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3-21 08:09
03-17 08:04
03-17 08:03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056|回复: 1

20170322【官微已推送】梁皓钧 艰难梭菌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5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笔记
内容分类: 多耐与微生物 
会议类别: 国家级
举办日期: 2015年
专家名称: 梁皓钧
会议名称: SIFIC年会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24-9-29 18:49 编辑

【感控笔记-梁皓钧】艰难梭菌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整理:袁燕亭   审稿:江佳佳   SIFIC感染官微

“把艰难梭菌从病房赶出去!”这是美国2015年的头号感控行动!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第24次全国学术年会暨第11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联合会议上,香港玛丽医院梁皓钧教授带来了这条讯息,并细细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一、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
美国: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感染常发生在住院或最近住院的患者,自2000-2007年,在美国艰难梭菌感染(CDI)相关死亡病例增加400%。
《Consumer Reports》评估了美国3200多家医院后发现,其中约1/3(包括24家国家大型教学医院),CD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指出,各个医院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艰难梭菌感染率在2013年和2014年上升了4%;2014年,101074名患者发生艰难梭菌相关感染。   
香港:
医院内艰难梭菌感染并不严重,而养老院相对而言比例较高(每年发病263000例,16300例死亡)。
中国内地:
杭州:养老院中有50%的人携带此菌,但毒素不一定产毒。
四川:华西医院ICU的调查显示,离院时患者感染率2.5%,不同源,原因不明。
梁皓钧教授认为:国内缺乏对艰难梭菌感染的深入研究。仅有几家单位做过研究,由于中国地域差别较大,目前的研究不能客观反映CDI在中国的实际情况。

小贴士:  认识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于1935年被发现,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以周生鞭毛运动。孢子卵圆、次端生,变成端生。在25℃-45℃(30℃-37℃为最适宜温度)生长,发现于人的感染处、肠内含物。
艰难梭菌感染(CDI)的过程为:孢子进入人体肠腔—萌芽—形成艰难梭菌—产生毒素—破坏细胞膜—出现腹泻、水样便。

二、 CDI的诊断
诊断方法:大肠镜、细菌培养、侦测毒素、抗原测定:EIA谷氨酸脱氢酶(GDH)、PCR、 病理切片。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当怀疑是伪膜性结肠炎时大肠镜检查很重要。
当患者发生腹泻或水样便时,将大便标本送检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及毒素测定是最佳选择。
在我国内地,宜采用细菌培养加EIA毒素检测的方法完成。
病理切片诊断虽然与微生物检测无关,但有助于诊断。

三、艰难梭菌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艰难梭菌培养及毒素检测主要类型效果的实验室比较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由于艰难梭菌毒素非常不稳定,必须在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并冷藏于-70℃的环境中。
大便标本应采集腹泻或水样便标本。特别指出:如果没有腹泻和水样便,艰难梭菌测试是没有必要的。
如不具备及时送检的条件,应将标本放入特制的缓冲液中低温保存。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不合格标本,微生物实验室应予以退回重新采集。

感  悟
梁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特别是对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几种主要类型的详解,简单方法诊断CDI(艰难梭菌感染),为我国内地根据实际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达到准确检测的目的,帮助临床诊断与艰难梭菌毒素引起的相关性腹泻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8
  • 最近打卡:2025-03-11 22:16:23
发表于 2019-7-3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分享,已收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