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重点部门
›
其他部门
›
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 与时间赛跑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891
|
回复:
5
[资料]
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 与时间赛跑
[复制链接]
altrmyy
altrmyy
当前离线
积分
1087
发表于 2009-6-1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种子批制备工作正在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果一切顺利,按照生产流程计划,我国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将在7月底问世。防控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研制、生产疫苗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原型疫苗让我们心里有底”
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6月8日晚8时,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NYMC X-179A运抵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随即启动毒株种子批制备工作,这标志着甲型H1N1流感疫苗批量生产正式启动。
在获得世卫组织提供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后,我国为何能立即启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疫苗专家、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卫东说:“对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我们早就心里有底,因为此前我国已经有了原型疫苗,也就是有了生产大流行流感疫苗的技术储备。”
何谓原型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又与原型疫苗有何关系呢?
尹卫东解释说,当出现了在人间快速传播的新流感病毒时,所有的人对新病毒都处于免疫空白状态,季节性疫苗也不能提供保护,因而导致新型流感大流行。这就是流感大流行的特征。
而科学家们想做的是,如何在流感大流行来临之前、如何在无法预知流感大流行是由哪种病毒引起之前,设计好一种大流行流感疫苗“模型”,完成生产工艺路线和质量标准,确定疫苗抗原含量和组分,并将疫苗抗原含量、免疫原性、安全性、效力等各有关数据整理为注册文件,提交管理部门备案注册,获得生产批件。
而这种大流行流感疫苗“模型”的作用就是,当新的流感病毒出现并可能引发流感大流行时,只需将模型疫苗株更换为当前新流行株,主管部门在短时间内完成审评后,就可以立即投入生产。这样一种应对流感大流行的疫苗开发路线,就是专家们所称的原型疫苗。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已获得原型疫苗批准证明的生产企业利用已确定的流感毒株,进一步完善和验证原型疫苗的技术路线和免疫程序、剂量选择的临床试验,按照已批准的原型疫苗工艺和质量指标生产”,在申报首批疫苗批签发时,同时备案有关毒株的资料即可。
尹卫东介绍说,我国的原型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早在2005年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快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2008年4月就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产批件,标志着我国与美国、欧盟同样具备大流行流感疫苗制备技术和生产能力。
我国的原型疫苗是以H5N1病毒为原型的大流行流感疫苗。尹卫东说,为了应对H5N1或其他流感病毒可能演变的流感大流行,自2004年3月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在卫生部、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开发了以H5N1病毒为原型的大流行流感疫苗。
他说:“当拿到甲型H1N1流感毒株后,我们就可迅即把大流行流感疫苗毒株(H5N1)更换为甲型H1N1流感毒株,根据已经建立的工艺路线和质量标准启动生产,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提供预防用疫苗,用以防控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ltrmyy
altrmyy
当前离线
积分
1087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自己的疫苗就有了主动权
防控大流行流感的疫苗是非常规疫苗,无法从常规渠道购买。而一旦发生大流行流感,受到生产原料、生产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疫苗可能出现短缺。如何及时得到疫苗是防控疫情的关键之一。而只有自己拥有生产大流行流感疫苗的能力,才能在危急时期做到有备无患,也才能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一位业内人士对5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召开的一次讨论会颇有感触。
5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联合召开甲型H1N1流感疫苗讨论会。该会议的主要议题为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连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生产能力都没有,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技术和能力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对此,陈冯富珍在讲话中明确表示,如果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后果要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因此,世卫组织有必要协调相关资源以保证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取疫苗。
潘基文认为,同人类目前面对的能源危机、气候危机一样,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危机。他说:“你们(疫苗生产企业)是这场危机的答案!”为了保证发展中国家能够公平地获得疫苗,潘基文呼吁:“我需要你们的承诺!”
与两位领导人充满期待的呼吁形成反差的是,在与会代表自由发言阶段,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代表明显分为两个阵营。发达国家的企业更为关心的是:“如果向联合国提供疫苗,价格多少?由谁来支付费用?”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则是希望世卫组织能够帮助其获得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能力甚至技术。
而在此次会议前,世卫组织曾向全球32家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是否可以提供10%的产能给联合国。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占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苗产能86%的7家跨国企业没有同意提供其10%的产能给联合国,仅有6家小企业承诺可以提供总计约为每年2700万支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
这位业内人士说,目前全世界32家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中只有24家企业有能力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这24家企业中,分别有6家和2家有能力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的含佐剂的全病毒疫苗和裂解疫苗。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就有一家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同时拥有上述2种产品的生产能力。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altrmyy
altrmyy
当前离线
积分
1087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作生产确保疫苗供应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现有大流感疫苗生产线的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00万支~3000万支。大流行流感疫苗的需求量巨大,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具备大流行流感疫苗生产资质的企业,不可能完全满足国家和公众的需求。
尹卫东说,为提高产能,给尽可能多的人群提供保护,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将与其他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厂家结成联盟,把从2004年以来开展的相关研究所形成的大流行流感疫苗生产关键技术与合作者分享,共同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
但根据有关规定,包括疫苗在内的生物制品是不允许委托生产的。也就是说,具有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批文的企业不能和其他疫苗生产企业合作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这一规定制约了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苗产能的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6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大流行流感疫苗特别审批应急工作方案》,认可了在应急状态下疫苗合作生产的合法性,从而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合作生产扫清了障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尹红章说,政府鼓励和积极推动所有的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究工作。这也是按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要求,提升我国整体防控流感的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疫苗生产储备或者技术能力的现实需要。而药监部门将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密切监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也就意味着,流感疫苗生产企业本着自愿的原则,都可以加入到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生产工作当中来。而相关企业也可以本着自愿的原则结成联盟,共享技术成果和工艺,以确保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储备和供应。
尹红章说,如果在应急状态下需要大量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关部门将启动联动机制,组织协调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共同研制、生产,可以达到3.6亿支的年产能。他说:“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河南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康介绍说,该公司计划6月17日投入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试生产,先行原液储备。根据世卫组织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的要求,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工艺和生产标准的情况下,进行产品生产和全面检定。据悉,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加佐剂的裂解疫苗。
而最新的消息是,6月11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在北京召集国内11家流感疫苗生产厂家,进一步就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生产的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沟通。
有关人士表示,按照部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储备将会按照国家整体防控流感的工作要求,来满足不同阶段的防控需求。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altrmyy
altrmyy
当前离线
积分
1087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
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热”的“冷”思考
每一次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总让公众对疫苗的出现充满着期待。从2003年的SARS,到2005年的H5N1禽流感,再到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无不如此。每当疫情来临时,疫苗研究、生产单位热情地投入到新疫苗的研发当中,对自身而言是一种机会,对公众而言则是一种福音。
但也有专家表示,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进行前瞻性的疫苗研究、开发,做到未雨绸缪,而不是疫情来时一拥而上,疫情稍缓就“门庭冷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altrmyy
altrmyy
当前离线
积分
1087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性看待新疫苗问世
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希望相关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联系,获取毒株以备需要,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准备工作。
此后,不少生产企业纷纷对外宣称,自己已经拿到毒株,相关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已经开展。这让媒体和公众感觉“好像甲型H1N1流感疫苗问世近在眼前了”。甚至一些上市疫苗生产企业也因为拿到了毒株而受到股票经纪人的重点推介。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认为,目前媒体沸沸扬扬地炒作疫苗是对疫苗研制的误读,目前各家企业所做的工作只能称之为疫苗的“研制”阶段,还不能称之为“生产阶段”。
他说,一个疫苗的生产从病毒在鸡胚中的培养、打破细胞、裂解、提取病毒原液、分离病毒、灭活、纯化、配比等阶段至少需要3个月。而这个研制过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疫苗是否真正安全有效,在这个阶段根本无法确定。因此,在疫苗研制后,需要经过检定及一期、二期、三期的临床试验才可真正批准上市并广泛使用。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四期的临床考核。
也有专家称,尽管疫苗对防控流感大流行非常关键,但不能期望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能在短时间内对目前的疫情发展产生根本影响。
这位专家称,公众及社会各方应理性看待一种新疫苗的问世,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和生产即使是在“全程受到关注”及“一路畅通”的情况下,真正安全使用到老百姓身上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一蹴而就。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altrmyy
altrmyy
当前离线
积分
1087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4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战略高度研发疫苗
无论是在2003年的SARS期间,还是在2005年暴发H5N1禽流感以后,不少疫苗研发机构和企业都很积极地加入到疫苗的研发行列中来。这本来应该是国内疫苗研发企业很好的一次合作、共同提高的机会,但在SARS“消失”和H5N1禽流感疫情稍缓之后,许多机构和企业的身影就开始从研发队伍中淡出。
“有利一拥而来,无利淡然而去”,这绝不应该是一个国家研发疫苗的态度,也不应成为一个疫苗生产企业的态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疫苗专家表示,一个最佳的环境和机制应该是,科学家们在传染病疫情来临之前“淡泊地进行研究”,而不是等疫情来临之后蜂拥而至。
这位专家说,现在甲型H1N1流感来了,中国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又面临着一场考验,但同时也是一种绝佳的发展机会。如果仅仅为了应对疫情的应急状态,在主管部门的“特殊政策”关照下,疫苗生产企业争取到了一次短暂的发展机会,等疫情稍缓取消“应急状态”后又一切照旧,那这次全面提高我国疫苗生产储备或者技术方面能力的机会就很可能白白丢失。
目前全世界生产流感疫苗的企业有32家,我国就有11家,占到近1/3,而我们的流感疫苗年产能却仅占1/10左右。一位来自流感疫苗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企业数量的优势根本没有转化为产能和服务的优势。
事实上,早在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就警告说,人类正处于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幸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高枕无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国家疫苗的研发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既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去推动,也不能仅仅依赖一家或者几家企业“撑起一片天”,而应该是各方共同推动,站在国家、民族战略的高度,未雨绸缪,提升国家整体防控流感的能力及国家疫苗生产储备或者技术方面的能力。
也正如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所说:“2003年的SARS让我们汲取了教训,那就是我们必须有技术手段,必须有人才队伍,必须有技术平台,当出现传染病疫情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妥善处置。”(2009-06-12 健康报 记者 王乐民 王 丹)
http://61.49.18.65/publicfiles/b ... 17/200906/41208.htm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