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疗做为一种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可是多篇文献报道,使用中的湿化液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这不,我们的烦恼也来了:
对我院肾病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连续监测三个月,合格率只有56.67%(判断标准:菌落数≤100CFU/ml)。
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了不少不合规范的做法:
① 使用冷开水作氧气湿化液。我院护理部有同志从外地学习回来,借鉴别人经验,使用冷开水作氧气湿化
液。而开水在冷却过程中极有可能被污染。
② 氧气湿化瓶科室自行消毒,自然凉干。监测消毒后的湿化瓶,发现有细菌超标的现象。
③ 储存方式不正确。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集中存放于一个大的塑料收集箱内,反复打开取用。
④ 湿化液、湿化瓶未做到每日更换。由于个别同志工作责任心不强,湿化液、湿化瓶未做到每日更换。
⑤ 更换氧气湿化液、湿化瓶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执行手卫生。
⑥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未一次性使用。湿化液用完后自行拆开添加湿化液继续使用。
关于改进,我们是这样要求的:
① 湿化液全部使用灭菌注射用水(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
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88号)。
② 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消毒后使用小包装存放。
③ 每天更换湿化液、湿化瓶。
④ 更换湿化液、湿化瓶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手卫生。
⑤ 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保证一次性使用,不得自行添加湿化液。
⑥ 各科护士长、临床监控护士加强督查;院感科增加检查、监测频次。
整改中遇到了新问题:
临床科室陆续反馈,煮沸槽湿热消毒后的部分湿化瓶变形不能使用。经调查发现,一部分湿化瓶是安装中心供氧装置时统一购置,质量差,不耐热。
积极探索既符合规范又切合本院实际的消毒方式:
首先申请购置了一批耐高热湿化瓶。对煮沸槽热消毒湿化瓶效果进行试验性监测,确定湿化瓶热消毒的有效消毒温度和时间。
氧气湿化瓶湿热消毒时间观察
| 75℃ | 90℃ |
15min | 20min | 25min | 30min | 5min | 10min | 15min |
监测例数(n)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合 格 (n) | 3 | 5 | 7 | 8 | 12 | 12 | 12 |
合格率 (%) | 25.00 | 41.67 | 58.33 | 66.67 | 100.00 | 100.00 | 100.00 |
最终结论与改进效果: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09。结合本院的试验结果,最终确定采取煮沸消毒湿化瓶时,温度应达90℃,时间为10 min。
通过常规监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等持续质量改进后,连续监测三个月,我院氧气湿化液合格率从56.67%提高到96.67%。当然,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力争氧气湿化液合格率达100%。
审稿点评:
作者通过监测发现问题并积极改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这种“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由于《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对氧气湿化液没有明确的质控标准,也没有明文规定对其进行监测,因此文中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大家不妨参与探讨:
1、氧气湿化液细菌学监测是否有必要?(单选)
A:不需要监测。(已经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监测没有意义)
B:需要监测。(基层医院落实不到位,医院根据实际情况情况进行监测)
2、氧气湿化液细菌学监测合格标准是多少?(单选)
A:菌落数≤100CFU/ml(参照YY0572透析用水的标准)
B:菌落数≤20CFU/ml(参照GB15982-2012中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的标准)
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一次性吸氧装置的广泛应用,根据产品说明,湿化瓶和湿化液已无需每日更换。一些新产品通过一体式设计,无菌密闭,加装精密过滤装置和防逆流装置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吸氧过程中的细菌污染。但仍有一些一次性吸氧装置在产品设计上未能达到全方位避免吸氧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并且在管理上存在难点,这给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图文编辑:那颜 审稿:孙庆芬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