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静雨轩 于 2017-4-21 11:09 编辑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
【辐射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 不同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 因此,根据紫外线光源的辐照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 例如,用辐照强度为70μW.s/cm2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选择的辐照剂量时100000μW.s/cm2,则需要照射的时间是: 100000μW.s/cm2÷70μW/cm2=1429s÷60s≌24min。
参考资料: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看到有不少朋友对上面有点疑问,明明是24分钟,为什么是不少于30分钟,将个人理解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辐照强度为70μW.s/cm2的紫外线灯是目前医院最长用的,也是目前判断紫外线灯管是否合格的依据之一。
我们把紫外线最低的辐射强度作为参考值(辐射强度一般是≥70μW.s/cm2),把辐射剂量固定,是为了得到最少的照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肯定是越大越好,时间越长,强度越大,等到辐射剂量就越大,消毒效果就越好。【这几个数字都不是固定的,都是最小值,等到的当然也就是最少的时间】
24分钟是最小的一个值,只要超过这个值说明消毒效果可以有保证,为什么要求是不少于30分钟:
个人认为:一、大家对整数容易接受;
二、可能会考虑时间登记会不方便统计;
三、也可能是加上了预热时间。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