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3|回复: 32

[讨论] 迄今为止,中国为什么没有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2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截止2009年6月2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400多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但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没有一例是重症病例,没有合并肺炎,更没有死亡病例。
为什么?

今天上午与国家CDC曾光教授讨论到这个话题,他认为是我们前阶段围堵策略发挥作用。发病者绝大多数为输入性病人,主要是年轻人,所以不容易并发肺炎。
我想这是一种解释,或其中一个原因。

但是,以往的数据显示,好像西方人因为季节性流感死亡的病例,远高于中国。所以,另一个解释或者设想,是不是西方人易感,而且容易导致重症?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09-6-2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国外的死亡病例是一代病例为主,还是二代病例较多?是否二代病例患者发病较严重呢?是否因为我们国内的二代病例较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2# lin8686

昨天我们还在谈到这个问题,比较同意这位老师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1# icchina

有种说法:黄种人患流感不容易死亡。是否与基因有关呢?;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截止2009年6月2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400多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但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没有一例是重症病例,没有合并肺炎,更没有死亡病例。
为什么?

今天上午与国家CDC曾光教授讨论到这个话题,他认为是我们前 ...
icchina 发表于 2009-6-22 20:40

问题是我们对上感的病原学诊断本身就是不够的,什么时候去做个检测,测测是哪种流感病毒?门诊尤其是,直接上抗菌药物!所以,我国缺乏这方面的基础数据!疾病不明不白地来,不明不白地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截止2009年6月2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400多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但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没有一例是重症病例,没有合并肺炎,更没有死亡病例。
为什么?

今天上午与国家CDC曾光教授讨论到这个话题,他认为是我们前 ...
icchina 发表于 2009-6-22 20:40

记得日本在甲型流感急剧上升时,有的日本专家却为日本病例激增辩解,称这与日本人的“高素质”有关,不仅如此,他反倒对病例较少的中国和韩国提出质疑,认为中韩没有掌握准确数据。

尽管这里面有些偏执,但是我确看出一些问题,至少我们的很多监测手段并不完善,很多基层并不能完成甲型流感病毒的监测,有一些数据(重型)的判定是否就能真实体现,值得我们思考。当然,我需要说明的,国内目前的策略应该着实有效,并未出现大面积的流感暴发,少数的几个人,大成本的使用医疗资源,在优势医疗资源(举国体制)的保证下,应该减少转为重症的几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风雨同舟老师的意见,这也是我们医院专家组经常讨论的问题,他们也经常流露上述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疫情变化,毒力越来越弱吧,毒力强的要么随着死亡而消亡,要么是重症被重视而被层层隔离治疗,只有轻症的比较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传播,也表现出传播力强,毒力弱。这应该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吧。
所以随着疫情的进展,毒力就越来越弱,而且随着感染人群的扩大,人群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疫情也就越来越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非常非常重视,及时筛查,发现的早,治疗有效等,是死亡率为零的关键!

今年秋冬季是真正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非常非常重视,及时筛查,发现的早,治疗有效等,是死亡率为零的关键!

今年秋冬季是真正的考验.......
zhangfh 发表于 2009-6-23 16:37

我倒是不希望秋季的考验!当然,秋季的考验事实上也是一种猜想,但是,毕竟有这种可能,我们为什么能放松警惕呢?毕竟生命是唯一的,有谁能因此愿意冒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1、不是“堵”的功劳。
2、我们国内院感部位占首位的什么部位?过去经常有人打趣说中国人容易肺部感染,当然不仅院感易肺炎,社区的也多,所以经常在很多场所可到“痰盂”。为什么这时我们的肺变得坚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不希望秋季的考验!当然,秋季的考验事实上也是一种猜想,但是,毕竟有这种可能,我们为什么能放松警惕呢?毕竟生命是唯一的,有谁能因此愿意冒险啊!
一枝梅 发表于 2009-6-23 16:48

普通流感的死亡率是一个不低的数据,何况新型甲型HINI流感呢?零死亡率是不现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7# 一枝梅

同意一枝梅老师的观点,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确诊病例都是经过地市级CDC、省级CDC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如果只有地市级CDC检测的阳性结果,省级阴性是不能确诊的,其中原因是什么?采样水平?还是技术水平?
还有,目前的检测技术,仅限于CDC,即使是三甲医院也不能检测,在医院死亡的病人谁还去检测、确诊是否死于甲型H1N1流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举全国之力,治疗检查全部免费,我们这还出现过上海回来的出现感冒症状要求免费治疗的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数据有吗?准确吗?如果不是因为外面的疫情,对于有流感样症状的人群,能进行病毒的监测有多少?又有多少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出现流感样症状时进行相关检测?
据说国人对流感这类传染病抵抗力强,可能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病毒,产生免疫力?
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都说,长期居住在国内,到国外去不容易感冒;反之,在国外呆久了,回来就会感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种人患流感不容易死亡。是否与基因有关呢;也得益于我国的科学防控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的国情是许多传染病病原诊断大多仅限于省级疾控中心,如SARS,禽流感,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等,这次流感也一样要确诊一例不知有多难,其实像广东,北京,香港等已出现许多社区学校感染病例或较多二代病例的地方可以看作疫区,只要出现流感症状就是疑似病例,确诊必须靠病毒核酸,多么希望定点医院有条件有权利确诊本病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 pqr


与同级的CDC实验室条件相比,哪家定点医院的检验设备比同级CDC的差?不是没条件,而是不给你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我和朋友的一个玩笑,可我现在觉得很有道理~~~前不久我打电话我北京的朋友她所在的医院紧张吗?她呵呵一笑~~~有什么好紧张的,这流感病毒是外国人的专利,到中国人身上病毒就不灵了,到现在您听到有中国人病重的、死亡的吗?呵呵O(∩_∩)O~放心吧~~!病毒上不了高原,原因:干燥、缺氧!
   但是,防控工作是不能随便松懈的哟: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数据有吗?准确吗?如果不是因为外面的疫情,对于有流感样症状的人群,能进行病毒的监测有多少?又有多少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出现流感样症状时进行相关检测?
据说国人对流感这类传染病抵抗力强,可能是因为我们 ...
桂花香 发表于 2009-6-23 21:12


是的.常听人这样说.可见与基因无关系.环境的可能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