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50|回复: 18

存在耐药性基因≠导致人体抗药

 
发表于 2017-4-16 23:55: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荷儿 于 2017-4-17 09:43 编辑

存在耐药性基因≠导致人体抗药

作者: 责任编辑:张燕 2017-04-14 15:58:08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远在瑞典的学者乔奇姆·拉尔森,没想到他们的一篇研究论文最近两天在中国成为关注焦点。包括拉尔森在内的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的4位研究者在《Microbiome(微生物)》期刊发表了《人、动物和环境耐药基因组的结构与多样性(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human,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resistomes)》,研究中提到,从北京一次雾霾天的14份空气样本中检测出抗生素耐药性基因(以下简称耐药性基因)。

这篇论文被眼尖的新媒体注意到了——《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北京雾霾中发现有耐药菌,“人类最后的抗生素”对它束手无策》《北京雾霾中含有耐药菌60余种 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很多读者一看就蒙了:“还敢呼吸吗?空气都变异了?”“这是说生了病就无药可治了吗”……

这篇论文到底在说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瑞典学者拉尔森和国内耐药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

空气中发现耐药性基因,呼吸了会否感染疾病且“无药可用”?

耐药性基因,耐药性细菌,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能否影响人体,要看很多条件

在报道这项研究时,一些媒体把耐药性基因等同于耐药菌,从而推论出“呼吸了这样的空气,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

在雾霾中生活是否可能会感染无药可治的疾病?对于这种担忧,拉尔森告诉记者,这项研究无法断言会产生任何感染的风险,也并不意味着呼吸城市空气就有感染的风险。

拉尔森介绍,耐药性基因要感染人体有很多条件:首先,它必须存在于某种活的细菌中。其次,这种细菌要属于可能引起疾病的种类,即细菌有致病性。再次,在空气中要有足够多这样的细菌,即人体要暴露在足够数量的细菌中才会生病。但他们此次研究并不知道发现的耐药性基因存在于哪种细菌中,在数量上也没有做出评估,并且“事实上绝大多数细菌在空气中可能会死。”拉尔森表示。

耐药性基因、耐药性细菌、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这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拉尔森说,一个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是否有抗药性,与其引发疾病的能力(致病性)无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主任医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波教授介绍,细菌耐药性和致病性不是一个概念。细菌耐药是指某种抗菌药物对某种细菌不起作用,治疗起来困难,并不是说细菌的毒理性强。耐药性基因也不等于耐药性细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耐药性的增加不意味着致病性的增强。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有大量细菌存在,大多数细菌和我们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对正常人没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细菌是有益的。

郑波介绍,不是体内出现耐药性细菌就要杀灭,而要区别是何种情况。如果是引起感染的耐药性细菌,就需要处理。他认为,没有必要因空气中发现耐药性基因片段而恐慌。

针对部分媒体从论文中得出“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等结论,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组副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肖永红说,从论文中不能得出这样的说法,但论文提示我国细菌耐药形势比较严峻,需要积极应对。

郑波也表示,论文现在的检测只是基因片段。目前,霾中存在耐药性基因会否引发细菌耐药还缺乏证据,更不要说致病。

在雾霾中检出耐药性基因,是否意味着雾霾是造成耐药的元凶之一?

有研究表明,北京雾霾中检出的大多数微生物为土壤中存活的微生物,对人类无致病性

在雾霾空气中检测出耐药性基因,更加深了人们对雾霾的畏惧。对此,郑波认为,雾霾对人类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雾霾造成耐药性细菌或耐药性基因的流行,“耐药性基因环境中一直有,并不是因为有霾才有耐药性基因。”对于公众来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耐药性细菌蔓延的正确途径。

“这项研究只是提示雾霾可能成为一种耐药性细菌传播的载体,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肖永红表示。

《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发表的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朱听研究组、环境学院蒋靖坤研究组、测序平台田埂研究组联合撰写的研究论文《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PM2.5与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介绍了北京市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中的微生物组分。

这项研究使用宏基因组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13年1月份雾霾天气中的微生物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雾霾空气中检出的大多数微生物为土壤中存活的微生物,对人类无致病性。

该如何看待这篇论文及相关研究?

提示空气中有耐药性基因存在,但其存在于何种细菌、来源、数量均需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选取了来自北京的14份空气样本。肖永红认为,这篇论文的价值在于,提示雾霾空气中有此类基因的存在,这对于我们防控耐药性细菌是有价值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入的是:一是不知耐药性基因存在于何种细菌中;二是不知样本取自哪个区域,无法了解其来源和存在广度。

为了调查高丰度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是否是空气的普遍特征,瑞典研究团队在“454测序平台”调取了美国纽约和圣迭戈两地家庭、办公室、医院三处的空气样本。对比北京的空气样本后,结果显示:在空气所含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数量上,纽约和圣迭戈的三个场所与北京相当;但在种类上,北京的空气要比美国两个城市(办公室空气除外)更多。对此,肖永红表示,细菌耐药不是中国所独有的,这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从论文引起的反响看,肖永红认为,对于公众来说,更应该提高科学素养,科学地认知细菌的耐药,不必因此恐慌。

【链接】

肖永红介绍,耐药菌主要存在于医疗机构、患病动物和部分特殊环境。抗生素大约有20—30多个类别,早期的青霉素是第一代,头孢类属于第二代,而日前备受关注的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属于第三代,是目前对付主要耐药菌的武器。医院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特殊的规定,只用于临床重症感染病人和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患者。

郑波介绍,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2015年中国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7.6%,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此外,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22.4%。欧洲的数据显示,希腊、意大利等11个国家超过22%。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23:59:34 | 查看全部
“肖永红认为,对于公众来说,更应该提高科学素养,科学地认知细菌的耐药,不必因此恐慌。"肖教授所言极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就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老百姓们也应该积极学习,相信科学,切勿盲目恐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8:04:46 | 查看全部
人、动物和环境耐药基因组的结构与多样性,这也许就叫共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8:05:54 | 查看全部
》《北京雾霾中含有耐药菌60余种 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很多读者一看就蒙了:“还敢呼吸吗?空气都变异了?”“这是说生了病就无药可治了吗”……情况很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8:09:50 | 查看全部
拉尔森说,一个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是否有抗药性,与其引发疾病的能力(致病性)无关。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8:11:40 | 查看全部
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有大量细菌存在,大多数细菌和我们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对正常人没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细菌是有益的。大可以不用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8:16:19 | 查看全部
,“耐药性基因环境中一直有,并不是因为有霾才有耐药性基因。”又一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8:18:42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分享精彩大篇幅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8:52:24 | 查看全部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8:55:35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分享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9:12:15 | 查看全部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09:30:50 | 查看全部
科学的公布和解读研究成果才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0:01:34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1:05:57 | 查看全部
谢谢分享。学习了,增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1:15:16 | 查看全部

长知识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3:40:17 | 查看全部
l路过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4:14:53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7 15:28:31 | 查看全部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9 09:35:10 | 查看全部
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sific2007@163.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如有
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SIFIC感染
    循证资讯
  • SIFIC感染
    科普笔记
  • SIFIC感染视界
Copyright © 2001-2024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47626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
小小牧童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