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感谢原创作者安进 张滨老师!!!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裂开等,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文对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8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剖宫产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剖宫产切口感染标准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并排除切口脂肪液化及调查资料不全者)的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27.8±2.8岁,选取同期入院年龄、孕周、产次、手术方式与病例组均匹配的术后未感染剖宫产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比较两组产妇在手术前因素:体质量指数(BMI,Kg/m2)、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时间、手术时机、预防应用抗生素情况;术中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后因素:住院天数、术后失血量等方面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2 结果
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BMI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疤痕子宫、试产时间长、急症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失血量多,见表1。
表1两组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比较
---------------------------------------------------------------------------------
组 例 手术前因素术中因素术后因素
-----------------------------------------------------------------------
别 数 基础BMI 胎膜疤痕 试产(h)急症 预防 手术(h) 失血(ml) 住院(天)
疾病 早破 子宫 手术 抗生素
---------------------------------------------------------------------------------
观察组60 12 28.7±1.5 12 9 5.1±1.2 18 42 1.2±0.4 321.2±41.2 9.2±2.8
对照组60 5a 26.9±1.4 3a 2a 2.1±1.1 5a 56a 0.9±0.3a 254.9±28.7a 7.5±2.1a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3.1 术前因素及预防
①体质量指数 肥胖者由于脂肪层肥厚易影响操作可使手术时间延长,同时腹部皮肤皱褶增加消毒及术后切口护理的困难,且活动不便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不利于血液循环,相应增加了感染机会。做好产妇保健工作指导孕妇合理膳食,保持BMI达到合理范围内。②基础疾病 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切口感染率有所增加,慢性高血压导致外周血管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影响切口局部的血液循环,糖尿病则会直接影响切口愈合的代谢过程[2]。应该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内科疾患,改善全身状态,加强机体免疫力。③胎膜早破可破坏生殖道的自身防御机制,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进入子宫切口而造成感染。因此晚期避免性生活及重体力劳动防止胎膜早破;胎膜早破者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0.05%的碘伏棉球擦洗外阴两次,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④疤痕子宫 由于疤痕组织增生在疤痕处钝性分离子宫肌层不易把握切口方向,易向两侧撕裂,增加切口出血并不利于愈合,缝合时对合差,易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引起感染。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在掌握阴道试产适应证情况下实施阴道试产降低剖宫产率[3]。⑤手术时机 急症剖宫产术由于前多种病理状态的存在(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手术时间较择期组延长使其易于发生感染。应该进行必要的手术前检查,可能的情况进行择期手术。⑥试产时间 长时间试产先露部长时间压迫,使得子宫下段拉长且薄,组织水肿,容易撕裂,同时经阴道协助上推胎头亦增加了感染机会。对有阴道分娩困难的孕妇应及时行剖宫产术,避免延长产程,⑦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术前给予抗生素,使手术过程中血液和组织中有足够抗生素浓度,能杀灭可能污染的细菌,达到预防目的。
3.2 术中因素及预防
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暴露的时间越长,由空气或切口附近随汗腺排出的细菌污染切口造成感染的机会就越大[4],同时长时间的暴露、干燥、牵拉损伤组织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注意事项切口位置要正确;加强手术医生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参与手术的人员与手术者密切配合,使手术有序进行,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3.3 术后因素及预防
①术后失血量过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加强产后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住院时间长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2] 孙延霞,冯爱华,杨传华,等.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O7,23(lO):639-640.
[3] 户瑞丽,杨君,高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19):2674-2675.
[4] 陈倩,徐春丽,杨莉,等.25l44例手术切口感染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6,6(l2):9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