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41|回复: 25

官微已推送2016.01.07快来看!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还要采取隔离措施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4 06: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
快来看!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还要采取隔离措施吗?
作者:张静 审稿:卢珊
(SIFIC玫瑰园)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问题是当前全球医院重要的耐药问题之一,其检出率稳居多重耐药菌前列。《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颁布实施后,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是否继续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SIFIC论坛就这个难点、疑点、焦点问题展开辩论,各位老师们在辩论赛场度过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圣诞节,一个精彩绝伦的岁末。请让我带着大家来体会如火如荼的赛场气氛吧。
640.webp.jpg
辩论焦点1:国家规范和专家共识对需要采取隔离措施的MDRO种类界定
>>>>
正方观点:包括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临床常见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等。
2、《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中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 CRE、MRSA、VRE、CRABA、CRPAE。此处提出的是“主要包括”的多重耐药菌,与《多重药耐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以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并无冲突。
3、多重耐药菌的定义没有变,产ESBLs的肠杆菌属于多重耐药菌,而且危害较大,在感控管理上不能因为指标中没有而放松管理。
>>>>反方观点:不包括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中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其中并未提及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当旧规与新规有冲突时,按照新的规定执行。所以,没有修改的技术指南已经不能作为执行隔离措施的依据。
辩论焦点2: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持续居高不下是否为采取隔离措施的理由
>>>>
正方观点:是
据文献报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从2000年的17.34%增加至2008年的67.03%,检出率上升明显。而很多基层医院细菌检出率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中该菌株都排在前列。医院易感人群集中,如果不采取隔离措施,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反方观点:否
1、肠杆菌科细菌是环境及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而致病。据文献报道证实健康人群中携带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达到60%以上,其耐药情况与国内临床研究资料相同。在猪场也同样检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
2、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虽然属于多重耐药菌,但其高检出率与标本采集不规范相关。国内众多文献资料和统计资料显示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稳中有升,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持续居高不下(在三级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4%和31%左右)。从统计数据的标本来源可以看出:临床标本中以痰液、尿液为主,比例高达近65%,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就是肠杆菌科,占到近45%。众所周知,痰液和尿液标本污染较多、且杂菌多,有时并不是真正的致病菌。
3、虽然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是高检出率,但是由于检测技术的不成熟导致报告耐药菌增多,而与临床疗效不符。
辩论焦点3:从耐药机制和临床疗效作为是否需要执行隔离措施的依据
>>>>
正方观点:需要隔离
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主要有产β-内酰胺酶、外膜蛋白改变及主动泵出机制等。质粒介导的ESBLs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一旦这类酶产生,则可使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许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成为目前临床诊疗感染性疾病的重大难题。同时,产ESBLs细菌可通过产酶细菌的克隆传播(垂直传播)和产酶基因的水平传播(质粒转移、编码基因转座等)在医院内造成暴发流行。俞云松教授在接受丁香园的访谈中提到:院内产ESBLs细菌的感染已经成为耐药方面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治疗成功率降低、住院时间延长,有可能为CRE。耐药菌的管理在于两个方面:减少产生(合理用药)、减少传播(执行隔离措施),所以对于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需要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
>>>>反方观点:不需要隔离
1、尽管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但其对含酶抑制剂的药物依然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而且,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基本都敏感。所以,对其感染我们依然有药可用。
2、一个细菌的耐药水平取决于同种酶、异种酶种类多少,酶产量高低,还包括外膜蛋白渗透性、有无泵出机制,酶产量高低,还包括外膜蛋白渗透性、有无泵出机制,PBPs数量及突变程度,在质粒、转座子及整合子上所有耐药基因种类和数量等,因此用既不够全面,又不够特异的ESBLs确证试验向临床报告耐药,颇有不妥。
3、2010年CLSI新下发文件,要求ESBLs确证试验阳性时,该菌要报告含头孢吡肟在内的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耐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我国近几年在部分医院启用新的检测规范,新折点下的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关注于MIC和药代动力学而不是耐药性。
你方唱罢我登场,双方各执己见,随着辩论的深入,道理越辩越明时,出现了个有趣的现象:辩友们把标准预防与额外预防混淆了,产生了辩中辩,把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辩论焦点4、属于多重耐药菌,标准预防Or隔离防控
>>>>
正方观点:应采取隔离防控
隔离是指采取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标准预防中也强调了要执行隔离。隔离措施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反方观点:只需做好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所以只要各种日常工作标准预防到位,就不必再谈“隔离”。
这么有趣的辩论有木有吸引到你?你也可以投票留下你的观点。想亲眼目睹一下原汁原味的辩论吗?请点阅读原文,相信您会有大大的收获!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是否需要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单选)
·         必须执行
·         不必执行
发表于 2016-1-24 07: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唐山
预防为主是新中国成立后就提出的卫生工作方针,所以不能有有药可用就可以不预防的想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8: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唐山
本帖最后由 黄河之水 于 2016-1-24 08:22 编辑

机遇与挑战并存,年轻人,加油哦!
预防为主已经成为深化医改的措施,你们科可能也增加了公共卫生项目。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9月22日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会上强调,深化医改进程中必须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因此迫切需要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

王国强说,深化医改实施5年来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但也要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改革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加艰巨的任务。

王国强要求,中华预防医学会努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科学成果的技术转化、应用研究与传播,着力解决重大疾病防控的瓶颈科技问题,推广常见疾病防控适宜技术;发挥专家作用,就重大疾病防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等建言献策;整合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形成互相促进的科技集群;发挥会员专业优势,开展医学科学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优势,为构建中国特色预防医学作出积极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9: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讨论固然是好。其实一直想说一句,为什么卫计委不把规范写明了,哪个多重耐药菌该隔离,哪个不该隔离,非要我们这些执行者来讨论,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有道理,如果明确了,我们根本无需要再讨论,现在各医院可能要求都不一样,基层更是理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4: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新疆喀什
赞成4、5楼老师的建议!现在基本检出的是ESBLs,是不是真都需要隔离?况且都要进行隔离(病房或床旁)基层很难做到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附录 G(资料性附录)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MRSA)、其他多重耐药菌是一样的隔离措施,(VRSA)。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又没有ESBLs,的确让人纠结ESBLs是否隔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4: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新疆喀什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知各位老师怎么理解感染患者数(例次数)?医院感染还是包括社区感染?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4: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唐山
相识有缘 发表于 2016-1-24 14:17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知各位老师怎么理 ...

住院时间长的病人可能再次多耐药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5: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必须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9: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澄凤 发表于 2016-1-24 09:11
讨论固然是好。其实一直想说一句,为什么卫计委不把规范写明了,哪个多重耐药菌该隔离,哪个不该隔离,非要 ...

这样才能激发辩论激情,辩论才能更加精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9: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相识有缘 发表于 2016-1-24 14:17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知各位老师怎么理 ...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肯定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的患者。如果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那就是医院感染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20: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重庆
明玥 发表于 2016-1-24 19:24
这样才能激发辩论激情,辩论才能更加精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

到了最后还不是要落实到执行上,如果专家的意见不统一,会给基层造成很大的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2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西运城
支持4楼、5楼老师建议,明确了我们好做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05: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澄凤 发表于 2016-1-24 20:25
到了最后还不是要落实到执行上,如果专家的意见不统一,会给基层造成很大的麻烦。

2015年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中已经明确,专家讲课中也已经明确,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不需要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原因在赛场里已经明确,有篇文献已经讲解的非常清楚----由于对耐药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说明仅依靠内酰胺酶有偏颇,所以现在发生了变化,有了新标准,因此这类细菌基本就不能再计算在多重耐药菌范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6: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非常关注最终结果,到底是标准预防还是隔离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06: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山东平 发表于 2016-1-25 06:16
非常关注最终结果,到底是标准预防还是隔离措施?

你认为是标准预防还是隔离措施呢?赶快去看看辩论赛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到答案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0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杭州
在基层医院我们是落实接触隔离措施,我利于院内感染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9 10: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亚太地区
说的在理:关注最终结果和我们实际该怎么做?专家检查会支持哪个要求做法?晕晕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4 17: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贵州黔东南州凯里
路过了,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7 19: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
在基层医院是落实接触隔离措施,我利于院内感染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