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败血症
临床诊断
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40mmHg)。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
1.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2.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杆菌、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不同时间采血,有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3.血液中发现有病原体抗原物质,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它感染部位无关。
4.血管相关败(菌)血症属于此条,导管相关动静脉炎计入心血管感染。
5.血培养有多种菌生长,在排除污染后可考虑复数菌败血症。
新生儿肺炎,下列情况属于院内感染 1.吸入 引起肺炎,持续加重继发感染者 2.未及时清理呼吸道所致 3.分娩过程中吸入孕母阴道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分泌物 4.分娩过程中断脐不洁发生感染 5.母婴同室通过接触传播等感染的肺炎 结合以上请做血常规 ,C-反应蛋白,再结合临床判断是否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