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16年美国特殊部位医院感染诊断定义分享(三)——心血管系统感染原创 2016-02-21 SIFIC循证 SIFIC官微
编者按随着心血管系统侵入性操作或植入物等越来越多,心血管系统发生的医院感染逐年上升。防治心血管系统感染的发生,首当其冲我们要会判断何为心血管系统感染。继上次学习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今天SIFIC循证团队继续带你一起学习美国CDC/NHSN对心血管系统感染是如何判定的。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之心血管系统感染
翻译:张立国、周密、赵东丽、殷黎、张杰、李兰兰、潘瑜、吴春霖、刘玉岭、谭莉、宫小慧、马慧、秦瑞 审校:杨乐、廖丹、覃婷、胡潇云、徐子琴 编写、审核:王广芬、覃金爱、陈文森
心血管系统感染
心肌炎或心包炎诊断心肌炎或心包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心包组织或心包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2.患者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发烧(> 38.0°C),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心电图出现符合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变化。 b.心脏组织学检查显示有心肌炎或心包炎。 c.双份血清IgG抗体效价呈4倍增加。 d.超声心动图、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或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有心包积液。
3.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中的其中两项: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奇脉*,或心脏扩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心电图出现符合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变化。 b.心脏组织学检查显示有心肌炎或心包炎。 c.配对血清IgG抗体效价呈4倍升高。 d.超声心动图、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或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有心包积液。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注释:心脏手术或心肌梗死后的心包炎大多数是非感染性的。
心内膜炎心内膜炎包括了天然的或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患者的心脏赘生物、栓塞赘生物(如实质器官脓肿)或心内脓肿中鉴定到病原体。
2.患者的心脏赘生物、栓塞赘生物(如实质器官脓肿)或心内脓肿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有病原体。
3.心内赘生物或心内脓肿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有心内膜炎。
4.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至少有以下依据之一*: i.心脏瓣膜或心脏支撑结构上发现赘生物 ii.心内脓肿 iii.人工瓣膜上新发现有部分裂开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至少2套不同血标本(当日或次日)鉴定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即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嗜血杆菌属,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啮蚀艾肯氏菌,金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b.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出Q热立克次体,或抗I相IgG抗体效价>1:800。
5.至少具备下列任意三项: i.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ii.发热(>38.0°C)。 iii.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iv.免疫学检查显示有: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Osler结节,Roth斑,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至少2套不同血标本(当日或次日)鉴定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即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嗜血杆菌属,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啮蚀艾肯氏菌,金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b.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到Q热立克次体,或抗I相IgG抗体效价>1:800。
6.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i.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瓣膜或心脏支撑结构上有赘生物。 ii.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心内脓肿。 iii.超声心动图检查新发现有人工瓣膜裂开。 并且至少具备以下三项: a.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b.发热(>38.0°C) c.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d.免疫学检查显示有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Osler结节, Roth斑 ,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e.血液标本至少通过下列方式之一检鉴定出病原体:
7.符合以下所有标准: a.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b.发热(>38.0°C)。 c.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 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 d.免疫学检查显示有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 Osler结节, Roth斑 ,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e. 血液标本至少通过下列方式之一鉴定出病原体:
*“心脏赘生物”包括来自起搏器或除颤仪的赘生物。 +如果心内膜炎影像学证据不足则根据临床相关证据判断(即医生治疗心内膜炎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
纵隔炎纵隔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纵隔组织或积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2.经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纵隔炎证据。
3.患者至少具备下列症状或体征其中一项:发烧(>38.0°C)、胸痛*、胸骨松动。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纵隔处有脓性引流液。 b.影像学检查显示纵隔增宽。
4. 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下述症状或体征一项: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胸骨松动*。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纵隔处有脓性引流液 b.影像学检查显示纵隔增宽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报告说明: 动脉或静脉感染注释:如果患者存在血管内感染的同时也符合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应报告为血流感染。 诊断动脉或静脉感染,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取出的动脉或静脉中鉴定出病原体。
2.经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动脉或静脉感染。
3.患者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一项:发烧(>38.0°C),血管灶处有痛*、红*、热*。且血管内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15cfu。
4.血管病灶处有脓性引流物。
5.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一项: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血管病灶处红*、热*、痛*。且血管内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15cfu。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报告说明: A 血管病灶处有脓性引流液; 并且 B 导管尖端培养阳性,且至少与血标本培养出的一种病原微生物中相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