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24 11:57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9129|回复: 137

吸氧——这样做可以吗?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6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丰富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使护士们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这不,某科某病房有2个床位,其中一个床位的氧气流量表坏了,为解燃眉之急,护士急中生智,拿原听诊器的管子当作“三通管”,从旁边床位正在吸氧的患者的氧气湿化瓶分流出一组氧气,给旁边的患者吸氧。这种“智慧”的解决方法是否可行呢?
    希望从大家的讨论中得到答案,谢谢!

                                                            



图片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在加床的情况下也发现有这样的情,从严格预防交叉感染的角度来说,消毒灭菌用物实行一人一用是不符合规范的,因为在吸氧的过程中,病人气流可返流引起交叉感染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做法原则上是不可行的,一是氧流量不好控制,有可能这个病人需要3L的氧,另外一个病人需要5L氧,二是不符合院感管理要求,如果病人有呼吸道传染病怎么办.....但在抢救病人时还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好的,可我们湿化瓶要求的是一人一用一换,这样做会不会呼吸道传染病交叉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不可行,原因1.听诊器是否消毒过。2.这样的氧流量怎么计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工作中要学会风险评估,首先解决危害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作为应急状态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为护师的应急能力点赞!

点评

同感!  发表于 2016-7-6 0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人虽然吸到了氧气,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氧流量分流达不到流量要求;第二听诊器虽然平时在消毒,但只限于外面消毒,腔内从未消毒不符要求;第三听诊器材料是否可用来吸氧尚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moshao123 发表于 2016-7-6 08:12
我院在加床的情况下也发现有这样的情,从严格预防交叉感染的角度来说,消毒灭菌用物实行一人一用是不符合规 ...

管子下端分别又接了 2个病人的吸氧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听诊器管还是废物利用,二管色泽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枫桥三贤 发表于 2016-7-6 08:19
病人虽然吸到了氧气,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氧流量分流达不到流量要求;第二听诊器虽然平时在消毒,但只 ...

对于老师的三个问题:
第一氧流量分流达不到流量要求——有流量表显示,是达标的;
第二听诊器虽然平时在消毒,但只限于外面消毒,腔内从未消毒不符要求——设备带内的氧气管路也从来不消毒啊;
第三听诊器材料是否可用来吸氧——氧气流经的管子,会有和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变的态度可嘉,但任何操作都应以符合规范和原则为前提,这样吸氧不符合消毒隔离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情况,但不是用听诊器的管子。病人需要吸氧,但没有吸氧装置,临床也是没办法才想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每个病区都 有一两筒备用氧气的,而且湿化瓶是一次性使用的,没留让护士发挥想像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院感的角度是不符合要求的——交叉感染。但从急救护理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救人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6-7-6 08:25
对于老师的三个问题:
第一氧流量分流达不到流量要求——有流量表显示,是达标的;
第二听诊器虽然平时 ...

    个人觉得上述的问题只是其中的部分问题,但最主要的是这样的做法最终会导致两个不同的病人在相互交叉呼吸!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再就是虽然现在大多数医院都使用床中心氧气吸入装置,但每个病区都应该配备移动式单个的氧气装置应急。可见病区应急预案工作有待完善,不应完全依赖现代化。
  曾经在病房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病房走廊加床很多,一个新入院的病人家属,在陪同病人进行入院前接待评估的时候就癫痫发作,口吐白沫、窒息,也是立即使用移动单个的氧气装置就地抢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6-7-6 08:25
对于老师的三个问题:
第一氧流量分流达不到流量要求——有流量表显示,是达标的;
第二听诊器虽然平时 ...

老师说的第二点有点道理,可是依老师说的,那我们平时湿化瓶干嘛要消毒,而且这样用严格意义上也达不到一人一用了;第三点经老师说我到回想起三十年前我们所用的吸氧管外表就是如听诊器管一样,但绝对有橡胶气,病人感觉上不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是不可以的。一是有可能引发呼吸道的感染;二是用氧方面的安全不好控制。
建议请设备科在流量表前端安装个三通的专用氧气管道,两个患者使用独立的氧气流量表和湿化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抢救病人时还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从严格预防交叉感染的角度来说,消毒灭菌用物实行一人一用是不符合规范的,而且吸氧浓度无法计算(吸氧浓度=21+4x氧流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直都有备用氧气筒,所以从来碰不到这种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