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应手卫生? 手卫生的“两前三后”详解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F1B.tmp.jpg1 接触患者之前 原因:保护患者,避免菌落繁殖,防止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医疗工作人员手上的有害病菌造成对患者的感染。 时间:靠近接触患者前清洁手。 时刻 1适用的情景: a)握手之前,抚摸孩子的额头之前。 b)帮助患者进行个人护理之前:移动,洗澡,吃东西,穿衣服等。 c)提供护理服务和其他非介入性治疗之前:戴氧气罩,进行按摩等。 d)进行物理性非介入性检查之前:诊脉,量血压,胸部听诊,记录心电图等。 2在清洁/无菌操作之前 原因:保护患者免受有害病菌的感染,包括介入治疗时来自患者自身的有害病菌。 时间:在接触一个对患者来说有感染危险的重要位置之前立即清洁你的手(例如黏膜、非完整皮肤,介入性医疗器具等) * 时刻 2 适用的情景: a)在下述医疗实践之前,包括给患者刷牙,滴注眼药水,进行阴道或直肠指检,使用或不使用仪器检查口腔,鼻子和耳朵,使用栓剂/子宫托,吸痰。 b)使用或不使用器具包扎伤口之前,向囊泡涂抹软膏之前,经皮注射/针灸之前。 c)插入介入性医疗器具之前(鼻插管,鼻饲管,气管内插管,导尿管,经皮导管,引流管),或因为饮食、用药、排泄、抽吸或监测的目的而改变/开启一个介入性治疗通路之前。 d)在准备食物、药物、医药产品和消毒物品之前。 3可能接触患者体液之后 原因:保护自身及医疗卫生环境免受患者携带的有害病菌的感染。 时间:可能接触患者体液及脱掉手套后立即清洁手*。 时刻 3 适用的情景: a)当接触黏膜和非完整皮肤之后 。 b)在经皮注射或针灸之后;在插入介入性医疗器具(血管通路,导管,软管,排泄管等)之后;改变/开启一个介入性治疗通路之后。 c)在移除介入性医疗器具之后。 d)在去除任何形式的保护物之后(纸巾,辅料,纱布,卫生棉等)。 e)在处理完一份含有有机物质的样本之后,在清除排泄物和任何其他体液后,在清洗任何受污染的表面和物质之后(有污迹的床单,假牙,仪器,尿壶,便盆,厕所等) 。 4接触患者之后 原因:保护自身及医疗卫生环境免受患者携带的有害病菌的感染。 时间:在接触患者和她/他身边的环境后,离开患者身边时清洁手*。 时刻 4 适用的情景:在离开患者时最后接触的是患者。 a)握手之后,抚摸孩子的额头之后。 b)帮助患者进行个人护理之后:移动,洗澡,吃东西,穿衣服等。 c)提供护理服务和其他非介入性治疗时之后:戴氧气罩,进行按摩等。 d)进行物理性非介入性检查之后:诊脉,量血压,胸部听诊,记录心电图等。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原因:保护自身免遭患者携带病菌的感染,这些病菌可能存在于患者周围环境中的物品表面,保护医疗卫生环境,防止病菌的传播。 时间:即使未触及患者,接触过患者周围环境中的任何物品或设施后,离开时清洁手*。 时刻 5 适用的情景:虽未接触患者,但最后接触了患者的周围环境(物品) a)在打扫完患者周围环境卫生之后:给患者的空床位更换床上织物,抓握床边,整理床头桌。 b)在护理行为之后:调整灌流速度,解除监测报警信号。 c)在接触了物品表面或无生命物体之后(请注意 — 理想的情况是,努力避免这些不必要的行为):靠着床,靠着床头柜/床边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