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6|回复: 5

[原创] 看细小的微生物如何影响航天梦、中国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娜姆 于 2017-6-26 14:55 编辑

     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此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引起了网友热议。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中国航天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有的网民认为中国梦蕴含航天梦,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既诠释了中国智慧,也见证了“嫦娥奔月”美丽传说从梦想走进现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关于航天员在太空舱内的生活其实也是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

       众所周知,太空之所以成为太空,是因为真的太空,空到连空气都没有。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由于在太空,气体无法与外界流通,每一口空气都显得无比珍贵。既有各种仪器材料缓慢释放的有害物质,也有人体呼吸产生的有害气体,最重要的是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的微生物,诸如空间病原微生物、空间腐蚀微生物。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非常有可能会造成航天活动中的微生物感染和微生物腐蚀航天器材引发技术故障,那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那么如何保障我们英雄航天员在天宫二号里也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且不被微生物感染?如何保证航天器材不被微生物腐蚀从而引发技术故障?

       这里头大有学问,于是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空间微生物学是一门伴随着载人航天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其出现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航天活动中的微生物感染问题,从而保障载人航天的需求。然而,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载人航天的许多技术成果都已渗透和应用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除了解决载人航天中的微生物感染和设备腐蚀外,如何利用太空资源开展微生物研究,服务于地面成为了当前空间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空间微生物数据中心是由中国载人航天办、国家科技部及国家航天局等单位多个项目支持的数据中心,以满足世界对微生物科学数据共享服务需求为目的,立足于航天医学、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以数据源单位为主体,以数据中心为依托,通过集成、整合、引进、交换等方式汇集数据资源,并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以建立数据库,其内容涵盖多个研究领域,将显著提升空间微生物的科学价值,推动应用研究数据的持续积累与整合,为空间微生物领域的科技活动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撑和保障,对推动我国空间微生物的研究、做好产学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建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空间生物学实验室主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航天中心医院、深圳市康风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部主任刘长庭为该中心主任,深圳市康风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培担任该中心的副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领域,新视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材料 、新高度、革命性时刻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领域使用的,不一定适合日常环境。人类和微生物是共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yage 发表于 2017-1-11 12:42
特殊领域使用的,不一定适合日常环境。人类和微生物是共存的。

这个我认同,可惜了 我们不只是和微生物在共存,医院的医患人员和病菌,致病微生物也在共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一直以来人类和微生物是共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