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258|回复: 12

[原创]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相关问题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895
  • 最近打卡:2025-05-11 09:09:44
发表于 2016-8-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在进行翻阅手术病历时,有以下几个问题不明白,请老师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1.手术后患者体温连续达38度以上(>2天),同时给予降温对症治疗,及抗菌药物(术后一般都用),无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历中刀口愈合良好,无其他渗出等感染征象,这类病历如何监测是否医染病例呢?
2.化学指示卡与3M胶带粘贴时,为防止胶水将化学指示胶带浸湿,直接用3M胶带与化学指示卡十字花交叉粘贴,这样合适吗?
3.病历中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表与院感风险评估表,我知道这是不正确的,但是具体工作中,似乎这两个表让临床工作人员觉得无实际意义,请老师给讲解一下对这两个表评估后如何指导临床实际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术后患者2-3天出现发热,为手术热,术后5-6天出现发热,体温38℃以上,就要考虑医院感染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术后体温不超过38.5度,刀口局部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应该算术后组织吸收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术后体温升高可能是吸收热,使用抗菌药物属于预防用药,切口没有感染征象,其它部位没有感染征象一律不算是院内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排除是否是术后热,以后再考虑是否有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1、不单单看病程记录,还需要看医嘱,例如有大换药,送检分泌物培养等
2、不合适
3、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表我们要求入病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焚膏继晷 发表于 2016-8-4 11:32
1、不单单看病程记录,还需要看医嘱,例如有大换药,送检分泌物培养等
2、不合适
3、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 ...

我们还是这样处理,风险评估由手术室填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895
  • 最近打卡:2025-05-11 09:09:44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们的热心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奖励:401
  • 最近打卡:2024-08-18 13:58:59
发表于 2016-8-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1.手术后患者体温连续达38度以上(>2天),同时给予降温对症治疗,及抗菌药物(术后一般都用),无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历中刀口愈合良好,无其他渗出等感染征象,这类病历如何监测是否医染病例呢?
发热的原因很多。这个证件不充分不考虑医院感染。
2.化学指示卡与3M胶带粘贴时,为防止胶水将化学指示胶带浸湿,直接用3M胶带与化学指示卡十字花交叉粘贴,这样合适吗?
这样会遮挡有些内容,所有不太合适。
3.病历中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表与院感风险评估表,我知道这是不正确的,但是具体工作中,似乎这两个表让临床工作人员觉得无实际意义,请老师给讲解一下对这两个表评估后如何指导临床实际工作。
评估风险才会发现风险,才能有效控制风险。所有这个应该有。。。。在等级评审这个是核心条款。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 文点 +2 收起 理由
蓝雪0816 + 4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啦,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2个问题:是否可以用透明胶带代替胶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2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填写“风险评估表”,进行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只能算是综合性的、粗略的监测,也不能按照手术切口分类和手术风险分级进行更细致的手术部位感染率统计,也很难暴露本院手术部位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持续改进。
医院评审条款中也要求按照手术切口分类和风险等级分别计算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您同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