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2|回复: 12

PNAS:改良型万古霉素可打破细菌耐药性

 
发表于 2017-6-11 03:39: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IP:上海
PNAS:改良型万古霉素可打破细菌耐药性
2017-6-10 作者:秋海   来源:来宝网
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改良后的万古霉素可使其抗生作用更加强大,并且可有力地打破耐药性。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部的Okanoa博士,与他的同事重新设计了万古霉素的化学结构,增加了三个修饰,由此显着的增加了万古霉素的趋向性,降低了抵抗性。该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于5月30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上。

综合起来,这些修饰使其活性增加了1000倍,这就意味着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时可使用更少量的抗生素。

在这之前,有报道过这三种修饰中的两种。其中之一,是通过改变与细胞壁的结合口袋,直接克服万古霉素抵抗性的分子位点。第二个修饰周围的,在类似物上增加一个新的化学结构来干扰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提高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和抵抗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抵抗性,以及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抵抗性。

在当前的研究报告中,Okanoa博士与他的同事阐述了第三种周围的修饰,该修饰也能干扰细菌的细胞壁,但是通过另外一种机制。

“我们所做的这些改变反映了侵袭细菌的三种不同的机制,使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更加困难,”首席研究人Dale Boger博士说道,他也是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部的联合主席。

到目前为止,这些被修饰后的抗生素对细菌的抵抗性已经在实验室试验了,在实验室里至少观察到其活性强于25000倍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抵抗性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抵抗性,作者写道。此外,经改良的抗生素作用50次测试后,任何一种菌株都没有耐药性。

这时,该合成抗生素分子的开发是一个需要30步的过程,这就让商业生产更加困难。在Medscape Medical News采访中,Boger博士如是说道。“我们目前重点在于简化该过程,使得其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在那之后我们再开始临床前测试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我们的希望和目标是在5年内将该药应用于临床。”

尽管万古霉素是该药物开发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因为万古霉素使用时间长,且在近期才出现耐药性,但是相同的研究亦可应用于其他抗生素。“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激发其他研究人员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抗生素,因为当前抗生素失败率在逐渐增加,”Boger博士说道。

原始出处:

Akinori Okano, Nicholas A. Isley, et al. Peripheral modifications of [Ψ[CH2NH]Tpg4]vancomycin with added synergistic mechanisms of action provide durable and potent antibiotics. PNAS May 30, 2017 doi: 10.1073/pnas.1704125114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7-6-11 05:55:38 | 查看全部 IP:广东深圳
感觉还是应该在革兰氏阴性菌多下下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05:59:07 | 查看全部 IP:广东深圳
感觉还是应该在革兰氏阴性菌多下下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06:36:38 | 查看全部 IP:
难以产生耐药性,我们所需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08:22:08 | 查看全部 IP:上海宝山区
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08:27:12 | 查看全部 IP:
谢谢老师的资料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10:51:02 | 查看全部 IP:浙江台州
学习新知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17:10:52 | 查看全部 IP:山东
还是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23:25:08 | 查看全部 IP:上海
现在实验成果是万古霉素3.0,希望也能研制出碳青霉烯加强版,面对CRE的窘境可以缓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2 08:50:04 | 查看全部 IP:山东聊城
非常感谢老师的资料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2 09:09:01 | 查看全部 IP:上海
第三种机制没有说清楚啊,是不是只针对革兰氏阳性菌?
PS:不产生耐药而且能杀菌能力强上万倍,不发science或nature可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2 12:28:18 | 查看全部 IP:山东临沂
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希望尽快实现并运用到临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09:32:51 | 查看全部 IP:山西太原
一个比较好的消息,但是,一定要小心的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sific2007@163.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47626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