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9|回复: 1

[转帖] 2016年(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沪西大剧院圆满闭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6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16年(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沪西大剧院圆满闭幕
来源:生物谷 2016-04-18 11:04


2016年4月16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年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沪西大剧院圆满闭幕。此次大会为期两天,参会人员达到800余人,这凸显出近年来基于宏基因组学和二、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肠道微生物组学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



(本次会议主持人:赵立平教授)

嘉宾报告内容涵盖了肠道微生物对于临床慢性肾病、口腔疾病、慢性炎症、心理疾病、结肠肿瘤、精准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热点和研究成果,部分专家也对宏基因组学技术和数据解析方案做了系统介绍,另外与会嘉宾中还涵盖了与肠道微生物组学和测序技术相关的企业单位。总之,本次会议是一个以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为主题的,涵盖众多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涉及到众多数据解析方案和实验策略的盛大研讨会。

大会第二天伊始,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教授在本会议上做了题为“中国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调查与特征分析”的精彩报告,陈卫课题组通过Unifrac非加权算法的主坐标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民族、地域、城乡对中国健康人群的菌群有显着影响。

随后,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年轻的赵柏闻总裁给大家带来了题为“What,Why & How——肠道微生态检测的量化方法”,赵柏闻团队通过企业实践,提供了一种无PCR过程,可检测出低丰度基因的测序、分析的LinEnrich检测方法。继赵总裁之后,来自南开大学医学院的特聘教授杨荣存教授在本研讨会上做了“肠道微生态、肠免疫和人类重大疾病”的精彩主题报告。杨老师发现了肠上皮受体蛋白LRRC19与菌群的互作对人类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和肥胖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病中心主任的张发明主任作为上午会议的最后一位报告嘉宾,向我们做了“粪菌移植体系的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张主任团队科学系统地确定了标准化粪菌制备的制备流程,发明了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技术,同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粪菌库。基于张发明主任的治疗方案流程,众多因肠道微生物失调引起的病人肠道炎症反应、腹泻等病症得到了缓解。

当天下午,先后于复旦、北大攻读过本硕博,现为克利夫兰诊所Lerner研究所的项目科学家的王则能博士在本研讨会上做了题为“肠道细菌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从代谢组学到转化医学”的报告。王博士揭示了从胆碱到TMAO的代谢组学变化同时确证肠道菌群在此过程的影响。随后,同王则能博士同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研究所的女性研究员祝未非博士在本研讨会做了题为“肠道菌磷脂代谢物氧化三甲胺对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影响”的主题报告。祝未非博士团队证明肠道菌和氧化三甲胺调节血小板超活性并鉴定了肠道菌和TMAO代谢正相关的菌群。

随后,中科院“百人计划”,来自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主任的徐健教授以“基于人体第二基因组的疾病诊断与预防”为主题向大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团队通过评价监测菌群监控牙龈炎、儿童龋齿等高发性口腔疾病,他们团队提出单细胞拉曼光谱对分形分析在口腔、肠道菌群的鉴定技术。该技术规避了传统测序分析手段不够精准、无法做到活体检测等弊端,可通过单个细胞的拉曼光谱分析细胞的表征和代谢过程,该技术引起了众多与会专家的兴趣,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后,来自Philips研究所的吴萌研究员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肠道共生微生物与代谢研究前沿——精准调控肠道微生物的方法学研究”的精彩主题报告。团队结合微生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方法开发了一种高通量研究肠道菌群的新方法——多类插入序列分析(INSeq)。这种方法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实现对肠道菌群在不同饮食环境下的动态检测,并通过对比突变丰度的差异来鉴别调节细菌适应多变食物的基因,进而为设计新的益生元,并最终达成对肠道菌群的精准调控奠定了基础。

作为本次会议最后一位报告嘉宾,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主任朱元民教授作为最后一位报告专家做了题为“结直肠肿瘤患者正常结肠黏膜的微生物及相关改变”的精彩报告。朱教授就结直肠肿瘤领域向大家介绍了其发病基础、危险因素、慢性炎症现象、微生物学特征等方面,深入浅出。

本次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在开幕致辞时指出,众多生物学、医学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肠道菌群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尝试利用检测、干预菌群的手段去诊断相关疾病,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同时,赵老师也提醒,任何实验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需要经得起重复性检验,实验结论经得起同行的评议与学者的推敲。涉及到人体实验一定需要国际注册、伦理批准和知情同意三大要件。

人类共生微生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众多,相信通过研究者们和此领域专业人士的努力,肠道微生物领域的进步发展会给我们带来更喜人的确信的成果。

此次,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未来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量化健康是一家专注于分子健康检测与相关应用的生物技术服务公司,基于人体微生态的基因信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健康解读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0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乔-乔 于 2016-7-20 00:19 编辑

肠道微生物与临床慢性肾病、口腔疾病、慢性炎症、心理疾病、 癌症、神经性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等疾病,都有密切关系,对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还将会越来越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