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8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脊柱术后SSI的预防策略
尽管儿童脊柱术后SSI的相关危险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目前仍然缺乏关于儿童脊柱术后SSI预防策略的相关高水平研究。Glotzbecker等对北美脊柱侧凸协会小儿骨科分会的会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医生采用的预防措施往往并非最佳方案。Glotzbecker等随后在其系统回顾中进一步指出,目前采用的预防措施尚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支持,从而呼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最佳实践指南(BPG)的提出及进展:Vitale等制定了脊柱外科高风险患儿预防儿童脊柱术后SSI的BPG,并在如下预防策略达成共识:围术期预防措施包括手术前一晚用氯己定清洗皮肤,术前进行尿培养,尿培养异常者进行积极治疗,术前评估营养状况,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术前宣教,减除手术区域毛发而不采用刮除的方法,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唑啉等药物,积极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围术期抗炎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控,限制手术期间手术室人数,不需要额外进行紫外线消毒,术中进行伤口灌洗,在植骨部位及手术区域使用万古霉素粉末预防感染;术后预防措施包括使用不透水的辅料,在院期间减少换药次数。
然而,在是否需要对患儿进行术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筛查,采用钛质内固定物还是采用钴铬合金内固定物,采用生理盐水还是稀释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灌洗伤口,是否采用脉冲灌洗清理伤口,植骨材料是否需要使用庆大霉素浸泡,是否留置伤口引流管等方面尚有争议,仍需要高水平研究进一步证实。随后,Ryan等提出了标准化多学科感染预防协议,在其研究中此协议可使儿童脊柱术后SSI发生率下降3.6%。另一项大型学术中心的感染预防协议使儿童脊柱术后SSI发生率从7.8%下降至4.5%,并且使高风险患儿脊柱术后SSI发生率从12.9%下降至6.5%。以上研究表明多学科感染预防协议是有效的,但是仍需要继续研究何种预防策略最有效。
围术期抗生素预防:虽然对SSI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但各医疗机构所采用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方法仍然有很大差异。传统的一线治疗策略是针对革兰氏阳性菌使用头孢唑啉等一代头孢类抗生素。患儿预防性使用头孢唑啉的剂量由最初的20mg/kg增加为现在的30mg/kg。单独使用克林霉素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关研究表明,单独使用克林霉素是导致S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尚缺乏相关的高质量研究对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优点进行系统阐述。Glotzbecker等在其系统回顾中指出,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患儿更易出现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SSI。因此,Vitale等在BPG中建议针对高风险的患儿,除了预防性使用头孢唑啉之外,有必要预防性使用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
此外,有相关研究表明不恰当的用药时间、剂量以及重复给药同样会增加儿童脊柱术后SSI的风险。这项发现进一步支持了Vitale等在其BPG中关于严密观察围术期抗炎药物使用情况的建议。并且Khoshbin等发现,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规范可以使儿童脊柱术后SSI的风险下降约30%,推广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是有效预防儿童脊柱术后SSI的焦点。因此规范使用抗生素对预防儿童脊柱术后SSI至关重要。
术中万古霉素粉末的应用:在植骨材料中以及手术伤口闭合前辅助使用万古霉素粉末预防SSI的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万古霉素的局部浓度,避免全身性用药带来的副作用。然而,关于儿童脊柱手术中应用万古霉素粉末的相关研究较少。
Gans等回顾性研究了87例患儿,这些患儿均在脊柱手术中局部使用了500mg万古霉素粉末,并静脉注射头孢菌素进行预防;其术后肌酐变化没有临床意义,术后万古霉素粉末血药浓度很低,无法测得;因此研究指出在儿童脊柱外科手术中预防性局部使用万古霉素粉末是安全的。
2014年,Armaghani等对在手术中使用万古霉素粉末的患儿进行了研究,25例患儿在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中使用总量约1g万古霉素粉末,静脉注射头孢唑啉进行预防,没有抗生素相关性并发症以及深部感染的发生。虽然局部万古霉素浓度已经远远超过治疗浓度阈值(15~20μg/ml),鉴于血清药物浓度尚未达到治疗浓度阈值,局部使用万古霉素粉末是安全的,并且保证局部的有效药物浓度能维持至少2天。相关Meta分析指出,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末能显著降低脊柱常规手术感染风险和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风险,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部切口感染;但对于脊柱矫形手术、非内固定手术的术后感染以及浅表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则不明确。以上研究表明,尽管此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其应用于儿童脊柱术后SSI的预防是相对安全的,并且可能会降低儿童脊柱术后SSI的整体发生率。
治疗
急性SSI治疗原则:SSI的治疗因感染的敏感性和种类不同而多种多样。急性深部SSI(<3个月)通常会采取积极清创、保留内固定以及长期抗生素治疗。应当避免在骨性融合之前取出内固定,因为这会使脊柱畸形进展。如果感染严重而必须在骨性融合之前取出内固定,则可以考虑在感染治愈后再次置入内固定物。
迟发性SSI治疗原则:迟发性SSI的治疗通常在确定达到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定。这是因为内固定物表面定植的病原微生物会形成生物膜,这将使感染难以治愈。Hedequist等在对26例出现迟发性SSI的患者进行研究中发现,尽管进行积极清创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迟发性SSI的患者只有在取出内固定后才能完全治愈。取出内固定以后,抗生素治疗策略在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下降至正常后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用药。尽管取出内固定物对于根治迟发性SSI很有必要,但是取出内固定后会有脊柱畸形进展的风险。Cahill等研究发现,在术后4~12个月取出内固定后畸形会加重30.3°,1年以后取出者畸形加重20.1°。Alpert等研究得出类似结论,指出因治疗SSI而取出内固定后,脊柱畸形平均加重33.8°。Hedequist等研究发现,大约23%的患者在内固定取出后16个月出现畸形加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因此,所有出现脊柱术后SSI的患儿都需要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从而对治疗效果以及脊柱畸形矫正度的保持情况加以评估。
总之,儿童脊柱术后SSI是十分复杂的并发症,会导致极高的病死率并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极大负担。由于在这方面尚缺乏大量的研究,因此医疗工作者在处理儿童畸形术后SSI仍然依靠其大量的实践经验,使治疗方式出现多样性。近来对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不断更新,促进了SSI预防方面的进步,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氯己定皮肤清洗,术前营养评估,在植骨材料及手术区域使用万古霉素粉末,同时应用静脉注射头孢唑啉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性抗生素进行预防。BPG的制定有助于指引研究方向并提高脊柱侧凸患儿预防SSI的效果。与成人脊柱术后SSI相比,儿童脊柱术后SSI的预防及治疗中应当严格把握抗生素用量。总之,目前仍然需要长期的、高质量的研究对儿童脊柱术后SSI预防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其进行改进从而降低儿童脊柱术后SSI的发生率。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年5月第6卷第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