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6904|回复: 37

[讨论] 想与大家讨论一下关于手术室布局与相关更衣流程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当前看到不少手术室的设计均是一进入手术室生活区即进行更鞋、更换洗手衣。
从生活区进入半控制区的时候经过二次更鞋。
在手术室再穿上无菌手术衣。
这种穿衣的流程是否符合感染控制要求?

当然手术室(洁净手术室)相关的管理规范没有出台。

根据当前出台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对防护用品的穿脱原则来看。有一定要求。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才更衣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加穿防护服、隔离衣。

这样就有个基本的流程。

我就在想,是否应该这样,把手术室的生活区专拿出来,然后进入半控制区的时候才进行相关的更衣、更鞋,这样就保证洗手衣只是在手术室的半控制区内的一定活动。
而不是穿着洗手衣在生活区、半控制区均进行活动。
我知道从管理上可能增加手术室的管理难度,如:会不会有工作人员穿着洗手衣进入生活区之类的问题。

从感染控制的角度来讨论如种布局更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一下感染性疾病门诊的布局及更衣流程问题

各位老师
近期在工作中有点疑惑,主要是关于发热门诊的布局与更衣流程的问题.
当前<<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中要求:
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
   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4)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
(5)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

发热门(急)诊
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设立发热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发热门(急)诊应采取如下措施:
(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有备用诊室。
(3)设隔离卫生间。
(4)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
此处存在疑问:发热门诊是否要求设在包括医患分开通道的的感染性疾病门诊内.或者说发热门诊是否需要有一定的区域划分设置(此处不同于卫生部上一版人感染猪流感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内容)

评分

参与人数 1 +12 收起 理由
楚楚 + 12 很理性地思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点就是更衣流程的疑惑: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就是说发热门诊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穿隔离衣.那么我们穿衣流程如何来做?
参考H1N1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和隔离技术指南均是这样的.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②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③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那么我采取一级防护的穿脱流程方面需要不需要在相应的区域内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衣流程中有点不解的是: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穿工作衣裤,这样的话我的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的缓冲间作为卫生通过区来更衣呢?还是我的更衣室就可以建在清洁区的入口处,工作衣裤就直接进到清洁区内的更衣室内?这样会不会有交叉?是不是可以理解<隔离技术规范>中要求,工作服只能在潜在污染区工作时才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有这一点很疑惑:
当前的很多建筑设计时把更衣区都设在入口处,按照这种穿脱流程的话,工作服是一定要穿到更衣区才能穿上自己的衣服的.这样的话算不算交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是纠结于此处更衣.
我对当前的医院感染建筑方面也是存在疑惑:
比如,ICU的布局中,医务人员更衣在入口处,医务人员穿着衣服在生活区及监护区来回的穿行,是不是也是一种交叉。
手术室的布局中,医务人员的更鞋、更洗手衣直接在入口,相应的人员也穿着洗手衣在生活区、半控制区内生活、工作。这种算不算交叉?

那么,我们按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生活区与工作区之间才进行更衣更鞋,是不是更符合规范的要求?我知道这种提法,肯定会有人说这样管理很难,不可避免的人员会穿着工作服、洗手衣要回到生活区,还不如直接就进入时管理。但哪种更符合规范?希望大家能讨论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是现在新做的经过专家设计的专用定点医院,否则按我们一般的非定点综合医院是没有多少家医院能做得达到卫生部的流程要求的。尽可能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做到规范的流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4# 第一万位会员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只有二个区域更衣间有隔离门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疑虑可以在工作中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疑惑是在工作中产生的。
更衣区域的位置所在与三区划分的具体情况不能很好的契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更衣的位置,我觉得三区划分明确,各区之间有缓冲区【带】,更衣就在各缓冲区【带】内进行。无论洁到污,还是污到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以联系一下物流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医院就更做不到了,一间诊室一扇门,医务人员进出,病人进出就走这门,更衣也在诊室内完成{:3_2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胡杨版主的看法,但在脱的程序中,似乎应该适当调整部分程序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09-5-20 16:05 编辑

12# 梦瑶
前述是在有缓冲区【带】的前提下。
如果没有缓冲区【带】,无论更衣在哪里,在防控病原微生物外流或人员安全上。都不可避免的有一定风险。也就是前面同事说的有“交叉存在”。官方文件要求脱后进入清洁区。那更衣就要设在半污染区内才行。但在半污染区穿隔离衣,大家肯定又认为不合适。避免穿和脱的人员被污染风险 ,那只有两区都设更衣设施,才能做到进污染区前穿,出污染区前脱。谁又能做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也是同意胡杨老师的意见。
可是目前看来。
三区划分的不合适的话,更衣流程是个问题。

不管是更衣区在缓冲区前,还是更衣区在缓冲区,按《规范》,第一次更衣均不应该设在一进门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谢谢胡杨老师的回复。
希望其他各位老师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为啥没人看呢?很奇怪。
大家的手术室都是怎么样设置的布局和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菜!:L凭你自己的想象力吧!有几家能真正做到,中国的国情如此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洗手衣在哪更换对于手术部位的感染关系很大吗?建议你阅读一下英国手术室行为规范.我们应该抓重点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