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近期,巴西出现寨卡病毒疫情。2016年2月9日我国江西省发现了首例输入性病例。为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国家卫计委组织制定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并于2016年2月3日正式发布。 由于目前天气转暖,蚊虫滋生较前有所增加,我国输入性病例逐步增多,截至2016年3月11日共发现输入性病例13例。国家卫计委再次对寨卡病毒诊疗方案进行更新,于今日(2016年3月30日)正式发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2版)》。 从第1版到第2版的过渡,才刚刚过去不到2个月,新规范的出台对寨卡病毒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何不一样的建议呢?今天,臧金成老师第一时间为大家简单解读两版规范的主要区别。
2016第2版2016第1版VS以下均指第2版较第1版增加、删减或修改的内容:
1、背景部分 增加我国的病例输入情况介绍:“2016年2月9日在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3月11日共发现输入性病例13例。” 2、病原学 修改次氯酸钠的浓度描述:70%乙醇、0.5%次氯酸钠(第1版为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3、传染源 传染源中的“隐性感染者”改为“无症状感染者”。
4、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词句有删减 “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删除“罕见”一词。 (2)增加“病毒血症” “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一般在10天以内。在感染者的唾液、尿液、精液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RNA,且持续时间可长于病毒血症期。” (3)伊蚊范围调整 (1)埃及伊蚊的分布范围增加“台湾部分地区”; (2)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增加“辽宁、甘肃、四川、西藏一线”的描述。 5、临床表现 (1)明确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12天; (2)“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改为“婴幼儿感染病例”; (3)增加“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描述。 6、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中明确了采用荧光定量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的标本为“血液、尿液、精液、唾液等标本”。 7、诊断和鉴别诊断 (1)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增加“接触过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寨卡病毒病患者。” (2)临床诊断病例增加“同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8、治疗中增加区分“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1)删除一般治疗中“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建议。 (2)增加“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并发Reye综合征”的描述。 9、增加“中医药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本病属中医“瘟疫·疫疹”范畴,可参照“疫疹”辨证论治。
1.邪犯卫表证。
症状:皮疹、发热、恶风寒、咽痛、肌肉骨节疼痛,或见肌肤疹点隐约,或头颈皮肤潮红、目赤多泪。可见舌尖边红,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表。
基本方药:银花、连翘、荆芥穗、赤芍、青蒿、淡豆豉、黄芩、柴胡。
加减:目赤者,加菊花、夏枯草;肌肤疹点显露者,加升麻、紫草;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表类中成药。
2.邪郁气营证。
症状:发热,口渴,疹点稠密,紫赤成片,头痛,骨节疼痛。可见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清营透邪。
基本方药:生地、赤芍、丹皮、紫草、银花、连翘、白茅根、青蒿、炒栀子、生石决明。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枳实;热甚者,加生石膏;头疼甚者,加钩藤;关节疼痛重者,加松节、桑枝。
中成药:可选用清营透邪类中成药。
3.气阴两虚证。
症状:热退,神疲,口干,少气,斑疹渐隐,小便黄。可见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北沙参、麦冬、山药、五味子、天花粉、淡竹叶、白茅根、麦芽。
中成药:可选用益气养阴类中成药。
(四)其他。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定期产检,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10、增加“出院标准” 综合评价住院患者病情转归情况以决定出院时间。建议出院时应符合以下条件: 1.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血液核酸连续检测2次阴性(间隔24小时以上);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者,病程不少于10天。
11、增加“预防”的相关事项 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10天以上,4周内避免献血,2-3个月内如发生性行为应使用安全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