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医学史
流感大流行以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为典型特征,最终可造成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并流行约2~3年。3种新型流感病毒(H1N1、H2N2和H3N2)的出现造成了20世纪的3次流感大流行。
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很可能起源于携带H1N1变异株的禽类宿主。“西班牙流感”是迄今为止感染 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最多的流感。全球感染人数逾2亿,死亡人数约5000万至1亿,死者近一半为健康青壮年。大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仅印度的死亡人数就在1000万以上。
虽然早先的估计数据显示,此次流感大流行共导致了全球2000万至4000万人死亡,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有更多的人在此次流感大流行中丧生。如此规模的流感如若发生在今天,则相应的死亡人数将达到1.75亿至3.50亿。
此次流感大流行始于1918年春天,以一轮相对较为温和的“前驱”波出现。在此期间,欧洲和美国相继报告暴发流感疫情,疫情主要集中在新征入伍、拟奔赴欧洲战场的新兵集训营中。
许多研究者认为,造成此次流感大流行的流感毒株源于美国(可能是堪萨斯州的农村),然后再传播至法国,继而蔓延至整个欧洲。但另一些研究者却认为,早在1918年2月,该毒株可能已经在大西洋沿岸的美国中部各州流行。还有一种说法是,法国军营1916-1917年间曾暴发过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是发绀,而发绀也是“西班牙流感”感染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因此此次暴发也可能为H1N1感染,并且是“西班牙流感”的前体。不管“西班牙流感”起源于美国还是法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此次流感大流行不是从亚洲开始的。
1918年秋天,第二轮高致病性流感冲击波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短短2个月内,流感疫情迅速席卷全球。
1919年和1920年还暴发了一些后续流感疫情,但其规模远不如1918年秋天的疫情那么严重。
“西班牙流感”最让人震惊的一个特点是:在健康青壮年中异乎寻常的高病死率。在寻常的季节性流感暴发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发生死亡的多为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幼儿,表现为“U”型年龄相关性病死率曲线。而在“西班牙流感”中,15~34岁健康青壮年的病死率异常高,呈现出“W”型年龄相关性病死率曲线。这种“W”型病死率曲线直接导致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缩短了10余年。
“西班牙流感”的另一特征是其对妊娠妇女造成的不良影响。Barry 对13项涉及妊娠妇女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证实,该人群在此次流感中的病死率高达23%~71%。
近来应用类似于“西班牙流感”H1N1流行株的遗传学重组流感毒株在小鼠中进行的的研究显示,巨噬细胞活化所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可能是导致肺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西班牙流感”中,可能是由于过强的免疫应答诱导产生了“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在健康青壮年这一人群中造成了高致死率。
1957-1958年“亚洲流感”
“亚洲流感”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1957年2月下旬在中国初次发现,1957年夏天蔓延到南半球,1957年6月传至美国。全球约100万人在此次流感大流行中丧生。该毒株由禽H2N2亚型毒株和其时流行的人H1N1亚型毒株经基因重组而成,其中有3个基因源于野鸭H2N2毒株,其余5个基因源于其时流行的人H1N1毒株。
美国约有6.98万人死于此次流感大流行。此次流感共延续了3个流感季节。总的来说,老年人的死亡率最高,但在1957年即第一个流感季节期间,近40%流感死亡者的年龄在65岁以下。
1968-1969年“香港流感”
“香港流感”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1968年初此病毒在香港初次发现。该毒株由禽H3Nx亚型毒株和其时流行的人H2N2亚型毒株经基因重组而成,其中有2个基因源于禽类H3Nx毒株,其余6个基因源于其时流行的人H2N2毒株。
美国约有3.38万人死于此次流感大流行。此次流感大流行的致死性可能较低,原因在于其毒株只有血凝素抗原(HA)发生了转变(shift),而神经氨酸酶抗原(NA)未变。因此,人群中已有的针对NA的抗体虽然无助于预防感染,但可能减轻了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H3亚型流感毒株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曾有过流行,所以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为过去的H3毒株暴露而存在一些保护性抗体。这些可能用来解释老年人的病死率缘何较低 |