3、是不是多耐菌株? 4、是不是目标菌? 5、需不需要隔离? 6、产ESBLs细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7、对临床医生有什么要求?
1、什么是产ESBLs细菌? ESBLs是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的简写,翻译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类由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能水解氧亚氨基-内酰胺抗生素(包括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但不包括头霉素),大多数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凡是能够产生这类酶的细菌就可以叫做产ESBLs细菌。
临床分离的产ESBLs菌株可能表型为: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3、4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也耐药。
2、临床常见的产ESBLs有哪些细菌? 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有产气肠杆菌、 变形杆菌、 沙门属菌、 阴沟肠杆菌、 粘质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但是由于细菌产酶机制复杂,ESBLs容易被其它酶类所覆盖而造成假阴性,因此临床上最常报告的只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
3、它是不是多耐菌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录F中关于细菌耐药性监测内容中述及如下内容:院感部门应该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在该文件中产ESBLs菌株归为多重耐药菌。但是采用CLSI 2010年后的标准,临床分离菌株可能表现出仅对1类或2类抗生素耐药,而对其它抗生素敏感的情况。
4、是不是多重耐药监测管理的目标监测菌? 在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2009年《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15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均把它列为多重耐药监测管理的目标菌;但是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中取消了对它的监测,而在2016年《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2016版》中又把耐三、四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纳入进去(这里面可能包含产ESBLs菌株)。
因此每个医院应该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目标监测菌,而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某些大型医院产ESBLs菌株分离率达70%,而CRE的分离率高达20%,显然应该把感控重点放在CRE上。而基层医院每年分离产ESBLs菌株总数不过百株,其它多耐菌株年分离量都在十位数以下,显然不可以照搬照抄大医院的模式。
5、需不需要隔离? 产ESBLs细菌可通过产酶细菌的克隆传播(垂直传播)和产酶基因的水平传播(质粒转移)从而可能引起院内暴发流行。
2010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均建议对产ESBLs细菌感染者应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落实解除隔离措施。患者宜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诊疗用品宜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灭菌”。接触患者时,根据可能的暴露风险级别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6、产ESBLs细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①反复使用抗菌药物
②留置导管(包括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经皮胃或空肠造瘘管、导尿管等) ③存在结石或梗阻(如胆道、泌尿道) ④既往曾有产ESBLs细菌感染 ⑤反复住院 ⑥曾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⑦老年人 ⑧基础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⑨呼吸机辅助通气
7对临床医生有什么要求? 正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努力实现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的统一,临床医生应该努力培养“评估病原体”和“评估耐药性”的能力。 ①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应避免使用抗生素) ②熟悉每个部位主要的病原菌 ③熟悉当地或本院的菌群 ④考虑以往的抗生素治疗 ⑤考虑宿主的危险(风险)因素 ⑥尽量选用用量小和窄谱的抗生素,避免覆盖“所有病原体”的尴尬 ⑦在经验治疗前为微生物室提供高质量的标本 ⑧依据培养的结果选用抗菌谱窄的抗生素治疗 ⑨考虑成本收益和毒性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华,李光辉,陈佰义.等.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4:1847-1856 【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4.2:207-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