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活动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新媒体联盟
工具箱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多耐与微生物
›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检测
›
伤口分泌物培养三次结果均不一样,如何判断污染菌?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3月优秀回帖
04-09 21:27
高山雪莲W
:
2025年3月优秀主题帖
04-09 21:26
系统消息:
SIFIC正在收录全网微信公众号,快来参与吧!还可以加入“新媒体联盟”哦。
03-21 08:09
系统消息:
SIFIC辩论赛奖励机制
03-06 08:48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012
|
回复:
15
伤口分泌物培养三次结果均不一样,如何判断污染菌?
荐
[复制链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09-6-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巴斯德之徒
巴斯德之徒
当前离线
积分
3578
发表于 2009-6-8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分泌物污染的很多,分离到细菌不一定有意义,需要直接涂片结果进行支持。
反之血培养也不能完全排除污染,需要与临床抗生素的经验性用药结果起来分析。如果血培养要是能坚持至少双瓶采血,24h内连送3次的话,这个结果就不难解释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xwsw
hxwsw
当前离线
积分
1302
发表于 2009-6-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露性伤口分泌物的取材非常重要,其培养结果与血培养完全不一致,需进一步培养并结合涂片判定!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茉莉花
茉莉花
当前离线
积分
792
发表于 2009-6-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1# zhangfh
暴露性伤口分泌物的取材非常重要,其培养结果与血培养完全不一致,需进一步培养并结合涂片判定!
同意,暴露性伤口需清洗掉外围污染菌,取深部浓性分泌物送检,涂片镜检很重要。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野渡无人
野渡无人
当前离线
积分
3919
发表于 2009-6-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涂片、取材分析!!另,可尝试做一下病人血清凝集实验(影响因素多,不特异),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病原菌!!仅供参考!!:lol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茉莉花开
茉莉花开
当前离线
积分
7533
发表于 2009-6-9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采集前先用灭菌生理盐水拭去表面渗出物,尽可能用抽吸或将拭子深入伤口,紧贴伤口边缘取样。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落花生
落花生
当前离线
积分
8228
发表于 2009-6-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次结果均不一样是否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鉴定技术等有关呢?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xwsw
hxwsw
当前离线
积分
1302
发表于 2009-6-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三次结果均不一样是否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鉴定技术等有关呢?
此病例的三种细菌与微生物鉴定技术无关,与取材有关,开放性伤口随意擦试送检都可分离到该类细菌。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野渡无人
野渡无人
当前离线
积分
3919
发表于 2009-6-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微生态
微生态
当前离线
积分
780
发表于 2009-6-10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四次的培养结果真够五花八门了,搁谁谁都蒙啊!
但仔细分析原因就容易解释了。
1、先说伤口分泌物,如果每次培养都是几株混合菌或偶尔单一菌生长,那和临床医生的取材不规范有直接关系,但如果每次都是单一菌生长(数量多少不详),三次三个结果,最大可能是这个细菌室的鉴定错误,也就是说这个细菌室的工作连续性不够,正常情况下,医生对培养的细菌叫什么名称并不在意,更关心的是药敏结果,但三次三个细菌名称他就在意了,会提出很多异议,对此,我们的工作经验是:细菌鉴定者在对于临床阳性标本的时候,必须要翻看一下近几天的培养记录是否有此患者?如果有,必须要结合近期的培养结果去鉴定和做药敏试验,只要不犯大的种属鉴定的原则性错误(因为当天还要鉴定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基本上以前次的菌名为主,但如果出现了在以往鉴定是肠杆菌而后发现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则必须要更改,同时电话沟通临床,三次的培养结果出现两次不同的鉴定结果临床可以接受,如果同一部位培养出现三次各不相同的结果谁都不会接受,这就是我们很多标本要求连续送检的目的,就是避免污染,防止错误结果误导临床和因为经常性的错误结果失信于临床。
2、就楼主提到的三次细菌的鉴定结果:阴沟肠杆菌,醋酸钙复合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这三株细菌在生物学鉴定上有些相似之处,革兰阴性杆菌头一天所能做的初步鉴定只有氧化酶试验和动力,除了阴沟肠杆菌的生化反应比较明显,剩下的两株菌生化反应均比较迟缓,而且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虽归属于非发酵菌,但氧化酶试验却是阴性(细菌鉴定上什么鉴定系统主要是根据头一天的氧化酶试验来选择),由于鉴定系统的选择错误(这种错误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后期的补充试验又没及时做,就容易和肠杆菌科细菌相混淆,错误就在所难免了。
3、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因不了解当时情况不好做品论。
4、在再次的培养结果没出来以前抗生素的选择,最好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因为三次培养所报的结果来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可能性较大。
5、分泌物取材必须要按要求去做,去除多余的脓汁,取深部脓血交界处,如果上述推论成立,就不存在什么污染菌广泛耐药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
+9
收起
理由
星火
+ 9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南柯一梦3
南柯一梦3
当前离线
积分
616
发表于 2009-6-1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严格规范切口分泌物的采集方法,排除杂菌混杂情况。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nyytgrblq
nyytgrblq
当前离线
积分
1126
发表于 2009-6-10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检验科组织一次各类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临床医务人员按规范操作,也许就不会杂菌丛生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江南水韵
江南水韵
当前离线
积分
8070
发表于 2009-7-1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采样方法和环境很重要,排除污染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chuntianxiatian
chuntianxiatian
当前离线
积分
298
发表于 2009-7-1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今天脑外科送检的耳分泌物,两种菌:荧光假单胞,阴沟肠杆菌。化验单上送检标本第一次写的脑脊液,结果发回去时,医生打电话说是耳道分泌物,气人不?而这还只有SCF可用,其次是泰能类的,还是得把采集标本,图片染色这一关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bozhouchengying
bozhouchengying
当前离线
积分
993
发表于 2009-7-1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4楼!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风雨同舟
风雨同舟
当前离线
积分
13294
发表于 2009-7-17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很重要。无论是第一线的标本采集,还是实验室的结果分析,任意环节都需要规范。不能误导临床第一线的工作。
我院实验室曾出现过痰标本中分离出志贺氏菌与沙门氏菌的检验报告。:L:L:L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ICU
关闭
站长推荐
/1
SIFIC2025全国感控年会开放注册啦
“SIFIC2025全国感控与疑难感染联合大会”将于2025年7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现已开放注册报名!
查看 »
Copyright © 2007-2025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ific2007@163.com QQ:2420400092(小小牧童)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