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5|回复: 20

[讨论] 中国对甲型H1N1流感反应过度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09-5-20 16:42 编辑

中国对甲型H1N1流感反应过度吗?
我国陆续有4例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确诊病例。中国的防控举措过度吗?听听各方的声音。

过度:
官方、专家声音:
专家说,6年前中国曾对抗击非典行动迟缓,但现在对甲型流感反应过度而遭受批评,说明中国仍没有学会处理公共卫生危机。尽管中国汲取了2003年更具致命性的非典疫情的教训,但它过高估计了猪流感威胁的严重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说:“中国不明白需要避免过度反应。”美国塞顿霍尔大学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延中说:“中国现在采取的行动表明,它未能区分致命性病毒与可传染性病毒的不同之处。”即使食用猪肉不会造成威胁,但北京还是禁止从墨西哥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地区进口猪肉——迫使加拿大扬言将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黄说:“中国采取的措施正在给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制造麻烦,危害到本已伤痕累累的经济——由于对猪肉产品恐慌,猪肉价格已大幅下滑。”
     一般来讲,禽流感更容易发生传播。而这次猪流感是发生地的控制滞后造成的传播,但肯定是比禽流感更容易控制的!时间更不会长!只要控制的好,基本不会出现疫情。猪流感问题绝对是反应过度了!
也许,我们是被SARS(非典)吓怕了,一个猪流感搞得人心惶惶。不就是一个流感吗?至于这么反应吗?猪流感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巧合?还是必然?面对着与日俱增的奇怪病症的出现,我们人类能够做得又是什么?空气的不洁净,食品的转基因,蔬菜的农药残留,等等,等等,环境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土地被污染了,人吃进去的是毒药(有毒食品),呼进呼出的是被污染的气体,人不得病,动物不得,病植物不得病,这才叫做不正常。相对于人造的天灾(酸雨气候异常等等),相对于世界各地的交通以及生产安全事故,相对于每年全球的各种疾病的死亡人数,相对于战争的杀戮,我们是不是对于H1N1猪流感的反应太过于敏感了?
流感的高峰期其实已经过去。其实流感病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我们的盲从心态和被人愚弄的悲哀。更应该引起我们恐慌和害怕的,应该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那点儿不能说的秘密与官本位思想。应对突发事件,要正当防卫,不能防卫过当。
甲型H1N1流感已经在全球蔓延。对于这种极易传染致死率很低的传染病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不划算的。我们很难扑灭这种通过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疫苗的研制和病毒的监测和卫生常识的宣教上。最先掌握病毒的变异。密切注意在气温降低后的流行情况。研究清楚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真正秋冬季的大规模流行做好准备。现在不必这么紧张。
香港的研究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毒性比较温和,基因变种能力有限,“特敏福”和“乐感清”等抗流感特效药仍有效,也未见有抗药性。而甲型H1N1流感死亡率0.3%至0.4%,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死亡率相当。宣布不再实施隔离措施。

民间部分声音:
对任何一件事能比较正确的评估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这次是高估了。谁说宁愿过度高估就好?瞎说,如果高估好的话那正确估就不好了,难道是这样的吗?大家想想,死亡率不到1%的猪流感有必要这样吗,很多种病的死亡率不比这个高吗?很多正事不去做,就瞎忙!!!
的确有点反应过度。我国每年的手足口病和流感,也死数千上万人的。国家怎么没有这么大动静?如果都如此兴师动众也是公众资源的浪费。
是过度。但中国的“问责制”让他们不得不过度。以人为本,理解万岁。
流感可怕,但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因素有没有?达菲和口罩卖疯了,有人偷着乐,哈哈。
确实有些反应过度了,感冒而以,除了是第一次发现,症状,传染性,后遗症,病死率。。。跟往年的流感有多少不同啊?
中国有些事就让人匪夷所思。搞政治化、形式化、扩大化。比如:山东出院的确诊病例病人,搞什么出院仪式,大红地毯铺路,领导颁发证书,美女护士献花。出院病人怎么就这样?
对猪流感,美国已经周报了。欧洲就不报告。我在法国,报纸媒体也很少刊登和议论这些内容。中国怎么了?费解。

不过度:
官方、专家声音:
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称:宁愿过度准备,也不能不准备。中国的防控措施却受到一些西方国家官员和专家的批评,认为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型流感反应过度。中国反应过度了吗?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反应是以人为本、积极有效的,不但不应受到指责,而且值得褒扬且为其他国家效仿。首先,“反应过度”论者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中一个观点是,中国“未能区分新型流感病毒与SARS病毒的致命性和传染性”。要知道,新型流感疫情尚在暴发初期,世卫组织及各国很多医学专家都承认,新型流感病毒会否发生变异以及是否会在晚些时候卷土重来等问题都还是未知数。中国人口密度高、卫生条件差、基层医疗相对匮乏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中国不会对新型流感的防控掉以轻心。如果防控不力,小小的病毒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事实证明,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辅以宣传教育,不仅没有在公众中引起恐慌,反而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网络论坛里几乎一边倒对政府的支持就是佐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回应对世卫组织的批评时说:“我们并不是在过分夸大疫情,但如果因为我失误了而未做准备,那么我就是失败的。我宁愿过度准备,也不愿不准备。”世界卫生组织已表示支持中国采取的迅速行动,该组织驻中国代表韩卓升说,中国的反应是“正确”且“透明”的。
温家宝总理讲,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以人为本,中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13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对全世界防控工作也是有利的。中国采取的严格措施同时也为阻断病毒在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中国此时也应坚定这样的信念:宁愿过度反应和准备,也不愿没反应和不准备。因为,我们有多种理由“过度反应”。 即使甲型流感在今后被证明没有预估的那样危险,中国的“过度反应”也并非缺点。至少,这是一次极为有效的实战演习,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应对其他更为凶险的疾病。
专家认为,温和猪流感能很快变成致命病毒。一个流感病毒就是演变的动力站。流感病毒就是多变,没有任何规则。它总是在变,我们要想控制它很难。目前这种病毒变种的好消息就是它没有过去疫情大流行是的最危险基因特性。但坏消息就是它已经得到前辈所没有的东西:人传人的能力。科学家也不知道该病毒下一步如何突变。另一麻烦事这种病毒没有疫苗并可能对治疗流感药物产生抗药性。因此,谨慎对待是需要的。
当前,世界面临的是一个从未见过的病毒,人类对此没有可知的免疫力,并且病毒显示了人际传播的危害性。人们不清楚病毒下一步会怎样,它可能灭绝,也可能变异成更严重的病毒。在决策信息不充分且决策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要对病毒防控规模拿捏适度,做到如某些专家所言的“适度回应”难度极大。 或许,有些决策被事实否定后可以推倒重来,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但是对于甲型H1N1流感这种对全人类生命构成威胁的新型病毒,每一步决策都将是不可逆的,一旦失误将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此时,理性的决策自然是多预估风险和威胁,高度警觉积极防控,切忌盲目乐观和轻敌。总之,在威胁到全人类生命的流感病毒面前,不论是已出现疫情的国家还是疫情尚未发现的国家,不论是富国还是穷国,都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即使这种准备被事实证明是“过度”的,至少人类在病毒面前将因这次“实战演习”而积累更多经验。
比较乐观的消息是,根据现有数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死亡率尚不很高。美国卫生部门认为,随着疫情的发展,事情可能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厉害,致死率也比较低。
    黄建始援引“超级课程”(SuperCourse)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内容称,这次流感大流行的第一冲击波很可能在3到5周内在北美衰退,因为流感病毒不能在高湿高温下存活;但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将会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持续分散爆发;第二冲击波将会以高致病性的特征在秋天重新出现在北半球并席卷全球。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在他看来,21世纪传染病的应对策略,主要还应该是依靠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回到常识。比如,保证清洁的空气、干净的饮用水、安全的食品、足够的营养、健康的住房、科学的污水和废物处理、建立正确可靠的疾病爆发监测和控制系统、提高全民健康素质、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等。
全球经济正在艰难爬坡,金融危机的阴影挥散不去,甲型H1N1流感疫情无疑加重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造成全球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当时疫情的持续时间是相对较短的6个月,蔓延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万人感染,死亡近千人。 尽管有经济学家认为,现在还不是预测疫情对经济影响程度的时候,因为疫情的规模、持续的时间等尚不明朗,但依然有经济学家判断,甲型H1N1流感对全球经济的危害可能高于非典型性肺炎。振兴经济,这也许是西方国家不愿意加大防控力度的考虑。

民间部分声音:
中国政府无论怎么做都被西方媒体指责,这是双方的利益决定的,只要民众支持政府,国外说什么就不必管了
中国的反应是以人为本、积极有效的,不但不应受到指责,而且值得褒扬且为其他国家效仿。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很多老少边穷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还不够好。中国政府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万一病毒在中国境内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支持中国政府的做法!
走过了地震的中国人格外的希望走过一个平静的2009,以人为本,责任担不起啊。支持政府的做法.
西方国家如果能像中国这样足够重视,病毒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全世界传播得那么快, 自己工作没做好,还好意思对别人指手画脚。
中国太大了,如果传染开来,不得了.日本,美国不是已经有那么多学校停课了吗?如果他们不重视大可不必停啊,继续上啊.他们是不是反应过度?
从抗震救灾到猪流感防控,我认为我们中国政府做得很及时,很实在。13亿人口的安危,这个责任不是西方那几个官员理解的,他们看问题还要客观点好!我们坚持支持我国政府的防控措施。
正因为政府做得好,国内人民根本没人心惶惶的,反而很轻松,平时工作学习逛街根本不需要戴口罩!
那些說中國防控過度的“人”,他們的思維能力,仍處在蠻荒時代!,什麼是“飽帶干糧晴帶傘”不懂吗?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09-5-2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防控流感慎言“反应过度”

  面对全球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世界各国正积极应对。值此危急关头,一些专家接二连三抛出言论,先是指世界卫生组织调高警戒级别为“过度防疫”,后又称中国“错估疫情的严重性”、“反应过度”。

在人类对新型流感病毒的严重性没有充分认识之前,大谈防控“过度”不是科学的态度。

  当前,世界面临的是一个从未见过的病毒,人类对此没有可知的免疫力,并且病毒显示了人际传播的危害性。人们不清楚病毒下一步会怎样,它可能灭绝,也可能变异成更严重的病毒。在决策信息不充分且决策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要对病毒防控规模拿捏适度,做到如某些专家所言的“适度回应”难度极大。

  或许,有些决策被事实否定后可以推倒重来,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但是对于甲型H1N1流感这种对全人类生命构成威胁的新型病毒,每一步决策都将是不可逆的,一旦失误将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此时,理性的决策自然是多预估风险和威胁,高度警觉积极防控,切忌盲目乐观和轻敌。正所谓“上医治未病”。

  采取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不仅基于科学的态度,中国特殊的国情也决定了对包括新型流感在内的任何传染病必须从严防控。中国人口数量和密度大,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欠缺,防控能力相对落后,疫情一旦扩散,后果难以估量。防患于未然总胜于事后弥补,更何况中国已经出现了确诊病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两位版主的观点,在欠发达地区医疗条件差,防控措施很难落实,积极的应对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希望尽可能少一点无效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的、即使有些过度的防护在这次新型流感疫情中我认为是必要的。但有些地方做“秀”的色彩太浓就不好了。济南的患者出院场面搞得象招商引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两次不同的传染病疫情,中国的应对举措都受到来自境外的批评。上一次是因为反应迟缓,而这一次则是因为“反应过度”。

  SARS的突然暴发让人措手不及,初期的应对措施确实不够科学。但中国政府随后采取了科学、有序、有力的举措,最终使疫情得到成功遏制。有了对抗SARS经验的中国,在这次对新型流感疫情的防控中及时采取了测温、隔离等措施,向公众随时通报疫情发展情况并宣传预防感染的常识。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的防控措施竟然受到一些西方国家官员和专家的批评,认为中国“反应过度”。此前,他们也曾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型流感反应过度。

  那么,面对仍在多个国家蔓延的新型流感疫情,中国反应过度了吗?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反应是以人为本、积极有效的,不但不应受到指责,而且值得褒扬且为其他国家效仿。

  首先,“反应过度”论者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中一个观点是,中国“未能区分新型流感病毒与SARS病毒的致命性和传染性”。要知道,新型流感疫情尚在暴发初期,世卫组织及各国很多医学专家都承认,新型流感病毒会否发生变异以及是否会在晚些时候卷土重来等问题都还是未知数。历史上已经有过流感二次暴发夺走千万人生命的先例。

  到目前为止,新型流感的致死率确乎不高。但在病毒的性质得到科学论断前,任何武断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批评者还说,“中国领导人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避免反应过度,他们完全不了解外国媒体与外国公众舆论。”这更没有说到点子上。疫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试想,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中国政府会因为外国媒体怎么说而改变可能使国民避免疫情袭扰的策略吗?

  相关国家的政府官员也曾指责中国的隔离措施,抱怨其国民受到歧视。其实中国对中外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是一视同仁的,何来“歧视”之说?有几个被隔离的当事人说自己受到歧视?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与有关国家沟通,真诚表示了在防控新型流感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

  中国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中国不会对新型流感的防控掉以轻心。中国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而医疗卫生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防控不利,小小的病毒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采取的严格措施同时也为阻断病毒在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日指出的,中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13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对全世界防控工作也是有利的。

    事实证明,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辅以宣传教育,不仅没有在公众中引起恐慌,反而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网络论坛里几乎一边倒对政府的支持就是佐证。

  新型流感从暴发到现在,中国境内只发现了数例输入型确诊和疑似病例,大部分密切接触者也已经陆续解除隔离。这与被感染人数不断上升的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做法是科学有效的。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回应对世卫组织的批评时说,面对疫情,宁愿过度准备,也不能不准备。疫情正在流行的国家倒是应该反思,自己的因应措施是否科学完善?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日期:2009-0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一篇文章,大抵代表我的思维!

防控甲型H1N1流感 中国“反应过度”了吗?
2009年05月20日08:15  来源:《解放日报》

甲型H1N1流感近来有了一些新动向:在疫情发端区的北美各国,疫情似有所缓解;全球确诊人数虽在上升,但病情大多较轻,死亡率并不高。于是,一些人开始对防控措施说三道四,先是说世界卫生组织调高警戒级别为“过度防疫”,后又称中国“反应过度”。真的过度了吗?

  到目前为止,尽管各国采取了防控措施、加大了研究力度,但是对于这一新型病毒的成因和演变路径,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病毒拥有不可知的变异能力,眼下还无法预知其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变体,是否会与现存的其他病毒“交叉作恶”。这种不确定性不得不让人高度警惕。

  较前段时间,北美地区的疫情的确在从“波峰”回落,或许这是病毒周期的表现,但是与防控措施得当也不无关系。令人忧虑的是,病毒并没有放慢在北美以外地区的传播速度,最近还在日本出现了集中暴发:在短短3天多时间里,关西地区的大阪府和兵库县两地的确诊患者已近190人。

  日本历史上是吃过流感大亏的。据日本媒体报道,在1918年至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中,日本约有39万人丧命。因此,从一开始,日本政府就严阵以待。但是,为什么还会暴发?日本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过于依赖入境检疫,而忽视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见,日本的问题恰恰就在于防控还有“漏洞”,还不到位。

  对于一个新病毒,过度恐慌固然不可取,但是疏忽轻敌更要不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18日在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就警告,眼下可能正处于“风暴前的平静”。病毒在某些地区的暂时消停,是敲响了它的丧钟还是敲响了人们的警钟,现在没人可以作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宁可把问题想得严重一点、把措施做得严密一些,以理性态度面对,用科学方法应对,或许这才是最“适度”的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控甲型H1N1流感 中国“反应过度”了吗?
  中国没有出现疫情的播撒就是最好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绿荫版主的观点,防控于未然,没有疫情就是最好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6# 一枝梅
观点一致,看看美国和日本的疫情就可以反证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传染病的防控上我认为没有过度之说,只有正确与否。中午看电视一个熟悉的镜头映入眼帘:一位全副武装的“生化危机”身背药箱,手持喷头在酒店户外喷洒药液。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希望大家采取正确的防控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没有出现疫情的播撒就是最好的回答!宁可把问题想得严重一点、把措施做得严密一些,以理性态度面对,用科学方法应对,或许这才是最“适度”的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以“非常举措”阻遏甲型流感疫情蔓延
新华社记者 刘晓莉 程志良 季明
      一名加拿大籍华人20日在北京被确诊患上甲型H1N1流感,成为中国内地第五例确诊病例。而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字,此时全球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已突破一万,其中有80人被夺去生命。
     在中国内地,迄今的5例确诊病例均属输入性病例,尚无原发性病例的报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民众生活如常,并未出现恐慌情绪。
“中国能够取得这样的防疫效果,与政府从一开始采取的果断措施密不可分,”上海防控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传染科专家巫善明教授说。
     甲型流感疫情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后中国遭遇的最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中国重整卫生防疫体系后的首次重大考验。6年来,中国重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完善了危机应对和处理机制,为阻遏甲型流感大暴发提供了坚强保障。 温家宝总理近日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全国的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人们注意到,与非典时期相比,中国此番面对甲型流感疫情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更加从容不迫。5月1日晚,一名从墨西哥经上海转机飞赴香港的旅客在港被确诊为甲型流感病例,上海市政府次日就宣布乘坐该航班以上海为目的地的48名乘客全部找到,并安排集中医学观察。5月10日,四川报告中国内地首例疑似甲型流感病例后,成都市卫生局很快向公众披露病毒标本已被送至北京连夜检测,而卫生部数小时后就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情况。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评论说,中国政府从甲型流感全球初起步阶段就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及时向公众公布疫情,加强出入境检查,并对相关接触者采取隔离观察,最大限度延缓了流感在中国的传播,给各级医疗卫生等部门应对流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一些西方人士和媒体批评中国面对流感疫情“反应过度”相比,中国的老百姓对严密的防控举措并无怨言。此间观察家指出,在宝贵的生命健康面前,不应奢谈“过度”。
     “中国在防控效果和防控社会成本方面取得了合理的平衡,这是负责任的举动,”长期研究中国应急管理问题的薛澜说。 他指出,中国人口密度非常大、流动性非常高、对外交往非常频繁。同时,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资源也相对比较薄弱,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如此。一旦防控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6年前,巫善明曾作为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的医生,直接诊治在上海就诊的“非典”病人。令他记忆深刻的是,当时信息不够透明,各方面准备不足,以至于出现医务人员染病的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专家曾光认为,此次流感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像非典那么可怕。“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病毒在哪里发生、传播到了哪里以及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说。
     为防止甲型流感疫情的扩散,中国各地迅速动员,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北美的疫情发生后不久,中国就成立多部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并在这一机制下成立了由3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综合、口岸、医疗、保障、宣传、对外合作、科技、畜牧兽医等8个工作组以及防控工作专家委员会。
    人们注意到,成功唤醒公众责任意识也是中国内地有效阻止疫情扩散的关键之一。面对疫情升级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媒体和公众呼吁自疫区归来的人士实行自我隔离措施,发热后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应主动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日说,北京的两位患者在发病前,都主动将自己的接触人群缩小到尽可能小的范围。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zhuliugan/zuixinbaodao/200905/0521_6347_116883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还有很多落后地方,按照中医的理论,要治未病,按照西医的观点叫预防为主,按照民间说法叫笨鸟先飞,哈哈哈哈【用词不当话丑理正】,还是先下手为强,不管别人咋说,我们的国民健康、安全是第一要务。其实,我们也是在为全人类做贡献。当然,我们要高度警惕,并非乱喷洒药物,只是要各方面做好应急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常备不懈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小朋友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种极易传染致死率很低的传染病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不划算的。我们很难扑灭这种通过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疫苗的研制和病毒的监测和卫生常识的宣教上。最先掌握病毒的变异。密切注意在气温降低后的流行情况。研究清楚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真正秋冬季的大规模流行做好准备。现在不必这么紧张。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gjs661 + 2 敢于直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叫防范于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做的好!:victory::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他说,从目前来说,中国是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控是不过的,过的是媒体,每天盯着患者,把患者的隐私都曝光了,患者出院也都太做秀了!希望大家都能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是:科学防控,疫情无播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