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多耐与微生物
›
其他病原体
›
ACG 指南: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39
|
回复:
4
ACG 指南: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复制链接]
xucf730
xucf730
当前离线
积分
10219
发表于 2016-1-25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ACG 指南: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CDI)是医院内胃肠疾病感染的主要原因,给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CDI 患者的典型表现是住院天数的延长,同时也是大型医院出现流行爆发性疾病的常见原因。
本指南提出了诊断意见和 CDI 患者的处理方法,同时,在预防、控制流行爆发疾病上,对之前初版的指南进行了补充。新型的分子诊断工具测试将取代当前的酶免疫分析法。我们建议根据病情的轻中重度以及是否合并有并发症来分级治疗。
甲硝唑仍是轻中度患者的治疗选择,但面对重度和有并发症的患者,它的作用还是不够的。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来指导治疗对临床医生来说是有效的。我们回顾了当前针对 CDI 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控制、预防 CDI 流行爆发的建议。
引文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院内胃肠疾病感染的主要原因,同时给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每年花费达 32 亿美元。本指南提出了诊断意见和 CDI 患者的处理方法,同时,在预防、控制流行爆发疾病上也给予了建议。它增加了之前初版的感染指南 IDSA,SHEA,ESCMID。
每个部门都提出了关键的建议,这些来源于汇总的证据。GRADE 系统习惯将我们建议的要点和证据的精准性进行分级。当有证据表明干预和治疗的益处明显超过风险,同时,在某种情况下,当不确定因素存在于风险 - 效益比例中,则会将某种建议的要点评为“强”。
如果进一步的研究不能改变我们所以评估的效果,则将这些证据的质量评为“高级”。如果进一步的研究将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会改变我们之前的评估,称之为“中等”,如果进一步的研究极有可能改变评估,称之为“低”。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是能形成芽孢的革兰阳性细菌,通常经过粪口途径传播。它为非入侵式,产生 A,B 两种毒素从而引起疾病,从无症状携带到轻微腹泻到结肠炎,最后到伪膜性肠炎。通常我们将 CDI 定义为急性发作性腹泻,含有产毒素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同时没有其他腹泻原因。
从 2000 年开始,CDI 的发病率开始增长。特别是近期住院的老年人群以及居住在长期医疗中心的人群。正常人中有 5– 15% 携带艰难梭状芽胞杆菌,但新生儿以及健康的婴儿可高达 84.4 % 。长期医疗中心的人群高达 57 %。
长期医疗中心的细菌传播主要是由于环境表明存在细菌,同时,护理人员和感染病人的双手传播携带而造成的。这两个最大的危险因素暴露于抗生素和有机生物中,其他因素是伴发的疾病,胃肠道手术,药物减少了胃酸,例如质子泵抑制剂。
20130624102011502.jpg
图 1.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微生物和诊断
标准的实验室诊断并没有明确制定出来。过去 30 年来,有两个主要的参考实验,CCNA 和 TC。单独培养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是不够的,因为不是所有菌株都产生毒素。
1. 患者有腹泻表现时才检查艰难梭菌。(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在抗菌治疗的住院病人中,因为携带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数目在增加,只有收集患者大便才能确保测试。极其偶然的是,肠梗阻以及有并发症的患者有成型的大便,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检查应当考虑到这种特殊的临床情况。直肠拭子实验可被用于 PCR 检测,这样可以及时有效地诊断肠梗阻的病人。
2. 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核酸扩增实验(NAATs )如 PCR,优于毒素 A+B 的酶免试验(EIAs)。NAATs 可作为 CDI 的标准诊断。(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3. 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GDH)筛查实验可用于第 2 步或第 3 步筛检流程,紧接着应做毒素 A+B 的 EIA 检测。但是,该方法在敏感性低于 NAATs。(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诊断实验在过去的十年中逐渐形成。在过去,实验诊断最广泛的是使用毒素 A 和 B EIAs,因为使用方便,能客观解释事实。然后,与参考实验相比,实际上 EIA 测试的敏感性已经减低了。
而且,免疫分析毒素 A 会漏掉少数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可以产生毒素 B。一篇关于这些实验的系统综述指出,与参考实验 CCNA 相比,毒素 A 和 B EIAs 敏感性为 75 – 95 %,特异性为 83 – 98 %。实验诊断的两大进步, 一是在大便中检测 GDH 作为 CDI 的一种筛查手段,二是 NAATs 的发展,例如使用 PCR 检测带毒力的难辨梭菌菌株。
与毒素 A 和毒素 B 相比,GDH 是在相对大量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数量中产生的一种酶。尽管 GDH 是敏感的,但不能作为 CDI 的特异性检测,因为产毒素和不产毒素的细菌都可以产生这种酶。另外,抗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GDH 抗体在其他梭菌种类中也可与相同的酶进行杂交反应。
虽然它的阳性预测值低于 50%,但是相关文章和 meta 分析详细描述了它的灵敏度在 75-90% 甚至大于 90% 时相应的阴性预测值在 95-100%。 GDH 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使它成为一个筛选检测,作为 CDI 诊断实验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有多达 10% 的带有毒素的患者并不能被这种方法检测出来。
在该方法中,GDH 作为初始测试,GDH 阴性即可认为是阴性,无需进一步的测试。GDH 阳性则必须进行附加的难辨梭菌测试:NAAT 测试或 EIS 测试,如果 EIS 结果不一致,还需再进行 NAAT 测试。
证据表明,在检测难辨梭菌上,NAATs 是良好的独立试验。FDA 认可的 NAATs 包括 PCR 测试和等温扩大试验。PCR 是极好的验证性试验,但等温扩大试验仍不足以推荐。
过去 3 年形成的临床实践指南,常常推荐以下的诊断方法。 (1)GDH 筛选。通过几步预算法则中的验证性试验来完成。(2)NAAT 测试产毒素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但这仅仅是在腹泻的患者中。这种测试在其他临床情况中,也可能出现假阳性。(3)同 CCNA 和 TC 相比,EIA 检测毒素 A 和 B 的方法缺乏敏感性,同时也不能用于独立试验。
4. 无需重复检测。(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5. 无需治疗性检查。(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若干研究表明,检测阴性后重复试验的阳性率小于样本的 5%,另外,重复试验会增加假阳性率的可能。当要求重复实验时,临床医生应该与实验人员交换意见,解释临床基本原理。没有迹象表明,重复试验能提高敏感性,或是提高阴性预测值。
在初期,高度怀疑为 CDI 的患者,CDI 的经验性治疗不应该中断或保留。研究表明,在有症状的患者中,EIA 毒素 A、B 和 TC 在 30 天里均表现为阳性,假阳性的病例将增加临床治疗的复杂性,导致需要附加一些不适宜的抗难辨梭菌治疗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ucf730
xucf730
当前离线
积分
10219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5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轻中重度 CDI 的处理
我们建议按疾病严重程度来分级:轻度为 CDI 伴腹泻。中度为有 CDI 伴腹泻,但未出现严重症状和体征,也没有 CDI 的并发症。重度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低蛋白血症和下面两种表现之一:1,WBC>15,000 cells/mm3, 2, 腹痛,但不伴有其他复杂疾病。
复杂型的 CDI 为至少发展成下面一种症状: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低血压,有或没有使用血管升压药;体温>38.5°C;肠梗阻;明显的腹胀;精神状态改变;WBC>35,000 cells/mm3 或小于 2,000 cells/mm3;乳酸>2.2mmol/L;任何存在器官衰竭的迹象。
肠梗阻的症状包括急性恶心呕吐、腹泻突然消失、腹部膨隆及影像学表现符合肠管紊乱的征象。这些标准仍未经证实,但它们是根据 CDI 严重程度评分的临床对照为基准的,同时,在预测死亡可能性和是否有必要行结肠切除术时,这些标准提供了较好的阴性预测值,但阳性预测值相关较差。
最近出现了一个对几个临床评分系统的分析,分析评估了严重 CDI 的危险因素,而通常认为严重 CDI 患者是需要重症监护护理或者需要结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或者是已经死亡并且他们的死亡是在诊断为 CDI 后 30 天内由 CDI 引起的。大量数据分析得出了严重 CDI 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为:腹胀、白细胞升高、低白蛋白血症,这些通常用来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我们建议用这三个标准来重新定义病情的严重性并指导治疗,同时推荐仅使用白细胞和白蛋白检测(而不是血肌酐),因为这两个指标在临床上普遍使用。而且白细胞和白蛋白与 CDI 的发病直接相关;TcdA 是一种强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会增加血清白细胞计数。
低白蛋白血症与腹泻的严重程度相关,这是由于腹泻会导致蛋白丢失。我们定义复杂 CDI 是基于对多变量分析、多案例研究、IDSA/SHEA 指南和 ESCMID 指南进行的整合。根据严重程度对病人进行准确的分级可及时有效处理病情,避免大多数病人的过度治疗。
6. 高度怀疑为 CDI 的患者,可经验治疗,无需实验室检查结果。当 CDI 检查阴性时,不应该排除 CDI。(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7. 尽可能停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12 个观察性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的 meta 分析表明,对抗一般感染而不是 CDI 时,持续使用抗生素明显增加 CDI 复发的风险。2004-2006 年,一项针对 246 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也证实了非作用于 CDI 的抗生素与疾病复发的关联,只有在 CDI 治疗结束后才考虑使用此种抗生素。鉴于观察证据的一致性,除非有绝对指征,CDI 患者应该避免使用非作用于 CDI 的抗生素。
8. 轻、中度 CDI 患者,使用甲硝唑,500mg 口服、每天 3 日、连续 10 天。(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9. 重度 CDI 患者,使用万古霉素,125mg 口服、每天 4 次、连续 10 天。(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在北美,CDI 治疗最常见的一线用药是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并联合使用。2011 年非达霉素成为治疗 CDI 的第三个药物。高度怀疑 CDI 的病人,在化验结果出来前可以预先使用药物。
但是,在以前的两项 RCT 研究中,未发现甲硝唑在 CDI 治疗上优于万古霉素。而最近的两项 RCT 认为,治疗严重 CDI 上,万古霉素优于甲硝唑。在一项研究中,根据 ad-hoc 定义 CDI 的严重程度,将 150 名患者进行分类,随机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治疗 6 天,无毒素残留且无腹泻则为临床治愈。根据该标准,轻度 CDI 的病人,甲硝唑治疗后治愈率为 90%,万古霉素为 98%,但是在严重组中甲硝唑的治愈率低下,只有 76%,而万古霉素达 97%。万古霉素治疗严重 CDI 优于甲硝唑,虽然这已广泛作为证据,但仍有潜在的局限性。
一是甲硝唑并非标准剂量,二是在 CDI 治疗期间,当已知甲硝唑在微生物滴定终点的效果要弱于万古霉素,无毒素残留这条治愈标准的定义则无法体现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试验中定义为轻度 CDI 的患者,根据治疗指南中的队列研究,考虑他们应为严重 CDI 患者。
对于轻中度 CDI 患者,医师们往往偏向于使用甲硝唑是由于可以达到同等疗效,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廉价。口服万古霉素每天花费 71-143 美元,而甲硝唑只需要 2 美元。万古霉素的静脉制剂在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中花费大约一半,但是差距依然很大。
另一个原因是,在住院病人中,使用万古霉素理论上可能导致对肠球菌耐药。然而,在治疗 CDI 中,对肠球菌耐药不能成为是避免使用万古霉素的理由。在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万古霉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可改善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耐药。
CDI 治疗一般为 10-14 天,所有之前甲硝唑和万古霉素 RCT 的治疗时间都是 10 天,没有证据支持更长的治疗时间会更有效,在轻中度 CDI 初始治疗中,不推荐 14 天的治疗。如果病人同时有使用非作用于 CDI 的抗生素,也没有证据支持延长抗 CDI 治疗时间将更有效。
另一种抗生素非达霉素(200mg 口服 BID 10 天)适用于治疗轻中度 CDI。基于两项口服万古霉素的 RCT,2011 年 5 月,FDA 赞成非达霉素的使用。所有出版的 3 期临床试验中,治疗末期和治疗后 25 天,非达霉素针对的干预及治疗要优于万古霉素。然而,这种优势仅仅是处于早期感染中。
这些研究发现存在一些重要的局限性。首先,实验均没有到达 90 天,完整的实验范围需要证明因相同菌株引起的疾病复发。其次,没有生物学可信度来解释非达霉素对特殊菌株的优越性。再次,对于病人使用非达霉素研究的监督测试已经揭示了难辨梭菌的演变,由于核糖核酸聚合酶 B 的突变,提高非达霉素的最小抑制浓度。最后,非达霉素的费用明显高于万古霉素。
10. 甲硝唑治疗 5-7d 无反应,应立即考虑使用标准剂量万古霉素。(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以往的指南没有提到,当使用甲硝唑无效后,CDI 患者应当进行评估,并将甲硝唑替换成万古霉素或其他药物。使用了甲硝唑的 CDI 患者,进行最大规模的前瞻调查性研究中发现, 207 人中的 103 人在 9 天治疗期间完全有效。
剩余的患者中,58 人初期有效,但 90 天内复发。使用甲硝唑治疗 9 天后,46 名患者无效,最后医生改用为万古霉素或延长甲硝唑的治疗时间。其中,16 个病人中,5 人改用万古霉素有效,30 人中,15 人继续使用甲硝唑治疗也有效果。另外,最终使用甲硝唑有效的患者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是使用的 7 日疗法。另外,我们没有记录患者出现症状缓解的准确时间。
该研究中,考虑到甲硝唑的初期有效率,针对轻中度的 CDI 患者,连续 7 日使用甲硝唑是合理的。但是,这不适用于下面几种情况:有重度 CDI 临床表现、在治疗中过程中甲硝唑不耐受、因短期疗程无效或出现重度 CDI 迹象,则需使用万古霉素。
当 CDI 加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表现,病人误认为是甲硝唑的副作用,这是我们建议停用甲硝唑。对于轻中度的 CDI,当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且开始决定使用万古霉素时,我们也建议停用甲硝唑。
治疗严重并发症的 CDI 中,临床医生根据 IDSA/SHEA 指南使用大剂量万古霉素,500mg 口服,每天给药四次。这样一来,当患者在使用标准推荐剂量而无效时,使用更大剂量的万古霉素是临床医生的惯用手段。
在一项实验中,46 名 CDI 患者,随机使用 500mg 口服或 125mg 口服万古霉素,每天给药四次,比较发现,腹泻的持续时间、复发率、微生物治疗方面没有明显不同。另外,此种剂量的 CDI 患者中,万古霉素经体内代谢后经粪便排泄,粪便中的浓度达到药物(有效)抑菌浓度的 10 倍。
考虑到万古霉素在治疗成本上昂贵,对于轻中度的 CDI 患者,特别是门诊病人,不建议每日使用 125mg,每次 4 次的剂量。
11. 轻、中度 CDI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对甲硝唑不耐受或敏感时,应使用标准剂量万古霉素。(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应当避免使用甲硝唑。FDA 不建议早期妊娠时使用甲硝唑,因为药物将迅速通过胎盘传播,另外,也有病例报告指出,使用甲硝唑后出现脸部异常表现。甲硝唑及其代谢物可在乳汁和婴儿血液中检测到。
12. 口服抗生素不能达到结肠的患者,例如 Hartman’s 袋、回肠造口术、结肠改道等情况,应联合万古霉素灌肠,直到病情改善。(一定条件下推荐,低质量证据)
面对不完整的结肠,例如行逆行回肠造口术、Hartman’s 手术及结肠造口术的病人,口服万古霉素无法达到结肠。甲硝唑也同样未能作用至结肠逆行的弯区,因为小肠会迅速吸收该药物,仅有 6-15% 的药物随粪便排出。有数据表明,静脉使用甲硝唑可使药物到达结肠,作用于炎症部位。
另外,治疗有效的 CDI 患者,排泄物中抗生素的浓度将迅速下降。当 CDI 患者的病变部位不在结肠弯曲时,建议通过灌肠使用万古霉素,以确保药物能达到感染灶。使用 100-500mg 的生理盐水,加入 500mg 万古霉素灌肠,生理盐水的量取决于病灶的长度。应当持续进行灌肠治疗,直到患者病情出现显著改变。
13. 确诊或怀疑为 CDI 时,应限制或避免使用抗肠蠕动药物。因为这样可能会掩盖症状,并增加并发症风险。使用抗肠蠕动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在 IDSA/SHEA 指南中,C-III 推荐提到避免使用抗肠蠕动药,因为它们可能掩盖症状,导致中毒性局结肠的发生。一篇文献报道称,55 名 CDI 患者使用止泻药,17 人出现结肠扩张,5 人死亡。然而,所有这些不利的结果发生在一开始就单独使用止泻药的 CDI 患者中。
报道中有 23 人存活,他们是使用止泻药的同时联合使用了抗生素。对于轻中度的 CDI 患者而言,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止泻药来控制虚弱症状,应当在以后更广泛的实验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严重和复杂 CDI 的处理
14. 所有患者均应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药物性血栓性静脉炎。另外,无肠梗阻或显著性腹胀表现时,可口服或肠道进食。(有条件使用,低质量证据)
腹泻易导致血容量下降和电解质紊乱,这两种表现必须纠正。对于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我们也推荐正常进食或肠内营养(非要素饮食)如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这对微生物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使微生物菌群正常生长。
15. 复杂性 CDI 患者推荐腹部和盆腔 CT 扫描。(有条件使用,低质量证据)
腹部或盆腔 CT 扫描有助于明确疾病的严重性和范围,也能够了解结肠壁增厚、腹水、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情况。如果患者无需立即手术治疗,我们建议病情复杂的患者使用 CT 扫描。
16. 严重 、复杂性 CDI 患者,无显著性腹胀,推荐万古霉素口服(125mg 每天 4 次)加甲硝唑静脉使用(500mg 每天 3 次)(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目前,严重 CDI 患者在抗生素治疗上的选择和使用,还没有可用的 RCT 数据。上述建议来源于临床经验、RCDI 的数据以及患者中发生肠蠕动功能受损、肠梗阻等并发症的考虑。IDSA/SHEA 指南建议,如果患者存在肠梗阻或腹胀严重,可用万古霉素 500mg 口服或鼻饲管每天给药四次并静脉注射甲硝唑(每天三次)。
对于严重 CDI 患者,抗生素治疗的更换方法数据资料有限。目前提到的非达霉素在 CDI 初期治疗中并不比万古霉素差,但是,关于严重复杂的 CDI 患者,目前没有这种药物疗效的数据资料。
替加环素是一种新的二甲胺四环素,它能够广泛地抑制革兰阳性或阴性菌的活性。有几篇案例报道表明,在严重 CDI 患者中使用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治疗失败后,替加环素作为补救治疗措施,有比较明确的好处。然而,在我们明确推荐替加环素或甲硝唑之前,进一步的实验是必需的。
17. 复杂性 CDI 患者伴肠梗阻或中毒性结肠、和 / 或显著性腹胀表现,推荐万古霉素口服(500mg 每天 4 次)加万古霉素直肠内给药(500ml 中 500mg 每天 4 次)加甲硝唑静脉应用(500mg 每天 3 次)(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肠梗阻或者严重腹胀患的患者,无法耐受口服或肠内给药,直接滴注万古霉素到达结肠壁可作为一种附加方式使用,静脉注射万古霉素或甲硝唑将直接到达结肠壁。静脉使用甲硝唑,药物必须以有效浓度到达结肠表面,这取决于胆汁分泌到小肠中的量和其在肠道中存在的时间。
虽然口服或肠内使用万古霉素无法完全吸收,但在麻痹性肠梗阻中,到达结肠和 CDI 病变部位的运送功能将受损。在较小的系列报道中,通过灌肠剂、结肠镜、加长直肠管等方式直接滴注给药是有效的给药方法。在上述方法中,推荐使用剂量为 500mg 万古霉素,至少配 500ml 液体,每日给药四次。
在使用高剂量给药方案的同时,配伍的液体也比之前推荐的更多,这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说,即更多液体量将使药物进一步作用于更近端的结肠,而现在考虑使用万古霉素的剂量比较之前推荐的液体量还要高;我们认为使用 500ml 以上的液体量,将能作用到升结肠和横结肠。
考虑到增加了结肠直接给药的剂量以及高剂量药物全面吸收存在风险,所以口服或肠内使用万古霉素的剂量已减少。尽管如此,结肠中直接滴注万古霉素仍可与口服或肠内使用万古霉素以及静脉使用甲硝唑联合使用。如果将生理盐水用作万古霉素的灌肠剂,则应该严密监测血清电解质。
这是由于结肠会吸收电解质,随后表现为电解质丢失,特别是高氯血症。如果发生高氯血症,可使用低浓度的氯化物(如林格氏液)。确保感染部位到达有效抗菌浓度是这种联合方式和给药方法的基本原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xucf730
xucf730
当前离线
积分
10219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5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30. 医院整体的感染控制计划有助于减少 CDI。(有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早期进行 CDI 检测就可以早期治疗,尽早采取控制感染的措施。APICE 推荐几种监管措施:
1、仔细鉴别高风险患者(最近或经常使用抗菌药、使用抗肿瘤治疗、高龄、最近住院、曾经在护理中心居住、既往患过 CDI);
2、提倡使用快速、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等最佳检测手段诊断难辨梭菌;3、确保有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艰难梭状芽胞杆菌阳性结果以采取合适的治疗和隔离预防措施。
先前的报告指出,一个机构通过全面努力来控制由高毒性菌株(NAPI/BI/027)引起 CDI 流行,使用控制 CDI 的综合处理,包括教育、基金支持、扩大感染控制措施、发展难辨梭菌管理团队、管理抗生素。这些措施的使用使 CDI 患者的住院率从 7.2/1000 降低至 4.8/1000。
31. 无腹泻的住院患者不推荐常规筛检艰难梭菌。无症状携带者无需治疗。(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患者和医院工作者是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无症状携带者,可在医院引起水平传播。一般不推荐对携带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研究表明,甲硝唑未能有效清除携带者身上的病原体,而万古霉素能清除粪便中的病原体,但由于会产生新的菌株,两月后其复发率较高;有人在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从无症状携带者发展成了 CDI 患者。另外,治疗携带者可能增加细菌孢子的脱落。
32. 合理控制管理抗生素使用,有助于减少 CDI。(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抗生素是 CDI 最大的风险因子。任何抗生素都能引起 CDI,其中克林霉素、先锋类、喹诺酮类或多重使用、长期使用抗生素威胁最大。大量研究表明,限制抗生素治疗是 CDI 预防的有效措施。一项研究表明,在疾病流行期间,抗生素管理工作将能降低 60% 的 CDI 发生率。
在疾病流行时期,积极管控 CDI,虽然对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感染无效,但能够区分不利趋势,加大早期干预的机会。遵循抗生素使用规则,对 CDI 流行的控制可能是明智的。另外,抗生素管理纲要已经出版。
33.CDI 患者可采取最小限度接触隔离措施,直到腹泻缓解。(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在感染患者房间的表面培养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几率远高于非感染患者。即使比有症状 CDI 患者房间表面细菌培养水平低,但无症状 CDI 患者房间表面也能培养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另外,CDI 患者曾伴腹泻时,即使已经过去 2 周没有出现腹泻,患者皮肤表面仍沾有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可能通过检查者的手进行传播。推荐在腹泻停止 48 小时后保持接触预防措施。其中,一些机构已经把住院期间的接触预防措施当做 CDI 感染控制措施的一部分。
34. 已知或怀疑为 CDI 患者时,应住单间或与已证实为 CDI 患者同住。(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一项院内获得性 CDI 的队列研究表明,双人间比单人间感染率高,同时,如果房间同伴是艰难梭状芽胞杆菌阳性患者,另一名患者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果没有单间,两名 CDI 患者应该同住一个房间。
35. 进入已知或怀疑为 CDI 患者房间的医务人员或探视者,应采取手卫生措施、隔离屏障(包括手套、隔离衣)(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基础,包括 CDI。 虽然含酒精的防腐剂能去除手中大部分有活性细菌和病毒,但艰难梭状芽胞杆菌芽孢是个例外。因而,推荐使用肥皂水洗手。但有研究表明,16 个手中有难辨梭菌的人,经普通肥皂洗手后,仍有 14 人手中有该细菌,而经 4% 的氯已定洗手后,7 个人中只有 1 个细菌阳性。
与 CDI 患者接触的人群,很容易接触到沾有细菌芽孢的手。一个有关使用含乙烯基手套前瞻性对照试验表明极大的降低了 CDI 的感染率。使用该手套之前的出院人群比例是 7.7/1000,使用之后比例是 1.5/1000。
在了解使用手套可以预防 CDI 的传播后,怎样使用手套更为重要,也推荐使用隔离衣。记得在离开患者房间之前,必须脱掉隔离衣和手套。
36. 应使用一次性可销毁的物品来预防 CDI 传播。CDI 患者房间内的非一次性物品应仅用于该房间,CDI 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彻底消毒。(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若干研究显示,使用一次性体温计而不是电子体温计能减少 CDI。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当一次性体温计代替电子体温计使用时,CDI 比例将会显著下降,从 0.37/1000 降到 0.16/1000,并且一次性体温计有成本效益。另外,建议非一次性设备应只在患者房间内使用。
37. 推荐使用 EPA(美国环保署)登记的能够杀灭艰难梭菌芽孢的消毒液、或含有 5000p.p.m 氯的清洁剂,进行环境表面消毒,在可能污染艰难梭菌的区域使用。(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环境在院内感染中十分重要。减少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接触环境也可降低感染率,包括在骨髓移植科使用次氯酸盐溶液,在另一处使用铵盐混合物净化剂。疾控中心推荐使用 EPA 登记的能够杀灭艰难梭菌芽孢的消毒液。可利用的氯消毒液浓度为 5000p.p.m。有证据支持其使用,5000p.p.m/min,持续 10 分钟。
38. 虽然两个益生菌(乳酸杆菌 GG 和布拉酵母菌)减少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中等证据,但益生菌预防 CDI 的证据尚不充分。(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一些 meta 分析研究显示,带益生菌的 CDI 患者中,抗生素相关腹泻减少,但此类研究非常有限。一个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者在使用包含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乳酪饮品,可降低患者 CDI 的风险。但是在该研究中,患者人数较少,且排除了使用高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同时,安慰剂对照组中,少量患者有较高 CDI 风险。
在另一项研究报道中,255 名住院患者使用了包含有嗜酸乳杆菌 CL1285 和嗜酸乳杆菌 LBC80R 的胶囊,发现能够有效预防 AAD 和 CDI。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常规使用益生菌来预防 CDI。与 RCDI 相关的益生菌在前面部分也已经讨论过。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明玥
明玥
当前离线
积分
7872
发表于 2016-1-25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份资料非常全面,但是多数医院不能检测艰难梭菌,因此也无法引起临床重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肺克不克肺
肺克不克肺
当前离线
积分
1846
发表于 2016-1-3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很长呢。其实我一直想知道我们国内艰难梭菌的发病率究竟如何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