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8|回复: 3

[循证译稿] 2016年美国特殊部位医院感染诊断定义分享(三)——心血管系统感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3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16年美国特殊部位医院感染诊断定义分享(三)——心血管系统感染原创 2016-02-21 SIFIC循证 SIFIC官微
编者按

随着心血管系统侵入性操作或植入物等越来越多,心血管系统发生的医院感染逐年上升。防治心血管系统感染的发生,首当其冲我们要会判断何为心血管系统感染。继上次学习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今天SIFIC循证团队继续带你一起学习美国CDC/NHSN对心血管系统感染是如何判定的。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之
心血管系统感染
翻译:张立国、周密、赵东丽、殷黎、张杰、李兰兰、潘瑜、吴春霖、刘玉岭、谭莉、宫小慧、马慧、秦瑞
审校:杨乐、廖丹、覃婷、胡潇云、徐子琴
编写、审核:王广芬、覃金爱、陈文森

心血管系统感染



心肌炎或心包炎
诊断心肌炎或心包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心包组织或心包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2.患者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发烧(> 38.0°C),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心电图出现符合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变化。

b.心脏组织学检查显示有心肌炎或心包炎。

c.双份血清IgG抗体效价呈4倍增加。

d.超声心动图、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或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有心包积液。


3.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中的其中两项: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奇脉*,或心脏扩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心电图出现符合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变化。

b.心脏组织学检查显示有心肌炎或心包炎。

c.配对血清IgG抗体效价呈4倍升高。

d.超声心动图、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或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有心包积液。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注释:心脏手术或心肌梗死后的心包炎大多数是非感染性的。

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包括了天然的或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患者的心脏赘生物、栓塞赘生物(如实质器官脓肿)或心内脓肿中鉴定到病原体。

2.患者的心脏赘生物、栓塞赘生物(如实质器官脓肿)或心内脓肿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有病原体。

3.心内赘生物或心内脓肿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有心内膜炎。

4.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至少有以下依据之一*:

i.心脏瓣膜或心脏支撑结构上发现赘生物

ii.心内脓肿

iii.人工瓣膜上新发现有部分裂开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至少2套不同血标本(当日或次日)鉴定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即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嗜血杆菌属,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啮蚀艾肯氏菌,金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b.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出Q热立克次体,或抗I相IgG抗体效价>1:800。


5.至少具备下列任意三项:

i.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ii.发热(>38.0°C)。

iii.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iv.免疫学检查显示有: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Osler结节,Roth斑,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至少2套不同血标本(当日或次日)鉴定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即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嗜血杆菌属,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啮蚀艾肯氏菌,金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b.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到Q热立克次体,或抗I相IgG抗体效价>1:800。


6.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i.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瓣膜或心脏支撑结构上有赘生物。

ii.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心内脓肿。

iii.超声心动图检查新发现有人工瓣膜裂开。

并且至少具备以下三项:

a.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b.发热(>38.0°C)

c.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d.免疫学检查显示有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Osler结节, Roth斑 ,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e.血液标本至少通过下列方式之一检鉴定出病原体:

  • 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 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至少2套不同血液标本(同日抽取或连续两天抽取)通过培养或非培养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鉴定出同一病原体。


7.符合以下所有标准:

a.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b.发热(>38.0°C)。

c.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 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

d.免疫学检查显示有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 Osler结节, Roth斑 ,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e. 血液标本至少通过下列方式之一鉴定出病原体:

  • 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 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至少2套不同血液标本(同日抽取或连续两天抽取)通过培养或非培养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鉴定出同一病原体。


*“心脏赘生物”包括来自起搏器或除颤仪的赘生物。
+如果心内膜炎影像学证据不足则根据临床相关证据判断(即医生治疗心内膜炎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

纵隔炎
纵隔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纵隔组织或积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2.经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纵隔炎证据。

3.患者至少具备下列症状或体征其中一项:发烧(>38.0°C)、胸痛*、胸骨松动。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纵隔处有脓性引流液。

b.影像学检查显示纵隔增宽。


4. 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下述症状或体征一项: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胸骨松动*。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纵隔处有脓性引流液

b.影像学检查显示纵隔增宽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报告说明:
  • 纵隔腔位于胸骨下和脊柱前,内有心脏和大血管、气管、食道、胸腺、淋巴结和其他组织结构。它分为前、中、后和上部区域。

  • 心脏手术后纵隔炎继发骨髓炎的应报告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纵隔炎,而不是手术部位感染中的骨髓炎。


动脉或静脉感染
注释:如果患者存在血管内感染的同时也符合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应报告为血流感染。
诊断动脉或静脉感染,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取出的动脉或静脉中鉴定出病原体。

2.经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动脉或静脉感染。

3.患者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一项:发烧(>38.0°C),血管灶处有痛*、红*、热*。且血管内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15cfu。

4.血管病灶处有脓性引流物。

5.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一项: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血管病灶处红*、热*、痛*。且血管内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15cfu。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报告说明:
  • 动静脉移植、动静脉分流、动静脉瘘或动静脉导管插入处的感染,若血液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报告为心血管系统感染-动脉(静脉)感染。

  • 血管内感染,若血液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为阳性,且符合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则报告为血流感染。感染窗口期若动静脉瘘、动静脉分流处、外周静脉穿刺点或首次中心静脉置管部位以下两种条件均符合,则将该中心静脉导管的风险因素数据标记为“无”:


A 血管病灶处有脓性引流液;

并且

B 导管尖端培养阳性,且至少与血标本培养出的一种病原微生物中相一致。

  • 手术部位感染继发血流感染时,腔隙动脉或静脉感染(动脉或静脉感染)应报告为手术部位感染,而不是血流感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听.讲 + 5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2-2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诊断需要较好的临床微生物的支撑,对于复杂疑难的血流感染,诊疗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好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老师的资料来学习,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